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阿依特斯”?
“阿依特斯”是哈萨克人最著名的一种民间曲艺。
“阿依特斯”一词含有彼此诉说、争讼、相互盘诘问答的意思。
有人认为,阿依特斯作为一种歌唱形式是由古代的裁决诉讼、排难解纷方式演变而来。因此,阿肯弹唱也保持着比赛、竞争的意义,引申为用诗歌进行智慧的较量或诗艺的比赛。阿依特斯另一个常用的名字叫作阿肯弹唱,阿肯就是哈萨克人对于诗人、歌手的称呼。
阿依特斯在哈萨克人的民间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同他们“逐水草而迁徙”的生活方式有关。一年四季,哈萨克牧民要跟随草原的变化搬十来次家,赶着畜群从一个牧场到另一个牧场。在长途的跋涉中,烈酒和歌声是他们驱赶疲劳、战胜困难的伙伴。七、八月份,当水草丰美、牛羊肥壮、气候宜人之时,是一年中的黄金季节。这时,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夏季牧场,夜晚点起一堆篝火,阿肯们弹起冬不拉,敞开歌喉,开始了对唱。这既是阿肯们显示技能、比较才艺、相互切磋的好时机,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欢声笑语,让人们增加了交流的机会,增长聪明才智,使他们在奔波流徙的岁月中对未来充满希望。一代又一代的哈萨克人就是这样伴随着歌声从过去走到今天。
阿依特斯与单独的吟唱还有所不同,它是一种高层次的规范化的对唱。一般由两名阿肯上场一对一的较量,也可以四人对唱(以两人为一方)。他们彼此间你来我往,互不相让,竞相炫耀自己的才华,尽力从气势上,从即兴赋歌的技巧、才智上,甚至从品质上压倒对方。一旦有一方服输,对方就会表现出君子风度握手言欢。胜者彬彬有礼,夸赞败方;败者也不以为耻,并以纪念品馈赠胜者,这是一种传统。比赛者没有性别之分、年龄差异、水平高低、门第之见,所有的人都可以同台竞技,一决雌雄。初出茅庐的后生可以向须发斑白的老者挑战,名手败在小将手上的例子也并不罕见。赛场上,听众既是欣赏者,也是评议者。
阿依特斯进行初期,主要通过这种形式解决部落与部落之间的纷争,从而达到和解的目的,也就相当于君子动口不动手的“文战”。因此,能够入场应对的必然是部落中聪明过人、才华杰出之人。新源县等地的调查也证明,真正的阿肯在全疆也就是十来个,哈萨克人都认为要成为一个阿肯,光靠自己的努力是不行的,那需要天赋。(作者:刘大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