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科学—综合门户网
教材 放眼全球 国际常识 古往今来 天下兴亡 中外秘史 社会万象 无声激战 中外典故 防止陷阱 少儿天地 声明
公益 贤明首脑 科学巨匠 历史巨人 教育名师 清官贤能 民族英雄 百业之星 能工巧匠 慈善天使 俊男美女 公敌
范文 百科知识 科学大观 天下风情 看看世界 百家争鸣 知识问答 优秀读物 高效政府 富美城乡 社会文明 咨询
会员 国际网页 国际联盟 本网业务 各地标志 优服行业 良心食品 医疗保健 生存秘笈 友情天下 联系我们 投稿
kesioncms

栏目中心

您当前位置:能力科学网 >> 国际纵横 >> 综合信息 >> 国际争端 >> 浏览文章

专家解读抗美援朝战略价值

2012/4/16 11:15:07 《中国国防报》) 徐焰 【字体:

随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歌声与今天的人们渐行渐远,抗美援朝战争的开始距今已过去了整整60年。在1950年夏秋远东格局突变的复杂形势下,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冒着极大风险,做出了“以志愿军名义”入朝抗击美国侵略的决策,从而开始了两年9个月的抗是援朝战争。后来的历史雄辩地证明,国际化的朝鲜战争是以平局结束的,然而新中国的抗美援朝战争却取得了伟大的肚利。正如毛泽东在出兵前所判断的那样—“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应当参战,必须参战” 

    若想辨清浊,必先正其名。如今一些人对“朝鲜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这两个既有联系却有区别的概念搞不清楚,就此对战争是否该打、是否胜利以及是否值得产生了歧义。回顾这段历史,首先应明确这两个战争概念的区别,即朝鲜战争开始于1950年6月25日.抗美援朝战争却开始于同年10月25月,相差了整整4个月。多年来中国人民纪念的,不是朝鲜战争而是抗美援朝战争。
    朝鲜战争本不应该打(不过此战发生不在中国的控制能力之内),抗美援朝战争却不能不打。1950年6月25日开始的朝鲜战争,原是北南双方的内战,两天后因美国参战而变成国际战争。尤其令中国人不能容忍的侵略行为,是同年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下令出兵朝鲜的同时,还派第七舰队控制台湾海峡,使中国的统一大业就此受阻。与此同时,美国还大力援助侵越法军,从而从朝鲜、台湾、越南3个战略方向对新中国形成威胁。刚刚宣布站起来的中国人民,对此怎能没有反应呢?当时中国出兵朝鲜,绝不仅仅是为了援助邻邦,同时也是为了反击美国对中国领土台湾的侵略。  
    选择在朝鲜对美国的侵略实行反击,又体现了毛泽东所强调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原则。当时中国因没有可使用的海空军,难以在台海同美军作战,出兵越南后勤供应又极其困难,只有在朝鲜战场同侵略者较量才最便于发挥自身的陆军优势,最有利于后勤供应,最有利于得到苏联援助。
    当年,中美两国实力相差极为悬殊,中国虽有苏联结盟,所得帮助仍有限,出兵同美军作战要冒极大风险。时此,毛泽东本人在1950年国庆节过后至10月19日出兵前这“艰难的十八个日日夜夜”里,曾有过些苦苦思考,许多天睡不着觉。据胡耀邦回忆说:“考虑出兵不出兵朝鲜的问题,他不做声,一个星期不刮胡子,留那么长。”中共中央领导人经过反复讨论后都认识到,如果让敌军压到鸭绿江边,国际国内反动气焰增高,大量军队将被牵制,当时中国的工业中心东北不仅会受到威胁且将丧失电力供应,国内的建设也将成为不可能。因此,中共中央在研讨中几经曲折反复,最后还是决心参战。
    毛泽东敢于出兵同美国进行较量,既体现了非凡的胆略,在战场范围、出兵时机和参战方式上,又表现出极其谨慎、量力而行的科学态度。中国出兵选择在美军逼近鸭绿江时,并且以非官方的“志愿军名义”出兵,为在局部战争条件下保持国内和平创造了重要条件。这些策略体现了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达列了“朝鲜战争地方化”,即未扩大到半岛之外,使新中国进行抗美援朝战争的同时还能在国内保持和平建设。
 

                      朝鲜战争是平局,抗美援朝却是大捷
 

经过3年1个月的朝鲜战争,以及两年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朝军队同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三八”线附近达成了停战。由于参战国的目标和参战时间、位置不同,对战争的成败结局也有不同角度的解读。
    朝鲜战争从“三八”线开始,最终又基本回来原地,确是以平局结束。抗美援朝战争却是从鸭绿江边开始,最后取得将世界上技术水平最强的对手击败500公里的辉煌胜利。抗美援朝战争实现了打击美国侵略气焰和援救邻邦的目的,所打出的国威军威保障了战后几十年的和平环境,还使我国在多年间获得了重要的战略缓冲区,这是一个无可争辫的伟大胜利!
    朝鲜停战时,中国国内一片欢腾。据毛泽东的卫士回忆,这位领袖还破例在中南海的园子里清唱了一曲京剧。当时美国高层却充满了沮丧,联合国总司令克拉克上将自称是‘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美军司令官”。自命为全球霸主的美国人有此心情,其实也很自然。因为若是一个体大无双的世界拳王与一个刚刚康复奋起的病夫比赛,就算打成平局,人们肯定会嘲笑拳王是失败者。战时任过国防部长的马歇尔也叹息说:“神话已经破灭了,美国并不是像入们所想象的那样一个强国”。
    以朝鲜战争中物资和军人的损失相比,也可看出中国军队作战技巧的高超。战时中方消耗了560万吨物资(包括对朝方的供应支援),美国则消耗了7500万吨物资。中方消耗了25万吨弹药,美军则消耗了330万吨弹药。敌方在装备和技术上虽占绝对优势,双方人员伤亡却基本相当。志愿军战时统计牺牲14.8万人(近年来加上民工、归国伤病人员的死亡总统计为18.3万人),朝鲜人民军死亡约8万。美军战时死亡统计数为3.3万人,战后统计为5.4万人(添加了战场外的死亡数),韩国战后统计其军人死亡达22万人,“联合国军’死亡总量还略多于中朝方面。双方被俘人员数量也相差不多,只是因俘虏政策不同造成拘押数相差悬殊。这些都充分说明,中朝军队在战斗技巧和意志上远远优于敌人。
    志愿军入朝后出手即胜,造成了美国官方和舆论也承认的“美国陆军史上最大的败绩”。回想1900年时,2万八国联军能长驱直入北京,到1950年时几十万“十六国联军”在靠近中国边境时便被打得丢盔弃甲而逃。中国在世界上军事强国的地位,正是由抗美援朝战争奠定,鸦片战争后百年间丧失的民族自尊心就此得到恢复,从而成为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心理支撑点。记得1992年我在美国战略机构做访问学者和讲学时,所遇参加过朝鲜战争的美国老军人都赞叹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其史学界也承认自此美国政府才把中国看成一个平等的对手。
 

                    “边打边建”,经济发展创纪录
 

战争是吞噬财力的机器,在“一穷二白”基础上的新中国同世界头号富国交战,却能在战时“边打边建”,越战越强,军事和经济实力都得到快速增长,这又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奇迹!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之初,全军部队的武器大多数还属战争中激获的“万国牌,且自身又没有零配件及弹药保障能力,因而在战争中全面更换了苏制式器。从1950-1954年,中国用苏制武器和仿制品装备了106个步兵师、18个地面炮兵师、8个高炮师、3个坦克师,在近代历史上首次实现了全军装备标准化、序列化,又由几乎是单一的步兵发展为诸军兵种的合成军。彭德怀对这一装备进步曾总结说,短短几年超过了旧中国几十年的建设。
    旧中国进行战争的规律是越打越穷,抗美援朝战争发生在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之初,由于建立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廉洁政府,在人民战争的基础上便有了最强的动员能力。尤其令后人赞叹的是,国家通过“边打边建”,在境外进行战争的情况下还能在国内有效地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其成果便能充分显示出来。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我国顺利完成了国民经济恢复,并取得了空前的快速发展。1952年底,工农业生产都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随即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名副其实是“越战越强”。取得这一骄人成就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共产党充分动员人民进行经济建设,二是广大群众踊跃支前,三是得到了苏联援助。
    当庆祝新中国诞生的礼花正准备点燃之际,毛泽东在新政协会上曾庄严地宣布:“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中国军民在前方和后方的出色表现,终于把这种“站起来”的口号变成了现实,中华民族终于能骄傲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战争虽有耗费,所得回报更大

    新中国的抗美援朝战争,是在当时的国际大背景下以联盟战略进行的。这场战争对中国经济所产生的长远影响,也成为后来倍受议论的问题。不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若以科学的定量分析来看待这场战争,便能澄清一些不实说法并得出正确结论。
 抗美援朝战争自然付出了一些代价,直接战费为62亿元人民币,不过这一花费在当时国民经济总量中所占比例并不算很高。若将损失与收益相比,确如毛泽东在参战前所预见的,“参战利益极大”。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中国的国民收入共达1700亿元人民币,国家财政支出为500亿元人民币,战费只占同期国民产值的3.6%和国家财政支出的12%。由于开展了增产节约和人民捐献飞机、大炮运动,国内仍能有比战费更多的财力保障经济恢复,战争期间每年的经济平均增长率高达15%,真正做到了“打仗建设两不误”。
    由于新中国刚建立时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抗美援朝战争前期所用的装备主要是利用过去国内战场的缴获品,后期主要从苏联引进。苏方对华提供的武器只有少量属于无偿,多数在“援朝共同负担”原则下按成本半价计账,就此中国欠下苏联军火债30亿元人民币(当时折合13亿美元)。从1954-1959年,中国对苏联还债33亿元,即将杭美援朝战争时的军火债还完,其数额只占同期国家财政总支出的1.5%。至于1960-1965年中国又归还了对苏其他欠债23亿元,乎均每年还债4亿多元,也仅占国家年财政支出的1.2%,而且主要是以矿物而非农产品还债。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对苏联还债额对经济生活影响很小,更不是造成后来三年困难的原因。
    新中国站在“第一线”出兵朝鲜,让苏联站在“第二线”,这使斯大林改变了过去援华不大慷慨并有怀疑的态度.同意向中国提供141个大型工程项目,加上赫鲁晓夫所增加的15个硕目,形成了有名的“156项’(最后落实分154项),其中44项是军工企业。这些援华项目的设备还算成本费,技术转让却全属无偿。在不到10年时间,中国能用百亿元人民币就建立起配套的基础工业和国防工业基础,这又在世界现代历史上创造了成本最低和规模速度空前的纪录。如果新中国不进行抗美援朝这一战,取得这样的经济回报也是不可想象的。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的开始,虽已有整整一个甲子过去,回顾当年的历史,人们仍然可以看到这场战争在新中国历史进程中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东邻半岛那片“三千里江山”(作者注:以南北长度计,一朝里相当于0.3公里),以及长眠在那里的十几尤志愿军烈士,也一直牵动着亿万人的梦里情怀。深入研究抗美援朝的辉煌业绩和战争经验,能使我们更好地面对变幻的国际风云,为进一步推动新军事变革提供借鉴,并能在漫漫征程中耳聪目明,为正确地选择实现国防现代化的最优途径贡献力量。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