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拒腐戒贪轶事
古人拒腐戒贪轶事
文/剑郡
贪污贿赂是污染社会风气、腐蚀灵魂的病毒,历来为人们所不齿。在古代,重
品节、轻钱财、拒贿戒贪的不乏其人,有的拒贿戒贪的方式还别具一格。
以诗拒贿明代监察御史吴纳受朝廷之命巡查贵州,考察“三司”吏治。半月之
后,吴纳离黔返京,至四川境内时,后面追来一骑,称奉“三司”之命,向巡按大
人奉献黄金百两。吴纳不接黄金,向随从取过文房四宝,在礼盒上作诗一首回绝:
“萧萧行李向东还,要过前途最险滩。若有赃私并土物,任教沉在碧波间。”
以檄逐礼清代康熙年间,张伯行任福建巡抚,为杜绝行贿者,他写了《禁止馈
送檄》贴于巡抚衙署门外:“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膏脂。宽一分
,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
义之财,此物何来?”送礼者不敢自讨没趣,均悻悻离去。
以联自律古时,一位原籍浙江的朱氏督学回乡监考,家乡不少官宦准备厚待朱
氏,谁料他一临考舍,便题一联悬于堂上,联云:“铁面无私,凡涉科场,亲戚朋
友皆谅我;镜心普照,但凭文字,平奇浓淡不冤笔。”此联一出,那些无真才实学
而想行贿“走后门”者,只得拿着礼品溜走。
以碑禁贪北宋名臣包拯家中堂屋东壁竖一块石碑,碑文刻的是包拯的遗嘱家训
:“后世子孙任官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
者,非吾子孙”,以此告诫子孙清正廉洁。
两袖清风明代政治家于谦曾任巡抚18年。每当进京述职,同僚、部下都奉劝他
带点特产赠送权臣国戚。于谦却始终不执一物,还举起两袖笑日:“我自带有两袖
清风。”随后题写一首反对行贿诗:“手帕蘑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两袖清
风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如今,“两袖清风”用来比喻清正廉洁。
廉石美谈三国时期,吴国的陆绩任郁林太守,为政清廉。相传,他卸任回故乡
苏州时,身无长物,致使归舟太轻难以渡海,以一大石压舱才返回苏州。回到苏州
不久,陆绩去世,那块大石被百姓保存下来,后人为它刻上“廉石”二字。苏州状
元吴宽还作了一篇《廉石记》。从此,这块石头便成赞誉廉政的珍贵文物。
摘自《党支部工作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