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痛悼念陈泽川教授
沉痛悼念陈泽川教授
我国著名的心理史学家,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陈泽川教授因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于2012年12月26日16时42分在石家庄逝世,享年84岁。
陈泽川教授于1928年出生于广东汕头,1947年进入上海沪江大学心理学专业,1950年转入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三年级,1952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后任教于河北昌黎女子师范学校,1956年调入河北师范大学教育系(今教育学院)。历任副教授(1979)、教授(1986)、系主任(1983-1986)。是河北师范大学普通心理学硕士学位授予点创建人,自1986年开始培养西方心理学史方向的硕士研究生。1979年参加了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的筹备组工作,出任召集人,并历任多届委员。亦曾历任河北省心理学会理事、河北省人才学会(筹)副主任、河北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
陈泽川教授致力于西方近代心理学史的教学和研究,发表过《有关程序教学诸因素的一些资料和看法 》(1965)、《小学英語程序教学的研究 》(合作,1965)《冯特的心理学体系中存在的一些矛盾》(1978)、《冯特个体心理学体系的评介——兼论其历史影响》,《斯金纳》(自传,1979)、《C•R•罗杰斯的教学观 》(1982)、《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人格观 》(1983)、《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人格观 》、《威廉•詹姆斯评传》(1999)《试论詹姆斯对美国心理学和实用主义哲学的重要贡献》(1999)等多篇在心理学界有着广泛影响的学术著作。陈泽川教授是最早向国内引介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的学者之一。他还参加编写《西方近代心理学史》(1981)、《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编委、心理学史分册副主编,1985)、《心理学大词典》(西方心理学史分卷副主编,1989)等著作。主要译、校著作有《西方心理学家文选》(赫尔原著,1983)、《现代心理学史》(杜•舒尔茨原著,1981)、《教育学基础》(奥恩斯坦编,1984)、《弗洛伊德晚期著作》(1986)。《心理学史》(黎黑原著,1990)。
陈泽川教授以极大的热情参与了1979年之后心理学的恢复和重建工作,几乎参与了国内所有西方心理学史领域相关教材、辞书的翻译、编撰工作,为我国心理学理论与历史研究工作的开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工作。陈泽川教授为人正直,为文严谨,为推动我国心理学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于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获得曾宪梓教育基金高等师范院校三等奖。
陈泽川教授的不幸去世是我国心理学界的重大损失,他的杰出成就和高尚品格将永载我国心理学事业的史册。我们要话悲痛为力量,继承他未竟的事业,为我国心理学事业的发展而努力。
(资料来源: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