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之死
袁世凯之死
假如袁世凯不称帝,后人又如何评价他呢?当然这仅仅是“假如”!
1915年12月13日,袁世凯在居仁堂授文武百官,改国号为“中华帝国”,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并定于元旦举行“洪宪皇帝”的登极大典。斗胆称帝,天怒人怨,老袁自此人心丧尽!南方讨袁军兴,北方众叛亲离,甚至连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北洋部将门也纷纷反对他。四面楚歌的他又惊、又恨、又怕,疾病猝发,于民国5年(1916年)农历五月初六一命呜呼。
“洪宪皇帝”袁世凯从发病到咽气,只有短短几天,他生来体壮如牛,饭量超过常人一倍,更因终生习武,腰不弓背不塌,怎么只活了五十七年?在内外夹攻下病倒袁世凯很少患病,精神体力一向很好。摄政王载沣在把他罢职的时候,说他“现患足疾,步行艰难”,命令他回籍养疴。其实他的腿只是很轻微的风寒病,并不是真有什么不能走路的大毛病。袁世凯到中南海以后,从来没有病得不能办公过。在府里虽有四个中西医生,但是袁世凯从来不相信西医,也从不请中医给他诊脉开方,在老袁那里,他们是“无处用武”的。袁世凯平时对于很重要的电文,向来是亲自批阅,他的记忆力相当强,精力也很旺盛。
那一年过元宵,几个姨太太为了“妃”“嫔”名称争执以后,他就吃不下东西,精神不振,慢慢就变成了病。有的人说他的病一定是气裹着食所致。其实,他的“洪宪称帝”遭到全国人民普遍反对,在内外夹攻的情势下,精神上的压力是他致病的主要原因。蔡锷云南起义后,袁世凯已“形神颇瘁”,有元旦入贺者见他“面目黧黑,且瘦削,至不可辩认”。这时他“夜间失眠,喜怒不定”,又患腰痛,病情逐日加重,“失其自信勇断之力,仅存一形骸矣”。而他又讳疾忌医,以致病情日渐加重。
后来他虽然请了中医,吃了中药,但这心病是药力所不及的。眼看大势已去,明令撤销帝制,原还想仍然保全总统职位,但那时他已经是四面楚歌、众叛亲离了,面对一系列沉重的打击,他羞愤交加,又恨又怕,再也支撑不住,以致灭亡。
袁世凯有病以后,虽然吃着中药,却还是下楼办公和会客。直到阳历4月中旬以后,病情渐渐加重,才不再下楼,但他仍旧下床坐着看公文,会见一些重要的客人。这样延续到五月初,病势加重,不能下床,才不再办公。他病得最严重的时候,传说他的三个儿媳偷偷地割了股上的一块肉,熬成了一小碗汤,送给他喝。袁可能意识到那是什么了,就连声说:“不喝!不喝!”人们只得把他端了出去。
6月初,法国医生卜希尔和中医萧龙友等负责给袁世凯治疗,诊断为尿毒症,开始他们都认为没有危险,可是由于治疗不当,病情骤然恶化。初期症状是小便困难,这时如果住院导尿或开刀,是不会有生命危险的,但袁世凯一向坚信中医,不相信西医。到了最后几天,尿毒渐渐在全身蔓延开来。所有中医都已经束手无策了,后来袁克定请来法国医生诊治,说需要住院动手术,但老袁死活不肯到医院去。当时他的病情到医院去也确实有困难,于是决定先行导尿,以解除痛苦,医生用了五个玻璃火罐在老袁的后腰部位往外导尿,但导出来的全是血水。到了黄昏,他可能意识到自己很危险了,就叫人把段祺瑞和徐世昌找了来,把总统印付给徐世昌,并且对他俩人说:“总统应该是黎宋卿(元洪)的,我就是好了,也准备回彰德啦。”
6月5日深夜,老袁神昏气短,濒于死亡。到了第二天,也就是农历五月初六(阳历6月6日)上午十点,这个逆历史潮流而行的“洪宪皇帝”,怀着对人民革命的恐惧,对帝国主义的怨怼,对爪牙背叛的愤恨,结束了动荡的一生。
死后第三天才入殓袁世凯死后,外面有他是自杀身亡的谣传,所以死后没有立刻入殓,暂时停放在居仁堂的楼下。那时天气正热,虽然在尸体的周围摆了许多冰块,身上还放了许多香菜,但还是不能阻止尸体臭味向外散发。到了第二天,不但尸体向外发臭味,而且嘴角也流出了血,同时他的肚子更加膨胀起来(他病得最严重的时刻,不过四五天,在这以前,始终没有断饮食)。直到三天以后,老袁的尸体才入殓。入殓的时候,穿的是祭天的礼服,头上是平天冠,脚上是朱履,那年很热,他又是过了相当长的时间才入殓的,因此,除了他的尸体还在继续散发着臭味以外,他那原来比较肥胖的躯体,到此时也就更加肿胀起来,因而放不进棺材里去。实在无法,只得把这个加工定做的棺材抬了回去,另换了一口阴沉木棺材。入殓后,棺材抬到怀仁堂厅停放。布置了灵堂,又过了十天,人们把老袁的灵柩移到彰德进行安葬。
袁世凯从得病到死,他始终是清醒着的,昏迷不醒的时间,还不到十二小时,并且可能认为自己不会死,所以既没有留下什么遗言,也没有对后事作任何安排。传言说袁世凯死前曾指定“大太子”袁克定为继任者,真是这样吗?在他尸骨未寒时,人们打开他写有继承者名字的“金匮石屋”,这套由上一任指定传位于某人的方式,还是沿用清室的老办法,但中华民国的约法上就是这么规定的,只不过候选名单不止一人,而是三个,即大总统可以指定三个人为其继任者。所以老袁也依法办事,稍微出人意料的是,那张纸上没有传言中的“袁克安”,倒是依次写着“黎元洪、徐世昌、段祺瑞三位。袁世凯总算还明白,天下不是自家的。但他至死没弄明白的是,逆历史潮流而行的”洪宪帝制“丑闻,实在是怨不得别人,宦海几十年的官场老手,走错一步就使自己掉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没有名垂民国,却真正落了个”遗臭万年“的下场!
(据《文史天地》刘振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