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一天“局长”
我是平民百姓,一生从未做官,但是多少年来,单位里的同事们都戏称我为“局长”。这里的“典故”发生在1981年国庆节。
当时,我们杨浦区教育学院语文组同仁一行十来人,赴绍兴旅游。我们访名胜、观古迹、游山水、看市容,心旷神怡,不亦乐乎!然腹中空空上饭店就餐时,却见食客很多,须等多时方能充饥,且服务员态度冷淡,对我们爱理不理的,叫人大倒胃口。大锅饭时代,服务态度不好是各行业的顽症,也不奇怪。晚上议论此事时,小薛忽生一计,说明日如此这般,准能吃饭顺利......并拍着我的肩膀说:“老王,这个主角当然由你来当啰!”
“行!”我笑着答应道。学生时代,我是学校话剧队主要演员,演技还不错,这个角色我想一定能演好。
第二天中午,我们走进一家大饭店,仍见桌桌满座。我们大摇大摆朝服务台走去,小薛高声叫道:“王局长,就在这里用饭吧!”
我皱着眉头,用“山东官话”说:“人这么多啊......”
小薛对服务员说:“我们局长听说这里菜好,来吃顿饭,有空座么?”
“喔,有、有!”服务员忙说,“请跟我来,上楼!”
我们一行人浩浩荡荡上了楼,楼上果真留有雅座。
服务员麻利地摸桌擦椅,热情招呼我们坐好,送上热茶和菜单。
“局长,请您点菜!”小薛拿过菜单说。
“局长,请您点菜!”群众角色们一起帮腔。
“哟,大家随便点几个菜算了,别太多,浪费了影响不好。”我又操着“山东官腔”说。
“那就我来点吧。”小薛赶紧利索地点了几样菜。
这时我看了看手表说:“啊呀,两点钟我要去看饮食公司的李处长,我们是老战友了......”
小薛忙对服务员说:“我们局长还有事,能不能快点上菜?”
“好好,马上上菜!”服务员飞也似的跑去了。
不到两分钟,一盆一盆的菜连续端了上来。其中一只醋溜鱼块却是黄鱼做的。小薛说:“怎么是黄鱼?我们局长喜欢吃河鱼......(彼时河鱼尚多为野生,鲜于海鱼)”
“喔,那我去换一盆。”服务员连忙就去换菜。
“局长请!”小薛举起了酒杯。
“局长请!”群众角色们也举起了酒杯。
小杨不失时机地举起照相机,闪光灯一亮,旁座的食客们无不对我注目而视,肃然起敬。
席间,女服务员不时地照应,恭恭敬敬。
我们边吃边谈笑风生,我不时地说些我的“革命经历”:想当年,我14岁就参加了新四军......”
好几个人都忍住了笑,尤其是小魏,她脸憋得通红差点大笑起来。只有小薛像煞有介事感动地说:“局长,您真是个老革命!我敬你一杯!”
饭吃好了,服务员及时送上热毛巾。小薛说:“局长,这里的服务态度很好,您去对李处长说说,表扬表扬。”
“好的,好的”,我站起来,微笑着向服务员伸出了手,“谢谢你,谢谢你!”
她受宠若惊,赶紧把手在饭单上擦了擦同我握手:“不用谢,局长,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大家簇拥我下了楼,走出店门,个个熬不住捧腹大笑,并一致称赞我这个主角演得好。
我们爬山累了,见一茶室无人,走出去坐下休息。一服务员却过来下逐客令,叫我们走,说不喝茶不能坐。小薛指着我说:“我们局长坐一坐也不可以吗?”我看了那服务员一眼,他竟吓得不作声地溜走了。
我们又到东湖乘乌蓬船游湖。十来人应该分乘两只船的,可有人主张大家同乘一条船。起初一个老船夫同意了,大家陆续上船,小薛搀扶着我说:“局长,当心点!”并大声对船夫说:“师傅,我们局长在,你要好好划噢......”
“啊,局长?”老船夫瞪大了眼,“不行,我负不起这个责任.......”
弄巧成拙!一声“局长”把他吓住了,他不敢冒险行事。
终于,一个很年轻的船夫愿意做这笔生意。我们十来人挤在一只小船上。开始时,碧波荡漾,清风拂面,大家哼哼唱唱,兴高采烈。后来船行经深水区,峭壁奇岩下,幽深洞穴中,凉飕飕,阴森森,令人毛骨悚然。小船超载,要是出事,怎么得了!大家很有些害怕,憋住气,不敢出声。不识相的小薛还不断对船夫说:“我们局长在,你要当心,别把船翻了,你要负责!”初时船夫不语,不料后来他很不悦地说:“负什么责!掉下去不管局长不局长,统统完蛋!”
此番旅游,唯这位船老大不惧我这个“局长”。
就这样,在那个年代,在阿Q的故乡,我做了一天“局长”。从此,大家就叫我“王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