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科学—综合门户网
教材 放眼全球 国际常识 古往今来 天下兴亡 中外秘史 社会万象 无声激战 中外典故 防止陷阱 少儿天地 声明
公益 贤明首脑 科学巨匠 历史巨人 教育名师 清官贤能 民族英雄 百业之星 能工巧匠 慈善天使 俊男美女 公敌
范文 百科知识 科学大观 天下风情 看看世界 百家争鸣 知识问答 优秀读物 高效政府 富美城乡 社会文明 咨询
会员 国际网页 国际联盟 本网业务 各地标志 优服行业 良心食品 医疗保健 生存秘笈 友情天下 联系我们 投稿
kesioncms

栏目中心

您当前位置:能力科学网 >> 人生导航 >> 为人之道 >> 浏览文章

职业这张脸

2012/3/16 16:29:21 网络媒体 老村 【字体:

一个人,不是登了报纸上了电视,就荣耀了,有面子了。无论干什么职业,做好做精,持之以恒,就会找到生活的意义

 

白石老人在晚年的自传里回忆,早年他做木匠徒弟的时候,一开始,感觉很好,因为木匠这种职业,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在乡村里,也算是能人才能干的职业,所以很是荣耀了一阵子。   

 

一天,师傅带着他背着木匠家什走道儿,迎面碰到一路人,同样背着木匠家什,师傅立刻躲到路边,恭恭敬敬地看着人家过去。这件事让他感觉很没面子。师傅告诉他,人家是细作木匠,是雕花的那一路儿。农村里嫁娶,给姑娘打嫁妆的活儿,得请他们来。特别是给那种有钱的大户人家,一干数月甚至是一年,雕刻出整套的家伙什来。齐白石知晓之后,于是偷着做起了雕刻。他画过《芥子园画谱》,一上手就显现出异常的才能来。一时间年纪轻轻的便在当地名声大噪,人皆称他齐木匠。   

 

家父在陕西渭北家乡那一片小地方,也算是有名的木匠了。记得他给我讲起过,早年他当学徒时,徒弟学满三年之后,要出师的日子,师傅会请当地绅士和能人来,看着徒弟将独自做成的一只太师椅,从一丈多高的窑背上扔下来。如果太师椅完整无损,说明做徒弟的手艺过关了,出了师门不会给自己丢脸了。家父自己是否就遇到过这样的场景,我没问过他,只知他一辈子都很在意做活的质量,从不在一隼一铆上偷工省力。他年轻时打的那些家具,过了半大个世纪,仍旧被家乡几辈子人使唤。   

 

后来的木匠,渐渐就不讲这些了。如今大都是沙发之类的家什儿,又是木器厂生产,三年五年就得更换了。大概这也与现代消费型社会有关,家具不经常更换着点儿,消费就不那么快速了。至于说木匠这份职业荣耀,职业的脸面,在木匠徒弟那里就不必提及了。   

 
  许多年前,我跟随京城的朋友、钢琴家梁和平,去了蒋宅口一家偏僻的川味小饭馆里用餐。老板是个重庆人,做着很地道的川味菜肴。与其他小店不同的是,他所用的几样调料,几乎都是从四川老家运过来的,而且每天也就做那么几桌。客人想在他那里用餐,得提前预约。那时候,人们的品牌意识还不像现在这样,所以他那巴掌大的小店,一时间就显得特别的另类。   

 

京城里一些特别讲究美食美味的老文化人老艺术家,老去他那里。老板从不招呼客人,自始至终几乎是头也不抬地看一份《重庆日报》。到客人酒足饭饱,结账出门的时候方才抬起头,面无表情地与客人结账,完了,又去看他的报纸。   

 

演艺圈的许多名人,在他眼里,就像没看见一样。他一如既往,天天如此,低头看他的报纸,做他的生意。据说曾有人建议他扩大店面,或搞个连锁什么的,都被一概拒绝。从那貌似冷漠的脸面背后,似乎能感到他内心的那份得意,那份职业的尊严。   

 

无独有偶。去年和几个朋友去贵州旅游,在一个小镇里,竟也遇上同样有趣的一家小店。店里夫妻二人,做馄饨买卖。每天一大早,一袋面做完卖光,立即关张。带我们去的,是当地的镇委书记,也是我们昔日的朋友。但是你会发现,即便是书记镇长,照样得和众人一起排队,和普通食客一样等座位。一口大锅前,男人包女人煮,从容自若,一碗碗的做,卖完了关门了事,夫妻俩接着又去精心准备第二日的食料。   

 
  书记朋友给我们介绍这家门面时,满脸都是得意的表情,并没有那种被人忽视的感觉。周边酒店多的是,大小早吃点满街都是,但唯这一家做得最火。一顿看似简单的早点,却让人吃得满心喜欢。   

 
  我想,这就是职业的尊严。一份很不起眼的职业,竟被他们——这些兢兢业业的普通人,做得有声有色。所以说一个人,不是登了报纸上了电视,就荣耀了,有面子了。一个人无论干什么职业,做好做精,持之以恒,就会找到生活的意义。人得给自己有明确的定位,欲望不能过高。
     作者:老村 为作家、画人,现居北京)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