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送礼经济”调查
年关的送礼活动已经发展成一个成熟的经济链条。从造礼者的有意为之,到送礼者的有所求,再到受礼者的越发坦然,最后到中间环节上的各种人等,“送礼经济”以一种一年上一个台阶的气势在腐败楼房中越爬越高。
有人形容说,“送礼经济”很大程度上已发展成用公家的钱送礼,再用公家的权还礼的怪异之物,送礼,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送礼经济”一年比一年红火
2004年元旦一过,李岩秋的工作就开始忙碌起来。作为某市驻京办的工作人员,给各个需要活动的机关和上级部门送礼成了他每个年关的主要任务。“其实‘跑部’在中国是个公开的秘密。现在地方政府要批项目,要拉经费,都得靠和中央的职能部门建立好关系,这样才能有所作为。作为我们驻京办来说,这是春节当口主要的任务。”和李岩秋一样,年关的到来,压在各个地方、各个企业驻京办、驻省会办事处官员身上很大的一个任务就是送礼。
2002年春节,李岩秋刚到北京从事这个工作的时候,主要还是送一些家乡特产,到了2004年春节,李岩秋所在驻京办的“特产攻势”已经很难叫座了,他告诉记者,中部省市甚至送出了娃娃鱼这样的国家保护动物。除了李岩秋这样为公送礼的人外,京城内外因私送礼的人也早就忙开了。一位在京城某电视台就职的人士向记者介绍了该台送礼的盛况。“元旦过后,台长回来上班的时候,礼物塞满了办公室,连门都推不开。”
前几年,送礼主要是实物和现金,而现在则有一些不同。在一家省级单位工作的王丰一直以来都是个默默无闻的人物,在经过高人点拨之后,他开始不断参与领导组织的赌博活动。而在三个春节输了几万元钱以后,王丰终于在而立之年升职了。
即使是送实物礼,送礼人的创新意识必须很强,否则就不算成功的送礼。近年来,体育健身器材成了送礼的一个新热点。在北京市某局工作的李伟今年春节给领导买了一套网球用具,“一共花了3000元钱”。事实上,网球装备还只是一般的礼品,比网球用具更为昂贵的是高尔夫球用具,近年来,这个东西也被人们争相作为礼品来进,并且成为今年最热销的年终礼物。一位销售员在向记者推销一套33200元的礼物时告诉记者:“今天一天我们就卖出了6套球具。真正的高尔夫爱好者大多买单品,买整套的基本就是送礼的。”
据记者了解,很多购买者最后都会选择开“办公用品”、“招待费”等名目的发票,达到用公家的钱送自己的礼的目的。
“送礼产业”逐渐成熟
春节送礼高峰对商家来说是一个不可错过的商机,由此,一个为送礼而生的产业也逐渐成熟,他们像一个洗钱的染缸一样,将公款私钱一并据为己有。北京西单附近的一家高档礼品店里有一种为送礼而生的产品——吉祥金条套装。这个套装里面包括一块包装精美的金条,一块世界名牌金表,还有一支金笔,总售价38888元,如果你愿意再加上5000元钱.店家还可以帮你在金条上打上名字。整个包装采用了24K镀金,包装盒外还被打上了“限量销售1000套”的字样。业内人士说,这种礼物的销售并不公开,很多人是慕名而来。事实上,这种礼品很多时候都是由一个人买了送给他人后,又经过一些地下渠道回收,“包装里的东西可能都已经历了好几次当礼物的命运”。
长期研究中国社会问题的社会学家李明水总结说,中国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送礼产业链,而作为源头的产商,在中国的几个重要传统节日,都会生产一些充满各种噱头,价格远高于价值的产品,最后的结果是应者众多,因为他们更在乎的是礼物给人的新鲜感以及礼物给他们带来多大的面子,至于有什么用。就没有多少人关注了。
今年春节,广州天河就有一高档酒楼推出特价团圆宴,每席8.8万元;位于北京南三环附近的一家酒店,也推出了一桌3.8万元的年夜饭。据这家酒店的员工告诉记者,目前,这个档次的年夜饭已经订出6桌,而档次在1.8万元一桌的年夜饭则更为畅销。据他透露,目前来定购这种年夜饭的大部分都用于送礼。而据南京方面传来的信息显示,南京不少单位及个人都忙着从各个酒店买“单”,然后把这些已经付过账的“单”作为礼品,馈赠有关关系户、上司或者亲友。据知情人透露,大部分用的也都是公款。
“送礼经济”亟待调控
如果不对送礼经济进行法律和道德上的约束,势必会在整个社会引起对制度的藐视和道德的颠覆,这就是今天送礼经济的危机。
支撑目前社会送礼经济的,其实并不是中国人富而好礼的小礼物,而是成千上万元的“厚礼”。这种厚礼.养活了礼品供应商,满足了权礼交易的需要,也给不法的行贿受贿者提供了机会。在今天社会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对日渐增长的“送礼经济”应当进行适当的宏观调控,首要是防止颠覆性的“送礼经济”在
投人上继续增加,因为这种增加是极其危险的;其次应当从源头上堵住送礼经济的流通渠道,形成一种良性的礼尚往来的社会风气;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对于受礼者的监督,以及礼品与贿赂界限的清晰划分。目前我国法律中,对于实物礼品与贿赂之问,仍然存在定性和表述模糊的困难,这已亟待解决。
(摘自《国际先驱导报》安 苏 陆晓枫 杜方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