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兴亡故事之六
天下兴亡故事之六
—— 秦帝国的兴亡
秦王嬴政
姓嬴名政。13岁即秦王位,由相国吕不韦执政。22岁亲理国政,平定了权势很大的宦官发动的叛乱,免除了相国吕不韦的职务,消除了已经发展到分裂秦国的两大势力。从公元前230年起,发动了最后消灭东方六国的统一战争。到39岁,即公元前221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秦灭六国
前230年派内史腾攻韩,虏韩王安,以其地置颍川郡,韩亡。
前229年派王翦等大举攻赵。前228年,王翦大破赵军,克赵都邯郸,虏赵王迁,赵亡。赵公子嘉奔代,自立为代王。
前226年派王翦攻燕,取燕都蓟,燕王喜迁都辽东。
前225年派王贲攻魏,包围魏都大梁,引河沟水灌大梁城,魏王假降,魏亡。
前225年派李信率20万大军攻楚,楚军反击,秦军大败。改派已经告老还乡的王翦率60万大军攻楚。前224年,楚集中全国兵力抗秦。王翦坚壁不与战。楚人一再挑战,王翦置之不理。楚军不得战,引而东,王翦追击,大破楚军,杀项月燕。前223年,秦虏楚王负刍,楚亡。
前222年派王贲攻辽东,虏燕王喜,燕亡。
前222年王贲攻代,虏代王嘉,代亡。
前221年王贲自燕南攻齐。秦兵入齐都临淄,民莫敢抗拒。齐王建降,齐亡。
经过10年的征战,秦王嬴政终于先后灭亡了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诗句。李白用“秦王扫六合(六合,天地四方。扫六合,横扫天下之意),虎视何雄哉!挥剑击浮云,诸侯尽西来”的诗句,来描绘嬴政威征六国,一统天下的雄姿和气概。诗载《全唐诗》卷161。
秦国完成统一的具体时间、都城和建立者分别是什么?
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在咸阳建立起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秦统一六国,完成大一统由什么历史意义呢?
(诸侯争霸给人民造成巨大危害,那么秦统一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什么作用)
完成统一六国的事业,从此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战国时代的诸侯混战,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当时有人说:“经过一场大战,人民的死伤和甲兵的损失,其所费十年之田而不偿也。”秦统一之后,人民可以由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秦王朝推行了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加强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为我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这对我国历史发展,有着深远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封建社会,以高度发展的经济和文化,屹立在世界文明的前列,而且能有效抵抗外来侵略,保持国家的独立,这与公元前3世纪秦统一的开创之功,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联系。
历史小故事:《朝会》
旁白:秦王统一六国以后的一天,秦王召集群臣商议治国之事。
秦王:我自起兵以来,南征北战,东挡西杀,一统天下,建立了千秋基业,今与大家商量国君该如何称呼?
李斯(满脸堆笑):大王的丰功伟绩,亘古未有,即使三皇五帝也不能与大王相比。
秦王眼前一亮:妙哉,那就称“皇帝”吧,我就是秦始皇,子孙后代,代代相传,以至千世万世。我自称“朕”,朕要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职。
一大臣:大王,哦—不(轻拍自己的嘴巴),皇上。这三个官职具体负责什么?
秦王:李爱卿,你来替朕给大家解释解释。
李斯连忙走到电脑前按动鼠标:丞相主管全国的行政事务,太尉总领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白官。
(群臣恍然大悟)
王绾:皇上,地方上该如何处理。现在诸侯刚刚消灭,特别是燕、楚、齐三国离咸阳很远,不在那里封几个王不行,请皇上把几位皇子封到那里去。
李斯匆忙接过话来:周武王建立周朝的时候,封了不少诸侯,到后来相冤家一样互相残杀,周天子也无法禁止,可见分封的办法不好,不如沿用我们的郡县制。
秦王:好,正合朕的意思,从此废除分封,设立郡县。退朝。
秦朝的疆域对比以前有什么区别?
前面讲了秦朝的兴,那么秦朝又是怎样灭亡的呢?
[陈胜吴广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是什么?
秦王朝的暴政是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因为它激化了阶级矛盾,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具体来讲,秦朝的暴政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徭役、兵役负担沉重。修骊山陵的有70万人;北击匈奴、筑长城的有30万人;移民戍守越族地区的有50万人,共计150万人。再加上修建驰道的,修建离宫的,更有大量奔走于途、运输粮食的。所以秦朝常年在外服役的有二三百万人,而当时全国总人口才大约2000万人,减去妇女1000万,男子1000万中除去老弱病残的,青壮年也就三四百万人。因此当时出现了“丁男被甲,丁女运输”的现象。
2、秦朝的赋税很重,农民要将收获物的三分之二上交给国家。
3、秦朝的刑法很残酷。
4、秦二世即位后,它的统治更加残暴,更加激化了阶级矛盾。秦的暴政是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起义的经过是怎样的?结果又如何呢?这次起义有什么影响?
1、直接原因:公元前209年夏,一些贫民被征发到漁阳戍边,在大泽乡遇到大雨,因此无法按期到达。而这是要被处死的。于是陈胜吴广杀死押运的军官,发动起义。这是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
2、经过:张楚政权的建立。起义军攻下陈后,陈胜在众人的拥戴下自立为王,国号张楚。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张楚政权建立后,提出了“伐无道,诛暴秦”的革命口号,鼓舞了全国农民的反抗斗争。
进军关中失败。张楚政权建立后,农民起义军向秦王朝发动总攻。当时兵分三路,直捣咸阳。由于秦王朝的疯狂反扑和起义军内部不纯,陈胜、吴广先后被害,起义很快失败了。
3、历史意义: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前后只有六个月的时间,但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其“奋臂为天下倡始”的首创精神,“伐无道,诛暴秦”的革命思想,“削木为兵,揭杆为旗”的英雄气魄,鼓舞着后来的千千万万农民反抗封建统治,为推翻秦王朝的统治奠定了基础。它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各地斗争仍在继续。力量最强的是由刘邦和项羽领导的两支军队。在战斗中,项羽通过巨鹿之战消灭了秦军的主力。公元前206年,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存在仅15年的秦王朝被秦末农民战争推翻了。
同学们,我们又知道这样一句谚语,就是“一山难容二虎”,那么在这时涌现出了两支部队,就是刘邦和项羽,那么他们之间最终的斗争结果如何呢?
[楚汉战争]
刘邦率领的起义军和秦朝灭亡
刘邦,字季,沛(江苏沛县)人,泗水亭长。他给县里押送刑徒到骊山去营造陵墓,半路上逃亡了很多,刘邦干脆把剩下的也放了,和他们一起逃到芒、砀一带的山里。陈胜吴广起义后,刘邦起兵反秦,攻下沛县,杀死县令。大家推举刘邦作沛公,领导起义军。起义军发展到几千人,服从项梁的指挥。
项梁战死后,项羽带兵渡河救赵,刘邦带兵西攻关中。刘邦带领的起义军攻破武关,到达灞上(陕西长安东)。这时,秦二世已被赵高杀死,赵高除帝号,立子婴为秦王。秦王子婴素车白马,封了皇帝的玺、符、节,向起义军投降,宣告了秦政权的覆灭。
项羽纵兵烧杀抢掠
项羽进入关中时,刘邦已先入咸阳。由于楚怀王有约在先,“先入关者王之”,刘邦理应王关中。项羽入关后,凭借手中的40万大军,企图消灭刘邦,独霸天下。因刘邦卑辞言和,双方暂时和解。项羽随即引兵西屠咸阳,诛秦降王子婴,焚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抢掠货宝和美女东归。秦民大失所望。
楚汉战争
项羽在咸阳纵兵烧杀抢掠之后,引兵出关东归,分封诸侯为王,共分了18个王。项羽分封的时候,有的把他们改徙到较为边远的地区,另封自己的亲信到那里去做王;有的“有功未得封”,“拥兵无所归”,不少人心里不服。分封后,不到一个月,就互相打了起来。汉王刘邦乘项羽疲于奔命的机会,出汉中,定关中,与楚相持于荥阳、成皋之间。三四年间,刘邦虽然屡败于楚,但拓地日广,形势益固。项羽虽然屡战屡胜,却已兵疲食尽,公元前203年八月,与汉约定中分天下,以鸿沟(古运河名,在今河南荥阳北)为界。订约以后,项羽引兵东归,张良、陈平劝刘邦乘机追击,不要养虎遗患。刘邦就带兵乘胜追击。公元前202年,刘邦大举进攻项羽,并约韩信、彭越会师。最后把项羽在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重重包围。项羽率数百骑突围,汉军穷追不舍,最后项羽自刎于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
项羽被刘邦击败,逃至乌江自杀
公元前202年十二月,刘邦派使者约韩信、彭越,说:“请合力进击项羽,打败项羽后所得的地,自陈以东归韩信,睢阳以北归彭越。”刘邦许以划地封王的愿以后,韩信、彭越马上率军并进,将项羽围困于垓下。项羽兵少食尽,又闻四面楚歌,以为汉军已尽得楚地,悲歌一曲,别了美人,率800骑突围南走。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乌江亭长请项羽渡江,以图再起。项羽笑答无颜再见江东父老,自刎而死。
总结:本课主要讲述了秦朝的兴和亡。让学生总结兴的原因和亡的原因,以此结束本课。并让学生知道一个道理,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因此我们必须始终怀着一颗仁慈的心,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才能与他人和平相处。
文章来源:莲山课件 w w w.5Y k J.C 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