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科学—综合门户网
教材 放眼全球 国际常识 古往今来 天下兴亡 中外秘史 社会万象 无声激战 中外典故 防止陷阱 少儿天地 声明
公益 贤明首脑 科学巨匠 历史巨人 教育名师 清官贤能 民族英雄 百业之星 能工巧匠 慈善天使 俊男美女 公敌
范文 百科知识 科学大观 天下风情 看看世界 百家争鸣 知识问答 优秀读物 高效政府 富美城乡 社会文明 咨询
会员 国际网页 国际联盟 本网业务 各地标志 优服行业 良心食品 医疗保健 生存秘笈 友情天下 联系我们 投稿
kesioncms

栏目中心

您当前位置:能力科学网 >> 能力学 >> 能力开发 >> 思维能力 >> 浏览文章

中国高房价背后的居民承受能力观

2011/4/13 18:50:35 互联网 未知 【字体:

评论:中国高房价背后的居民承受能力观

在中国的市场和政府调控语境里,居民承受能力是一个经常被提到的概念,显得很重要。这个概念常常和价格联系在一起,比如要提价了,总是说提价幅度在居民可承受范围内。似乎是说,有关方面不想让价格超过居民的承受能力,果真如此,倒是一件好事。 

  据《东方早报》6月21日报道,上海从容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吕俊在一个峰会上说,各界对所谓房地产泡沫不用过于担心,居民可以承受更加昂贵的房价。按照他的意思,房价就应该涨上去,至少要保持在目前的高位,有了“房地产的兴旺”,中国经济复苏才有希望。

  据经济说家说,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它取决于商品所含“无差别劳动量”,也取决于供求关系。中国的房地产含有多大“劳动量”,或者说约等于多大成本,开发商不想公开,政府部门也不细究。在现阶段,房市供大于求是一个现实,但他们也不管。他们更感兴趣的,还是居民的承受能力。中国人富了,腰包里有钱,这就是房价上涨的理由,即便产生房地产泡沫,也不要紧。

  看起来,涨价似乎是吕俊这类商人的个人逻辑,其实支撑这种逻辑的是一种叫“居民承受能力观”的东西。居民有钱,所以要涨价;而价格定在什么位置上,取决于居民的承受能力。这已经成了一种社会性观念,房地产商有之,政府官员有之。学校收费上涨,景区门票涨价,水电价格要涨价,都说涨幅在人们承受能力范围之内。现在房地产价格成了争议焦点,开发商又以“居民承受能力”为尺度,要为房价高企鸣锣开道。

  考虑居民的价格承受能力,过去似乎出于惠民的考虑。米面、鱼肉要涨价了,政府就会出来限价,或者划定上涨幅度。政府限定的是价格涨幅,把价格波动限定在一个范围内,这显得有些合情合理。但一旦涉及公益事业,涉及房地产,有些人看问题的尺度,就是看居民有没有承受能力。一辈子能够还清房贷,他们也认为是在承受能力范围内。

  在市场经济和经济学的发源地西方,有没有这样的市场观?发达国家居民比中国居民收入更高,更富有,很多国家居民收入是我们的10倍,甚至20倍。如果以承受能力决定物价,他们的房子、汽车、汽油价格应该是中国的10倍乃至20倍,可事实上,他们的平均房价比中国便宜,汽车比中国便宜。看一场电影,不比中国人破费多。以居民承受能力定价格,看来是一种有中国特色的社会观念。

  但承受能力本身是最不确定的,人可以一日三餐,也可以几天不吃不喝;人可以有尊严地活着,也可以给人做牛做马。人们可以做牛做马,可以几天不吃不喝,但这绝非人的正常生活。我们可以承受最坏的情况,但我们也有权追求自由与幸福。用一辈子来还清房贷,确实在居民的承受能力范围内,但房地产商无权要求居民承受这样的重负。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人的目标多元,居民的承受能力应当分配在很多方面,比如子女教育、让自己有一个美好的老境,对各种疾病应付裕如。像现在这样,水电价格、景区门票、学校收费、房价皆以居民承受能力为准,居民的承受能力不就破产了吗?(记者 杨于泽

来源:燕赵都市报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