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科学—综合门户网
教材 放眼全球 国际常识 古往今来 天下兴亡 中外秘史 社会万象 无声激战 中外典故 防止陷阱 少儿天地 声明
公益 贤明首脑 科学巨匠 历史巨人 教育名师 清官贤能 民族英雄 百业之星 能工巧匠 慈善天使 俊男美女 公敌
范文 百科知识 科学大观 天下风情 看看世界 百家争鸣 知识问答 优秀读物 高效政府 富美城乡 社会文明 咨询
会员 国际网页 国际联盟 本网业务 各地标志 优服行业 良心食品 医疗保健 生存秘笈 友情天下 联系我们 投稿
kesioncms

栏目中心

您当前位置:能力科学网 >> 国际纵横 >> 古往今来 >> 社会 >> 浏览文章

1973年邓小平参观毛泽东故居不愿谈党史

2011/4/13 14:46:01 互联网 未知 【字体:

 

1973年邓小平参观毛泽东故居不愿谈党史

 

1973年邓小平参观毛泽东故居不愿谈党史

资料图:邓小平参观韶山毛泽东故居留影

原载《邓小平生平全纪录》,苏台仁/著,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

10月的韶山,风和日丽,秋高气爽。1973年10月19日,一辆老式的乳白色“吉姆”牌轿车驶进了宁静的韶山冲,车里坐着一位个子不高、神采飞扬的长者。他,就是刚刚被毛泽东“解放”,重新委任做国务院副总理的小个子巨人——邓小平。轿车徐徐停下,邓小平走下车来。韶山人感到纳闷:这位副总理为何不坐“红旗”呢?当然,一般的韶山人并不知道其中的奥妙。邓小平是从湖南省会长沙专程来韶山的。他送一位重要外宾到桂林,返京时路过长沙,突然决定来韶山看看。邓小平的要求湖南方面自然不敢反对,同时也无权阻挠。湖南某些领导人马上召开会议,安排邓小平访韶事宜。会议开得很长,意见分歧很大。围绕以什么规模接待这位副总理发生了争议。但是,争论双方都有这种感觉:无论用什么规模接待邓小平,都会承担一种风险。中国人惯于“中庸”之道,于是制定了1个“不冷不热”的接待方针。但是,究竟“冷”到哪种程度,“热”到哪个境界,这些人也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但长沙方面首先做了个示范,让邓小平坐过了时的“吉姆”轿车访韶,他们对邓小平说,其它车辆都已派出去了。这种车,1959年毛泽东到韶山来时坐过,但此时已是70年代,国产的高级“红旗”已代替了它。平时,即使是1个军级干部,坐“红旗”轿车也司空见惯。长沙便在派车方面为韶山做了暗示。

长沙方面派了一位重要领导陪邓小平来韶。韶山接待办的人以为这下子有了主心骨。凡事都可以请示他。但是,这个人只是对他们说:“你们看着办吧,不要问我。”他是个十分谨慎的人,这句话说得十分的巧妙,模棱两可,韶山接待办仍然把握不准“不冷不热”的真正内涵。

邓小平本人是不知道内幕的,他只知道到韶山来已经满足了多年的愿望。他的同事,他的战友,如贺龙、陈毅、刘少奇等等,好早以前就来过韶山了,他直到现在才有机会来这个几十年来火红火热的地方。邓小平感到十分高兴。他对人们说:我老早就想来。1965年有这个念头,当时太忙;1966年我想来也来不了啦。他说得很诙谐幽默,但了解他的人都能领会到他这番话的意思。邓小平从1969年起,被林彪、“四人帮”软禁在江西,直到1972年才被周恩来救出来,重新得到毛泽东的信任。

邓小平与毛泽东有着一种特殊的微妙关系。毛泽东是理论家,邓小平是实干家。毛泽东说过,邓小平是个有才干的人,但就是固执。邓小平尊重毛泽东。毛泽东在江西遭到王明排斥时,邓小平是反对王明的。邓小平因为固执,有时会背离毛泽东的意愿,这样就被林彪、江青一伙抓着把柄,失去毛泽东的信任。因此,邓小平在几十年的政治生涯中,成为“三起三落”的人物,这就难怪长沙和韶山都小心翼翼。

现在,邓小平在一大群诚惶诚恐的人们陪同下来到了毛泽东旧居。这里,风貌依旧,保持着毛泽东离开它时的原貌。毛泽东在这里生活了16年,邓小平从书刊上、同事们的谈话中早就清楚不过了。

他是从堂屋直接走进旧居的,看得很认真,很仔细。当他走到毛泽东父母卧室时,陪同告诉他,墙角那张木床是原物,毛泽东就是在这张床上诞生的。邓小平听后笑了。在毛泽东的卧室里,邓小平一边看说明词,一边询问毛泽东早年学习、生活的情况,并详细询问了韶山党支部的建立情况。在邓小平看来,毛泽东建立这个支部,是中国革命的一大创举,也是毛泽东中国特色的马列主义的1个标志。

邓小平来到毛泽东小弟弟毛泽覃的卧室。这时,他的神情专注而凝重起来。他熟悉这位身材魁梧、嗓门洪亮的青年,他们曾是共过患难的战友。1933年,王明推行“左”倾路线,他与毛泽覃、谢维俊、古柏一起被诬蔑为“江西罗明路线”的代表,是“罗明路线在江西的创造者”,是“反党的派别和小组织的领袖”。邓小平还清楚地记得王明一伙如何集中“布尔什维克的斗争火力”,对他们进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邓小平还清楚地知道,毛泽覃如何被王明心怀叵测地留在江西,等待国民党军队的“围剿”。毛泽覃就是在大兵压境,寡不敌众的情况下壮烈牺牲的。

邓小平久久地凝视着这位牺牲时只有29岁的青年,他仿佛能感觉到烈士那双眼里所流露出的悲愤与不平。邓小平对大家只说了一句话:“毛泽覃是个好同志!”他说话时的语气悲切之极,令人荡气回肠。

毛泽东大弟弟毛泽民的卧室在旧居的尽头。这里,窗户靠山。房间里光线很暗。邓小平透过昏暗的光线,仔细打量着照片上的毛泽民。这是一张毛泽民在新疆工作时的照片,他就是在那儿被盛世才杀害的。这位方脸盘,厚嘴唇的汉子憨厚老实,又精明能干,邓小平对他有很深的印象。在江西的时候,毛泽民担任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行长。为苏区经济的发展,红军的壮大,为粉碎蒋介石的“经济封锁”和“军事围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邓小平说,他认识毛泽民,还认识他的妻子钱希均。

邓小平从旧居出来,又参观了晒谷坪,看到了毛泽东家的稻田、菜地,然后准备去毛泽东陈列馆参观。韶山方面希望邓小平参观旧居后照张相留念,但省里来的那位领导不表态。也许他是担心邓小平再倒霉,自己会受牵连。当时,一张相片也能成为“同伙”、“集团”的罪状。这位谨慎小心的人要韶山方面去直接询问邓小平,看看他是否有兴致照相。于是,一位胆大的人便不好意思地走到邓小平面前,带着试探性的口气问:“小平同志,您是第一次来到韶山,照不照张相啊?”没想到,邓小平听了很豪爽地说:“照!怎么不照!”这样,邓小平唯一的一次访问韶山才有了一张珍贵的相片。这张相片,现在陈列在毛泽东纪念馆,它将成为历史永远的见证。

邓小平到陈列馆去时,不想坐车。邓小平喜欢散步,他说这也是一种体育锻炼。从旧居到陈列馆的公路两旁是成片的稻田。这时,晚稻已成熟了,微风吹过处,阵阵稻香扑鼻而来。邓小平走路很快,常常走在前面,将陪同的人甩下一大截。

邓小平来到陈列馆。他一边吸烟,一边漫不经心地参观。当时,陈列馆也同其它地方一样,受极“左”路线影响很大,不能实事求是宣传。几十年来,邓小平一直受极“左”路线的打击,这里是不可能陈列他过去的功绩的。邓小平是个胸怀坦荡的人,他不会在乎这个的,倒是主管陈列的人有点儿不好意思。邓小平参观完陈列馆,陪同问他有什么指示,他便说:“你们陈列的是历史,符合历史就行。我没有什么指示。”他的话语虽然不多,分量却很重,颇能耐人寻味。

邓小平的到来令韶山宾馆也颇伤脑筋,他们不知道按什么规格为邓小平准备一顿午饭。他们去请示接待办,接待办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接待办请示省里陪同,省里来的人不表态。最后还是厨师们有办法,他们做好两手准备,准备了两桌饭菜,一桌是国宾级的,一桌是一般规格的,他们说,到时候究竟上哪桌,要看邓小平高不高兴,他若高兴呢,就吃好的;他若不高兴,则作第二手准备。

邓小平走进松山一号小餐厅,便有人上前去“侦察”。“侦察员”有经验,他巧妙地问邓小平:“您老想喝什么酒?”邓小平不知就里,马上回答说:“喝茅台吧,我只喝茅台”。“侦察员”很高兴,立即跑进厨房吩咐上国宾级酒宴。有人感到不理解,为什么要上最高规格的?这人回答道:“这是邓小平自己的意思。”邓小平自然不知道这些情况,倘若他知道了,不知他是否还有兴致喝酒。邓小平还在对省里那位领导说:“我下放江西时,情况那么糟,茅台也从未断过呢。”

邓小平是四川人,茅台是贵州特产。他好喝茅台,而且酒量很大。30年代,红军打下了茅台村,邓小平那次喝了个痛快。也许,他与茅台的缘分就是那时结下的吧。此时此刻,邓小平闻着茅台飘逸出的醇醇清香,顿感舒畅无比。

宴会开始时,邓小平第1个站起来为大家敬酒,他大声地致祝酒辞:“来,让我们为我们党,为毛主席干杯!”邓小平就是邓小平,他的祝酒辞与众不同。他是坦荡荡的君子,不以一己之利而忘天下大义,始终拥护毛泽东。邓小平这顿饭不简单,他兴致很高,喝了4大杯茅台,吃了4个馒头。一大碗饭,而那时,他已经69岁高龄了。

人们见到邓小平情绪不错,便有人要求他谈谈党史方面的情况,邓小平听了,立刻不高兴起来。宴席未散,他就离开了餐厅。饭后休息的时候,有人去向邓小平解释,说陈列馆想修改陈列内容,过去夸大了林彪的作用,而今他死了,叛国了,要纠正过来,去年修改了,不满意,想请你谈谈看法。邓小平听了解释,脸色有所好转,但仍然不想谈这方面的问题,他只是说:“都过去啦,还说什么”,“记不清啦”。在场的人都感到失望和不安,邓小平本人也不高兴。在休息室呆了几分钟,邓小平便对随同人员说了声:“走!”其语气干脆而果断,听者莫不耸然动容,从此,邓小平再也没有到过韶山。

10年以后,世易人非,人妖颠倒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81年,韶山特区撤销,成立韶山管理局。同年,新设的管理局派人上京求见邓小平,请求题写旧居和纪念馆的匾额,邓小平几易其稿,题写了“毛泽东同志故居”和“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两块匾额。邓小平,他为“旧居”和“陈列馆”改了个真正名副其实的名字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图片文章
蒋介石、毛泽东的后代们
蒋介石、毛泽东的后代们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