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说埃及民俗
趣说埃及民俗
作者:中国前驻斐济大使 徐明远
在开罗乘大巴,路过城乡街巷,很容易看到有的行人背着像我国农用喷雾器一样的东西。到了南部的阿斯旺,上街逛市,又发现不少埃及人三三两两,有的坐在街头椅子上,有的聚集在小店中,人人都把那种看似喷雾器的东西放在面前,嘴含长软管、中喷缕缕青烟。我们不解,便去请教导游奥马球尔。经其回答,方知那是埃及古老的水烟袋。他说,水烟在埃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是人们生活必需品之一。不仅埃及,其他阿拉伯国家的人民也有吸水烟的习惯,因而也称为阿拉伯水烟袋。在街市上,我们看到了商店出售的水烟袋。近观,均为铜质,尺寸有大小。大的近1米高,形状像座巨大的蜡烛台,有透明的玻璃水箱,内燃木炭,人们通过软管吸烟,用手提试其重量,大的足有3公斤。
据介绍,吸水烟者大多是中老年人,埃及城乡的咖啡馆或水烟店,是吸水烟者大量聚集之地。那里的大水烟袋,不少是安了几根管子。我们看到,少则两人,多则五六人,都从一座水烟袋中吸烟。这些埃及人,在那里喝着咖啡,吸着水烟,看上去悠然自得。
马车要比汽车贵
在首都开罗市拥堵的汽车长龙中,也会看到马车和驴车穿行其间,而在埃及的一些中小城镇,为了旅游的需要,马车便成了主要交通工具,在阿斯旺,考姆翁布、伊德富及卢克索等地,随时可见马车驶于街市.这种马车为四轮,有四个客座,车夫单座在前,车上有防风雨的顶篷,车外装饰华丽,饰以很多的银铃。随着马车的运行,不断发出铿锵悦耳之声。我们的游轮到达伊德富,船一靠岸,只见密密麻麻五颜六色的马车早已聚集在岸把道路堵了严严实实,船上几百客人全部乘马车去豪路斯神庙参观,百余辆马车,浩浩荡荡,回头望去,不见尾端。这时只听到马蹄声碎,银铃叮当,车夫吆喝,鞭声,好似电视剧中老皇帝出征的场面。但是,这个伊富是个仅有一两千人口的小镇,只因豪路斯神庙而闻名。从码头到神庙不到两公里,转眼即达。就这么一段路程,每车要付100埃镑(合人民币110元)。有同行的客人说,在开罗市乘出租汽车,一般花五六埃镑就够了。据另一埃方陪同说,埃及的石油1公升只一个埃镑。看来,在埃及乘马车确实要比乘出租车贵多了。
“小费王国”
去埃及之前,有同志就介绍,埃及是个要小费的国家,有人还说,在开罗机场。因不知要付小费,结果出不了卫生间。为了小费,组团的旅行社,还要求全团不分年龄大小,每人要另外交60美元的小费,由旅行社领队统一支付,大家以为,这可以免去很多麻烦,心里踏实了不少。但是,到了埃及,这一措施只能解决部分小费,比如集体行动时的大巴司机、导游和上下船搬运行李小工的小费,而分散的场合,如房间清洁工,上下楼行李搬运,上卫生间的小费,只好自己另付了,其实,这些分散活动付的小费远远超过已付的60美元。像卫生间,人们要付1至5埃镑;出了卫生间,有人递你手纸擦手,你要是接受,又要付1至5埃镑。此外,还有很多想不到要付小费的地方。比如,在旅馆的院内,向当地人打听餐厅在哪儿?那人倒是热情有加,一定带你去。到了餐厅门,便伸手要小费。在埃及,照相要特别小心,不仅对妇女不可随便照,只要对着人照,对方发现,必伸手要小费,就是商店的店家也不例外,更不用说照有地方风情的景物了。乘马车,你照价付费了,但要在马车上留个影,要每人另付10埃镑,要把车把式照上,还得再付10埃镑。在金字塔下,不少人拉了骆驼招揽生意,如果你正以金字塔为背景照相,那拉骆驼的过来了,笑嘻嘻地把一条脏兮兮的缰绳搭到你身上,你要是就此照了相,他便按每人每10埃镑要小费。据说,到医院看病挂号,要给挂号员付小费;大夫看完病,也要小费。
资料来源:海外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