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国国歌配器第一人
中华人民国国歌配器第一人
在天津档案馆最新“解密”的一批曾经生活在天津的外国人档案中,有关学者
专家发现,为我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首次配器的竟然是一位名叫阿龙•阿甫夏
洛穆夫的犹太裔俄国作曲家。
阿龙•阿甫夏洛穆夫1914年起侨居中国,先后在天津等地居住,与聂耳、冼星
海、贺绿汀等中国作曲家交往颇多,他的作品均以中国事物为题材,带有浓重的中
西合璧的独特风格,是中国现代音乐的开拓者之一。
资料显示,阿龙1894年11月11日出生在西伯利亚中俄边境一个华人聚居地的犹
太渔行主家庭。1910年,年轻的阿龙进入瑞士苏黎世医学院,但严谨的医学课程让
他难以提起兴致,半年后弃医从乐,转入苏黎世音乐学院学习现代作曲,在这期间
,他对中国音乐文化的魅力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1914年阿龙来到中国,并选择了
天津作为进入中国的第一站。
阿龙一生写了几十部以中国为题材的作品,大部分写于1917年至1947年间。
他的主要成就是呼吁中国作曲家们在学习了欧洲乐器和配器之后不要使他们的
作品“西方化”。1932年他来到上海,担任当时中国境内最大的唱片公司——
百代唱片公司乐队指挥和上海工部局图书馆馆长,任光和聂耳分别担任公司音乐
部的正、副主任,他们在一起先后录制了不少左翼歌曲,如《大路歌》、《开路
先锋》、《渔光曲》等。1935年,聂耳主动请缨,为田汉创作的《风云儿女》
电影剧本作曲,曲谱定稿后,由贺绿汀出面,邀请阿龙为《义勇军进行曲》进行
管弦乐配器。1935年5月24日,《风云儿女》首映,影片广告称“片中王人美唱
《铁蹄下的歌女》暨电通歌唱队合唱之《义勇军进行曲》,已由百代公司灌成唱
片出售”,唱片上写着由“夏亚夫”和声配器,而“夏亚夫”正是阿龙的另一汉
译名字。
资料来源:报刊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