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科学—综合门户网
教材 放眼全球 国际常识 古往今来 天下兴亡 中外秘史 社会万象 无声激战 中外典故 防止陷阱 少儿天地 声明
公益 贤明首脑 科学巨匠 历史巨人 教育名师 清官贤能 民族英雄 百业之星 能工巧匠 慈善天使 俊男美女 公敌
范文 百科知识 科学大观 天下风情 看看世界 百家争鸣 知识问答 优秀读物 高效政府 富美城乡 社会文明 咨询
会员 国际网页 国际联盟 本网业务 各地标志 优服行业 良心食品 医疗保健 生存秘笈 友情天下 联系我们 投稿
kesioncms

栏目中心

您当前位置:能力科学网 >> 国际纵横 >> 看看世界 >> 浏览文章

黄色的特权

2011/4/13 23:05:06 能力科学网站 www.ab88.org 【字体:

 

色的特权

 

白岩松

 

  也许从文化的角度看,美国文化并不是我最喜欢的文化,但从制度建设与法律制定与执行的层面看,美国值得尊敬。美国政府多年以来,下那么大力气,用校车接送一代又一代孩子上学放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黄色的特权

  2009年“两会”期间,有一位来自湖北的政协委员提出可以通过校车下乡来刺激中国的农村经济。校车下乡比家电下乡更有意义,因为它送去的不仅是实惠、是对老百姓的关怀,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安全。在今天的中国社会里,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身上承载着太多的责任,而孩子的教育恐怕是他们面临的诸多问题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别的不说,单是每天在繁忙的工作之外,还承担着接送孩子上学放学的任务,风吹雨打从不间断,就可以说是饱受其苦。

  我常想到一部描写美国历史的电影《阿甘正传》,片子以一辆黄色的校车作为开头和结尾,象征着人生的起点和终点。看来校车在美国人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不同寻常的角色。美国的社区建设非常完善,有完备的服务体系,医院、学校、图书馆等一系列设施一应俱全,而校车也是社区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它是连结家庭和学校的纽带。

  了解美国的校车制度,对于我们来说,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决定做一期关于校车的专题节目。

  节目的前期联系还算顺利,没有经过太多的波折,我们就找到了全美学生运输协会。这是一个民间机构,它的主要职能是指导校车如何进行安全运营。他们每年都要对全美国各个学区的校车运营情况进行评比,评出“五星级”、“四星级”等不同的等级。在评比表格上,一个叫做“梦露”的小镇名列前茅,连续几年蝉联了五星级的桂冠。所以我们决定将梦露小镇作为采访对象,并很快联系到了梦露小镇校车运营的主管官员、梦露学区运输部主任克里夫。

  梦露镇隶属于纽约州,是一个只有15000人的小镇,它的名字源自美国历史上一位总统的姓氏“门罗”。

  我们驱车赶往梦露小镇,一路行驶在高速公路上,路旁纽约的繁华迅速闪过。当汽车由高速路拐向梦露的林荫小道时,我们的眼前豁然开朗。这里给人的印象更像是一个小山区,山坡连绵起伏,小路是单行的,两边都是参天的松柏,路旁矗立着座座别墅,每座别墅配有一个小花园,门口有一些牧马和小型车辆。镇上鲜有商店和酒吧,来往的行人很少,互相之间都很熟识的样子。居民们生活状态显得安详而从容。

  这里的居民多为爱尔兰和意大利人的后裔,平时基本没有什么娱乐活动,过着清教徒般的生活。这里人与人之间贫富差距不大,生活状态很相似,并且民风也很淳朴,是比较典型的白人小镇。

  与我们联系的克里夫是一个热情的老头。我们走进他办公室的时候大概是早上七点多,这里是一个繁忙的指挥部门,无线电、对讲机等各种嘈杂的声音迎面而来。虽然如此,这个办公室还是让我们在美国寒冷的天气中感受到了特殊的温暖。与其说这里是一个公司式的工作场所,倒不如说是一个互相协作的家庭。办公室的墙上挂着孩子们的照片,屋里摆设着各种鲜花和装饰性的物品。员工们几乎都是清一色的老太太,她们的状态休闲而安逸。这让我们觉得,她们的工作不是为了赚钱谋生,而是为了完成某种善举。

  克里夫十分欢迎我们的到来,不停地问长问短,并且对我们的工作极力配合。第二天,在他跑前跑后的陪同下,我们开始了一天的采访。

  早上六点,小镇刚刚从睡梦中醒来,笼罩在一片朦胧的晨曦之中。我们已经置身于镇上的一个停车场,在我们的前后左右有很多黄色的大车,每辆车上都清楚地写着“School Bus”的字样,这些就是我们这期节目的主角,校车。轰轰的马达声响起,数十辆校车整装待发。它们的使命是接送梦露小镇里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的学生,从一个又一个家庭把他们送到学校。

  在梦露小镇,一共有170辆校车要服务于七所学校,其中包括两个学前班、三所小学、一所初中,还有一所高中。而在全美国每天一共有50万辆的汽车要运送5200万左右学生,这些校车每年行程达4亿英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残疾孩子们还有专门供残疾人使用的校车。

  上午八点十分,梦露镇社区里的孩子欢快地踏上了校车,驶向了各自的校园。

  采访中,我们看到有些孩子独自站在小区外等待校车,有的则是由母亲陪伴。这些母亲有的穿着家居服,等孩子被接走之后,就回到家中做自己的事情。也有的母亲拉着小狗出来送小孩上学,孩子被校车接走后,就开始悠闲地晨练。另外两个母亲,分别从对门的两所房子出来,把孩子送走后,就结伴出门去了。对于这些母亲来说,校车的出现,无疑可以为她们节省很多时间,从繁重的接送孩子的任务中解放出来。而对于孩子们来说,一大早和朋友们一起坐在黄色校车中,也显得那样轻松和愉悦。校车也是孩子们沟通交流的空间。

  其实美国的校车服务由来已久。在过去一百年中,美国校车已经至少运载了5亿名学生,被称为美国义务教育的标志符号。

  身负如此重任,校车的安全自然是政府和家长们关心的首要问题。事实上自打校车这种制度出现之后,安全就已经被牢牢地放在了第一位,如今校车的安全系数要比其他运送孩子上下学的交通工具高出很多倍。

  说到这儿先要给大家讲一个旧闻:2007年的7月31号,在明尼苏达州上有一个桥梁突然坍塌了,而当时正是交通的高峰期,60辆汽车掉进水中,造成很多人死亡,很多人重伤。其中也有一辆正在运送学生的校车,但值得庆幸的是只有几个孩子受了一点点轻伤,其他人几乎都毫发无损。

  能够做到这一点,校车本身的质量必须要得到绝对的保障。校车业是美国少数几个由政府严格规范和介入的行业,政府在其中涉入之深,远远超过其他行业。

  其中,联邦政府负责制订校车的基本生产标准,以保证所有出厂校车都能达到严格的安全水平,而这些标准每年都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补充。

  更为日常的控制则来自于各州政府。各州要具体负责校车的拨款、执法、监督等各项事务,同时也会出台更为细致的校车生产标准。目前,有超过500部校车法规被各州记录在册,这几乎使得在生产校车的每一个零件时,都具有远高于普通车辆的安全性能。美国的校车,也因此有着“武装到牙齿”的说法。

  就这个问题,我们采访了美国学生运输协会负责人麦克,他的介绍让我们对此有了更为感性的认识:“在两个车架滑轨之间的油箱有很厚的钢板来保护,如果有东西撞到这个钢板,油箱的油不会溢出,不会着火和爆炸。”校车的油箱不是在侧面,而是在车的底部,油箱外面被四厘米厚的钢板包住,保证在校车被撞的时候,油箱不会起火。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在校车的设计过程中,底盘是远离地面的,比一般的车要高,所以如果后面的车撞到校车后面这个很坚硬的保险杠,对后面这辆车的损害更大,而对校车后面损害很小,更多的时候后面的车会冲到校车的下面。”麦克所说的这条保险杠有两三厘米厚。

  我们曾经在网上看到这样一起事故,当时一辆悍马和校车追尾,悍马的前驾驶舱几乎撞毁,但校车安全无恙。

  为了让孩子更安全地过马路,校车上也必须安装特殊的指示装置,这就是校车侧面的“过路闸门”:“校车停住后,这个过路闸门就打开,孩子们下车在路边等候,校车司机给他们一个手势,孩子们从闸门前边走过。这样校车司机就能看见孩子们过马路的全过程,然后闸门再收回。”麦克告诉我们。

  安全性是放在校车设计的第一位,相对来说,舒适感就差得多了。校车全是特殊钢材制造的,十分坚固。最初的校车里没有安全带,也没有空调。这种冬冷夏热的乘车环境,使一些孩子对校车的印象不是很好。采取这种设计可能是想提醒孩子坐上去之后,要保持一种比较紧张的状态。

  校车的日常维修和管理也十分重要。在送完孩子后,校车陆续回到公司里,每天的车辆检查和维护就开始了。我们走进校车公司的维修车间,这里除了工人要例行验收,还有各种相关的制度提供安全保障。

  克里夫告诉我们:每天上下午换班之前司机们都要检查车辆并填写表格,除了常规检查之外,每个月也有专门的维修工人来检查,并且填写复杂的安全保障单子。纽约州每半年还要进行一次例行检查,这个过程很长,很复杂,每一辆车检查的时间都要超过一个小时。机械师们很负责,就像自己的孩子也乘校车一样。他们的车检通过率很高,已经超过95%。

  为了进一步确保乘坐校车无事故,对孩子们的培训也不可忽视。美国的孩子自从上幼儿园开始,就要以各种方式接受培训,学会如何安全乘坐校车,如何在各种突发情况下更好地保护自己。在梦露小镇,我们有幸目睹了一所小学正在进行的校车紧急事故演习。

  演习开始了,校车司机镇定地组织逃生:“孩子们,听着,你们现在要做的是,把个人物品都留在车上,就好像真的发生了车祸,需要大家紧急撤离。雅各布、麦克斯,你们俩当我的助手,好吗?我会先下去,我的助手紧跟在我的后面,一次下一个人,每一个人都先坐下,然后滑下去,谁也不许从车上跳。”雅各布和麦克斯是坐在校车最后面位置的两个小男孩,两个小家伙工作起来尽职尽责,在他们的配合下,孩子们很快顺利到达了安全场所。

  这种演习是这所小学的一个安全训练项目,在幼儿园和一年级、二年级实行,每年春天一次、秋天一次。之外,学校里还有各种不同类型的演习。比如有—种遥控的校车模拟卡通形象,叫做“校车宝贝”。它的眼睛会眨,并且会发声。在幼儿园和小学,“校车宝贝”会陪着孩子们一起做游戏,给孩子们提问,告诉孩子们校车是什么,怎样安全乘坐校车,强化孩子们对校车制度的印象。

  在对孩子们的培训中,最大的难度不在于如何让他们知道规则,而是如何让他们去自觉遵守规则。这对于每个学区的运输部门都是一种挑战,但是责任感让他们很愿意接受这些挑战,正如他们自己所形容的那样:这就像种粮食一样,帮孩子灌输这种安全思想,要等到几年后才收获。孩子们在慢慢长大,以后他们会成为合格的乘客。经过多年的努力,现在成果已经逐步显现出来。

  我们看到,校车上有一个写着“STOP”的标志牌。对于整个美国社会来说,这是一个必须令行禁止的标志。当校车一到达目的地,司机就会将它显示出来,这时校车前后各25米的车辆要全部停下,甚至对面车道的车也要停下。如果在校车停下来之后,后面的车超越它行驶就是严重违章。美国的各个州早已经有了相应的交通法规,会对肇事者给予非常严厉的惩罚。

  出台这项措施,是因为小孩子认知能力没那么强,有时候意识不到有危险,不能判断对面来车的速度,所以让校车具备停止交通的能力,孩子下车时就不用担心对面有没有车。对于校车的这种特权,尾随校车等候的司机们也并无怨言。他们已经将这些看成是一项必须遵守的交通法则,并且认为让整个交通为校车开道、保护孩子们的人身安全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

  在路途中,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校车司机在向孩子们传递着温情和关怀。这里的校车司机几乎全是女性,主要是出于几点考虑:第一,美国的校车司机可以是兼职,而一般来说,能够兼职的以女性居多。第二,校车司机要有耐心,情绪稳定,并且喜欢孩子,这一点女性也更占优势。第三,女司机酗酒和吸毒的概率特别低。校车的执照是特别执照,拿到校车的执照后一旦发现有酒后驾车或者吸毒现象,就会直接送进监狱,处罚很严厉。当然也有男司机,但平均年龄要比女司机大得多。

  校车司机要学会很多急救常识,因为小孩很容易发生事故。比如有的孩子会在车上生病,有的孩子会被撞伤。这时司机们就要充当家长或者护士的角色。这就需要他们参加各种相关的课程培训。

  美国的校车已经实行了完全的商业化经营。—般由各州政府的教育委员会规定路线,招标拍卖经营权,与中标的私人校车公司签订合同。由于校车的运营非常稳定,因此校车公司只要加强安全服务,保持合同,就能有不错的收入。

  美国每年要新产生4.6万辆校车,加上相关的修理、配件制造,形成了每年有150亿美元产值的“校车产业”。这是美国校车得以存在和不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这些用于校车的经费,由各州政府和下面的地区政府共同负责。

  梦露学区的校车经费由两部分构成:纽约州负责57%,州政府从交通预算里拨款,剩下的经费则来自本地居民。

  据统计,美国政府平均每年要为一个正常孩子坐校车支付520美元,为特殊儿童支付2400美元。这些费用如何支出,要由纳税人共同决定。克里夫每年都要做出预算,呈递给纽约州的纳税人,然后每年五月投票。如果纳税人觉得预算做得好,费用也比较低,他们就投赞成票,然后才能按计划执行。

  下午的时间了,梦露小镇里的中学再隔一会儿就要放学了。此时110辆校车已经提前云集到了这里,它们将把孩子们送回自己的家。黄色校车日复一日地陪伴着所有孩子成长。

  (摘自《岩松看美国》    稿件来源光明网:书摘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