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文理不分科,高中、高考影响几何?
湖南文理不分科,高中、高考影响几何?
日前,湖南省教育厅发文规定,普通高中必须确保学生完成所有必修课程和共同选修课程的学习,不得文、理分科。
教育部关于征求“高中取消文理分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意见尚未尘埃落定,湖南此举一时引起了社会和众多媒体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热议分科 正反双方各执一词
7月9日,湖南省教育厅出台的《关于进一步规范普通中小学办学行为的规定》第一条提出“普通高中必须确保学生完成所有必修课程和共同选修课程的学习,不得文、理分科;学校在教学行政班基础上,开设选修课教学班,由学生自主选择。”湖南省教育厅还要求,从今年秋起,普通高中所有年级应按此规定执行。
湖南省教育部门在事先并无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发力”,一时让尚未走出今年高考话题的学子和家长们感到措手不及。
“这书我没办法读了,”正在长沙河西某重点中学上高中的婷婷(化名)听到这一消息后哭丧着脸对父亲说。下学期,她将进入高二年级,此前,她在学校分科意向表中填报的是文科类。按照她的理解,她平时并不喜欢的理科科目物理、化学、生物仍将列入必考科目,这让她没有退路。
一些家长的反对声也此起彼伏。“孩子读书已经够辛苦了,现在还说文理不分科,势必增加考试科目,增加孩子负担”长沙市区某中学,正帮孩子办理高中升学手续的家长刘先生明确反对取消高中文理分科。而与他同行的一些家长也认为,文理分科会让孩子学的东西更专,他们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自己相关的课程中,没有必要每一门都深入学习。
相对于“风尖浪口”的学生,身处“惊涛骇浪”中的教师并不轻松。记者在湖南长沙、岳阳等地采访时发现,绝大多数老师认为文理不分科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执行起来可能较难。主要是不仅加重学生学习负担,还增加老师压力。他们认为,一个学业水平考试已经使学生倍感压力,不分科了,他们学习的压力可能会更大。不分文理科班,学生自由选课,对高中老师来说,无疑压力更大了。
一些教育专家认为,知识剧烈爆炸和增长的现代社会,分科就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人类的知识不光是要文理分科,即使在文科内部和理科内部,也要不断分化下去的。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就不可能是应否取消分科,而只能是何时分科最佳。
一片反对声中,赞成者观点不失尖锐:“文理分科只能培养出半个人来”,“文理分科正成为一部绞杀人才的机器”,支持文理不分科者声音不绝于耳。
另据媒体报道,有媒体记者在南宁随机采访了80人,其中,明确支持高中文理分科的共32人,明确表示反对的38人,另有10人保持中立。
湖南当地一家媒体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4.34%的网友“不看好”这一政策,认为“高考没有相应改动,禁止文理分科可能会在执行上流于形式,反而进一步增加学生本来就很重的压力”。
一位网友认为,取消高中文理分科,只能引起一定的社会议论,但并没有对当前的教育观念和教育体制产生根本性的影响。文理分科问题仅仅是众多基础教育问题中的一个而已,要改变目前基础教育现状,还需要在其他方面做很多努力。
解读规定 教育部门剑指何方
针对社会上一浪高过一浪的议论,7月16日,湖南省教育厅向社会低调“解读”“普通高中文、理不得分科”,称此举旨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湖南省教育厅有关部门负责人在“解读”中认为,普通高中教育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所以普通高中在课程设置上,主要是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以及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而构建的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普通高中不实行文理分科是基础教育性质所决定的,是贯彻教育方针,落实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
记者了解到,从2007年秋开始,湖南省所有普通高中开始了新课程改革。普通高中学科仍为三年,课程则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并实行学分制,用学分描述课程进修情况,学生修满144个学分,即可毕业。总学分中必修课程有116个学分,分为语言与文学(含外语)、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等8个学习领域。选修课程有28个以上学分,包括根据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适应学生不同潜能发展的需求,各科课程标准分类别、分层次设置的若干选修模块;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兴趣开设的若干选修模块。
这位负责人认为,文理不分科是将学习自主选择权交还给学生:选修课程均在知识构建上有偏文和偏理的不同趋向,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个性发展自主选择。这就不同于通常文、理分科根据班级开设课程的作法。而是根据学生的个性需求开设选修课程班,还学生课程自主选择权,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这位负责人同时声称,湖南文理不分科有了较好的操作空间。他说,目前全国统一实行的高考是文理分科的,湖南省规定普通高中文理不分科,有人认为会影响学生高考。这是将基础教育与高考的关系本末倒置了。基础教育课程设置是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的,而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是为高校选拔人才服务的,所以高考改革应该依据高中课程改革来设计。而实际上,湖南省教育厅在落实高中课程改革方案时,对必修116个学分的课程三个学年分配提出了科学的,合乎学生实际的指导意见,第一学年修78个学分、第二学年修32个。而选修的28个学分,原则上安排在第三学年,这样保证了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选修分别趋向于文理的课程,而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选修余地更大。
但他同时声称,文理不分科对学校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行文理不分科,建立必修、选修课教学制度,学校不仅要有更加完善、良好的办学条件,要有更加充分的基础教学设施,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才能保证学校逐步开设更加丰富多彩、高质量的选修课程。同时还要求学校要向学生提供课程设置说明和选课指导手册,指导学生选课,让学生从自己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出发选课,鼓励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选修更多课程。要做到这样,无疑对学校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湖南省教育厅的“低调”回应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的社会的知情权,稳定的部分学生、家长的“军心”,但面对社会普遍关注的“不分科”与高考怎样“对应”的问题,一些学生和家长认为还“不解惑”、“不解渴”。
7月17日,湖南省教育厅主管基础教育的副厅长葛建中不得不对普通高中“不得文、理分科”进行“再解读”。他认为,这一规定是针对普通高中教学制度作出的一项规定,其目的在于进一步促进普通高中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葛建中认为,“应试教育”最为典型的表现之一就在于高中教学为适应高考的需要实行文理分科的教学制度。文理分科的弊端在于,忽视了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忽视了面向全体学生的需要,忽视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文理分科教学制度是高中教学行为不规范的典型表现,也是在规范教学行为这一工作中,必须明确作出规定,予以纠正的一个重要方面。
葛建中声称,“不得文、理分科”不是高考改革方案。湖南于2007年进入了全国高中新课程改革,为适应高中新课程,湖南正在酝酿高校招生改革方案,根据教育部的文件精神,新一轮的高考改革方案将进一步适应以普通高中新课程逐步推广为重要标志的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促进高校招生考试改革与高中课程改革相结合。湖南的高考改革方案将体现这一精神,但是作为高校招生选拔性考试,高考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湖南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将在教育部的指导下,从湖南实际出发,遵循高考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来最终确定。来源:新华网湖南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