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承受力怎么了
我们的承受力怎么了
稿件来源:淮北晨刊
据报道,南京长江大桥自1968年建成通车以来,已有2000余人从桥上跳江自杀,这个数字确实让人震惊。想想我们周围屡屡发生的跳楼、服毒等寻死觅活的事件,不禁要问,人们的承受能力怎么了?建国已经60多年,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温饱也已基本解决,法律救助、医疗保险、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并完善,各级政府、工会、妇联、信访部门、公、检、法机关,当困难、灾难、不幸袭来时,我们已经有了多种求助渠道,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走上绝路呢?只有一种解释,这些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太脆弱了。诸如考试失利、恋爱失败、夫妻斗嘴这些本来可以迈过去的坎,却成了一些人不可逾越的鸿沟。
面对孩子娇贵脆弱的心灵,家长们小心翼 翼,倍加呵护,生怕他们受到委屈而发生意外。学校管理更是畏首畏尾如履薄冰,唯恐出现闪失。
然而我们的地球自然灾害频繁,无法避免;我们的民族多灾多难,无法回避;正所谓民生多艰,命运多舛,因此,我们要学会承受。闻名世界的黄山松,生长于高山之巅,植根于石缝之中,为了适应恶劣的生存环境,其干低矮,其枝平伸,承受风霜,迎接雨露,拥抱阳光,以惊人的坚韧,创造出生命的奇迹。当困难或灾难袭来时,承受是一种坚强,是一种品格,也是一种智慧,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项羽不能承受失败乌江自刎,韩信承受胯下之辱而成名臣。汶川地震时,汶川人承受住巨大的悲痛,坚强地从 废墟中站起来,来不及擦去泪水,来不及抚平伤口,迅速投入自救,这才有新汶川凤凰涅槃。
承受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境界。古人说,大丈夫能屈能伸。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不因误解耿耿于怀,不因失意心灰意冷。承受不是逆来顺受,而是积极应对,是理智的迂回和周旋。是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是汉王刘邦的韬光养晦。是拳师缩回拳头准备再次出击,是钢簧压缩后等待反弹。
承受是一种自信,是面对困难的从容与淡定。非典发生时,钟南山一句没什么大不了的给全国人民巨大鼓舞;世界金融危机发生时,国务院正确决策,积极应对,使我国的 经济发展更加稳健。
承受的更高境界是奉献。毛泽东承受失去爱子、爱妻等6位亲人的巨大悲痛,仍能聚精会神地领导中国革命,该是何等胸怀!江姐以柔弱之躯承受酷刑保护党组织的安全,该是何等坚强!共产党人的承受力是摧不垮的铜墙铁壁。
有一句广告词说得好,经过暴风雨的洗礼,强者更强。学会承受,使我们获得抵御疾病的抗原,使我们脆弱的心理得以淬火。有的大学生放弃优越的工作,主动要求到农村、山区、边远地区接受磨练。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坚忍不拔的民族精神,筑起一道迎接一切挑战的马其诺防线。学会承受吧,去抒写人生最精彩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