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把医生叫“大夫”?
为什么把医生叫“大夫”
我国北方称医生为“大夫”,南方(尤其在农村)则称医生
为“郎中”。这种称呼可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唐末五代时期。
唐末五代时期,朝政腐败,战祸频繁。统治阶级穷奢极欲,
甚至把国家的官职拿来卖钱,致使官衔泛滥。当时,以官
名相互称呼逐渐形成社会风气,比如叫读书人为“相公”,
称工匠为“待诏”,卖茶人叫“茶博士”,当铺老板叫“朝奉”,
有钱的人叫“员外”、“宣敬”、“奉斋”。这既反映了当时卖官
鬻爵的混乱,又反映了人民对那些封建官职的藐视:几乎
社会上任何一个职业都可以用一个相应的官职名称来称呼。
医生上至皇帝,下至平民谁都离不开,因此人们就用官职
称“大夫”真正的起始则是我国宋代。在宋代,我国的医务制度
和医学管理,都有了相当的发展。当时负担管理医疗行政的
官职很多,翰林医官院的医官就分为七级,官职有二十二种
之多,如和安大夫、成和大夫、成全大夫等。这样,医生称“大
夫”就成了正式的称呼,并无起先那种对统治者所设官职的藐
视,而成了对医生的尊称了。这种称呼一直延续至今。
(文稿/李莉)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图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