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科学—综合门户网
教材 放眼全球 国际常识 古往今来 天下兴亡 中外秘史 社会万象 无声激战 中外典故 防止陷阱 少儿天地 声明
公益 贤明首脑 科学巨匠 历史巨人 教育名师 清官贤能 民族英雄 百业之星 能工巧匠 慈善天使 俊男美女 公敌
范文 百科知识 科学大观 天下风情 看看世界 百家争鸣 知识问答 优秀读物 高效政府 富美城乡 社会文明 咨询
会员 国际网页 国际联盟 本网业务 各地标志 优服行业 良心食品 医疗保健 生存秘笈 友情天下 联系我们 投稿
kesioncms

栏目中心

您当前位置:能力科学网 >> 国际纵横 >> 古往今来 >> 社会 >> 浏览文章

一位民族英雄和十八代守墓人的故事

2011/4/8 0:17:06 能力科学网站 www.ab88.org 【字体:

 

   一位民族英雄和十八代守墓人的故事

                                                        来源: 南方日报(广州)

  东江河畔,英雄故里。在春夏之交的丽日和风里,我和省委党校中青班的同学一道,来到位于东莞市石碣镇水南村的袁崇焕纪念园。我国著名雕塑大师潘鹤雕塑的“袁崇焕像”,巍然屹立,英姿挺拔。东廊壁上十九幅传记浮雕,讲述着这位明代抗清名将英雄盖世却含冤而死的传奇一生。一位民族英雄和十八代守墓人的故事,如一幅浓墨重彩的水墨画卷,如一曲荡气回肠的国剧唱腔,在脑海里久久盘桓。

  抗清名将,乾隆为他平反

  袁崇焕,世居广东东莞石碣镇水南村,36岁金榜题名考中进士,任福建邵武知县,清廉爱民。当时明万历帝慵懒怠政,朝廷宦官当道,边务废弛。努尔哈赤领金兵步步入侵,攻城掠地。京师文武各官,不敢出山海关任职。袁崇焕主动请缨,临危受命。“五载离家别路悠,送君寒浸宝刀头。欲知肺腑同生死,何用安危问去留。杖策只因图雪耻,横戈原不为封侯。故园亲侣如相问,愧我边尘尚未收。”这首出关就职前所写的《边中送别》诗,抒发了袁崇焕强烈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雄心壮志。

  由文官转为武将的袁崇焕有勇有谋,胆略超人,在辽西走廊筑起了坚不可摧的关宁防线,先后大败努尔哈赤、皇太极,收复失地,稳定了辽西走廊形势。他指挥的宁远大捷、宁锦大捷,是明末抗金史上从未有过的胜仗。宁远大捷炮伤努尔哈赤,使屡战屡胜的努尔哈赤首次遇挫,并直接导致其郁郁而终。从38岁到43岁,威震山海关内外的袁崇焕六年连升六级,由正七品知县一路升到正二品“蓟辽督师”,成为明末政坛上迅速崛起的一颗明星。

  然而,袁崇焕杰出的军事指挥才干能够决胜于疆场,却不能决胜于朝野,终因得罪大宦官魏忠贤,遭排挤打击,辞官归故里。明崇祯帝上台伊始,惩治阉党,重新启用袁崇焕。袁崇焕带着“5年复辽”的理想,整饬边务,整顿关宁锦防线,成为保护明王朝坚不可摧的长城。曾为袁崇焕手下败将的皇太极绕道蒙古,突袭明长城蓟镇防区的脆弱隘口龙井关和大安口,直逼北京。袁崇焕率9000关宁铁骑日夜兼程赶赴京师勤王。崇祯帝却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袁含冤入狱,又遭政敌谗言,惨遭酷刑分尸,被千刀万剐。一代忠君爱国名将,竞以一出旷世悲剧收场。这一年袁崇焕47岁。

  清乾隆帝看《明史·袁崇焕传》和《清太宗实录》后书:“昨披阅明史,袁崇焕督师蓟、辽,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时主昏政暗,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悯恻。”于是为袁崇焕平反,并赐“忠于所事”匾额。

  这块御匾,如今悬挂在崇焕故居正厅门楣之上。故居的莲花古井,清泉依旧汩汩地流淌,水清如镜,照得见历史的尘埃与喧嚣。园里的一草一木,无语地传承着魂耀千秋的忠肝义胆和民族精神,由世人慢慢咀嚼品味……

  义守忠魂,佘家18代无怨无悔

  东莞石碣袁崇焕纪念园里,有两座衣冠冢。一为袁崇焕之冢,另一为佘义士之冢。衣冠冢旁有一间为守墓人而建的低矮平房,我们从屋内的照片和零星文字,读到了佘家18代为袁崇焕守幕370多年的尘封往事。

  袁崇焕遭极刑后,首级被悬挂示众。当晚,追随袁崇焕转战辽东的广东顺德马岗村人佘义士,冒抄家灭族之险,偷袁督师首级,在北京广渠门偷葬袁督师,从此隐姓埋名,在墓旁结庐而居,为袁督师守墓。临终嘱咐家人将他埋在袁大将军墓旁,并留祖训:佘家子孙不许为清朝官,不许回南方老家,世世代代为袁将军守墓。

  直到乾隆为袁崇焕平反,佘家守墓之事才为世人知。历史的车轮眨眼已驶过了300多年。任岁月更迭,佘家后代没有违背祖训。

  1952年北京因城建需要准备拆迁袁崇焕墓。李济深、叶公绰、柳亚子、章士钊四位知名人士联名写信给毛泽东,要求保存袁墓。毛主席批示:我意如无大碍,袁崇焕祠墓应予保存。文革期间,袁墓遭破坏。但佘家第17代守墓人佘幼芝继续在墓旁坚守。1984年袁崇焕墓和祠被定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北京市文物保护部门修复袁崇焕墓和祠并对外开放,聘佘幼芝为终身荣誉顾问。

  2003年,位于东莞石碣的袁崇焕纪念园落成,修袁崇焕衣冠冢,并仿北京袁墓加修佘义士衣冠冢。水南村民盼佘家人来守衣冠冢。佘幼芝之子焦平毅然决定赴东莞石碣,不幸南来之前,车祸罹难,时年28岁。为满足焦平生前遗愿,佘幼芝夫妇千里迢迢将儿子的骨灰送到了石碣的袁崇焕纪念园安放,了结这个第18代守墓人的生死约定。

  如今,当我们沐浴着南国的和风细雨,在东江河畔追寻英雄身前身后事,触摸一段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荡漾心头的是一股历久弥坚的浩然之气。袁崇焕身上蕴含着穿透历史时空、朝代更替不能掩其光芒的精神。而佘家18代子子孙孙守候袁墓,岂只为了祖上的那个约定?他们用18代的光阴守候着一种信仰。正如佘老太所言:“我守护的是袁崇焕的爱国精神,忠义气节。要把一种精神、一种传统接下去,教育后人。”

  孙国英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图片文章
蒋介石、毛泽东的后代们
蒋介石、毛泽东的后代们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