乱世枭雄曹操的成功轨迹
乱世枭雄曹操的成功轨迹
曹操,生于155年,沛国谯县(今安徽亳洲),卒于220年。他不仅是三国时期最杰出的军事家,又是首先推出屯田制稳定国家政权基础的杰出的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为中国诗歌史上五言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曹操的一生主要是依靠终身勤奋来充分发挥自身聪明才智,使自己不断走向成功的!
痛改前非 步入仕途
曹操的父亲是大宦官曹滕的养子。曹操小时候十分聪明,据说他过目不忘,无师自通,但学习却不刻苦,经常趁学堂先生不备,私自溜出去和其它孩子一起习武练箭。一次,曹操又带着几个小伙伴外出打猎,途中他被人骂作“宦门遗丑”,这一骂使他的馥郁尊心受挫,从此,他再也不去驾鹰牵犬,而是关起房门来博览群书。
在众多书籍中,曹操喜欢读《诗经》、《离骚》,但最爱读的却是兵法。他对诸家兵法,特别是《孙子兵法》、《孙膑兵法》不仅熟知能背,而且还摘录了其中大量的神策妙计,并根据自己的理解,汇集成册题名为《兵法书要》。
曹操痛改前非、勤学苦读的事很快传了出去。他19岁时被家乡人推举为孝廉;20岁时,任洛阳北部尉,负责京城治安。曹操到任后,就有不凡之举。他叫人造了十余根五色棒,有犯令者,皆用五色棒打死。一次,他依法打死了大宦官蹇硕的叔父,在京城引起哄动。无奈官场黑暗,他被当权者从京城挤走。不久,曹操又入征为议郎,当了参议一类的冗官。
黄巾起义爆发后,东汉朝廷急忙调集大军镇压。曹操为了维护地方阶级的根本利益,积极参与,被任命为骑都尉,在颖川与起义军交战。国为镇压起义军有功,被提拔为济南相(相当于郡太守)。后来汉灵帝设置西园八校尉,曹操当了八校慰之一的典军校尉,成为皇帝核心武装的将校之一。
雄才大略 统一北方
189年,汉灵帝去世,东汉政局更加混乱。这时,割据凉州的军阀董卓趁乱带兵入京,以武力废少帝,立9岁的皇子刘协做了皇帝,即汉献帝。他又自封为相国,将权臣袁绍赶出洛阳,主持朝政,并纵容官兵洗劫洛阳。
曹操亲历变乱,目睹董卓之害,十分不满。他逃出洛阳,东走陈留,散家财,招兵将,积极参加了当时关东各地军阀联合反董的斗争。191年,曹操因镇压河北农民起义军有功,被袁绍推举为东郡太宁,取得了一块地盘。第二年,青州黄巾军攻入兖州黄巾军攻入兖州,刺史刘岱战败被杀,兖州官员忙迎曹操领兖州牧,又有一支可观的武装力量,遂大施智谋,与群雄角逐。
曹操是一位很有才干的政治家。他占据兖州时,由于长期战乱严重破坏了这里的农业生产,人民不死即逃,造成粮食奇缺,军队给养困难。曹操总结了秦汉以来的历史经验,进行屯田,既解决了军粮问题,也安定了社会。此外,曹操唯才是举,善于用人,对于文人谋士,曹操也能够以礼相待,量才而用。他的重要谋士荀、许攸、郭嘉等都是慕名而来的。
在军事上,曹操很讲究策略。起初,他拉拢北方最大的军阀袁绍,避免与之过早交锋,而先攻击其他较弱的势力。196年,汉献帝东逃洛阳,曹操接受谋士的建议,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政治上得势使曹操更加雄心勃勃,他相继击败盘踞南阳的张绣、占据徐州的吕布后,于200年在官渡大败袁绍。此后,曹操继续南征北战,终于在207年平定了关中,进入陇右,完全统一了北方。
平定北方是曹操事业发展的顶点,但这并不是他的最终目标,他的雄心是乘胜进军南方,统一全中国。208年,曹操率数十万大军南下,直指荆州,结果在赤壁一战中大败,他统一中国的希望成了泡影。
不懈创作 文采飞扬
曹操在文学上也有很深的造诣。他在“外定武功”的同时,还在不懈地进行文学创作。他特别爱好文学,在率军征战的三十余年里,手不释卷,登高必赋,创造出《观沧海》、《蒿里行》等许多优秀诗歌,开创了建安文学的新局面,奠定了五言诗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