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科学—综合门户网
教材 放眼全球 国际常识 古往今来 天下兴亡 中外秘史 社会万象 无声激战 中外典故 防止陷阱 少儿天地 声明
公益 贤明首脑 科学巨匠 历史巨人 教育名师 清官贤能 民族英雄 百业之星 能工巧匠 慈善天使 俊男美女 公敌
范文 百科知识 科学大观 天下风情 看看世界 百家争鸣 知识问答 优秀读物 高效政府 富美城乡 社会文明 咨询
会员 国际网页 国际联盟 本网业务 各地标志 优服行业 良心食品 医疗保健 生存秘笈 友情天下 联系我们 投稿
kesioncms

栏目中心

您当前位置:能力科学网 >> 国际公益 >> 国际活动 >> 浏览文章

还有多少种粮农民娶不上媳妇

2011/4/15 23:29:30 能力科学网站 www.ab88.org 【字体:


   社会.深度调查——
 

                     河北省赞皇县田村采访纪实
 

             还有多少种粮农民娶不上媳妇
 

                                   文/王 帝
 

 2009年3月1日上午,太行山脚下的一个村子里几个妇女都在河边洗衣服,但其中一人身旁的衣服却比其他几个人的总和还要多。洗衣服的人走了一批又一批.她始终在不停地洗着。日过晌午.一大筐衣服终于洗完,她吃力地抱起沉甸甸的筐。旁边一位妇女说:“你这日子,什么时候才到头?”“唉,那怎么办呢,下午还得给老大他们拆完被子才行。”


    42岁的商玉金看起来至少有50多岁。常年的过度劳累在她脸上留下了清晰的痕迹。她是村民樊责成的妻子,却要负责照顾樊贵成兄弟五个人的生活。


    位于太行山东麓的河北省赞皇县许亭乡田村。人口2525人,740家农户,耕地面积2330亩,其中800亩是坡地。光棍儿汉共182人。曾几何时.田畸寸还被称之为是方圆百里的“鱼米之乡”。外村姑娘都赶着往田村嫁。但现在,就在这个距离北京仅300多公里的地方。却出现了很多娶不起媳妇的农民。


    兄弟五个只有老三娶了媳妇


    “要是没什么别的本事,光靠种粮,想娶媳妇,难啊!”村民樊贵成说.“你看我们家,只给我一个人娶了媳妇,那4个兄弟,我能不管吗吗?


    樊家共有兄弟五个,老大樊有成今年54岁、老二樊银成51岁、老三樊贵成48岁、老四樊田成45岁、老五樊吉良36岁。只有老三结了婚。当年一家人省吃俭用,兄弟几个齐心协力、倾全家之力,拼死拼活借债盖了一座房子,老三因此娶到了媳妇。而樊家再也没钱盖第二座新房了。


    五个儿子只有一个娶了媳妇,老母亲离世的时候有诸多的不放心.她嘱咐儿子们一定要团结互助,儿媳要照顾好他们哥儿几个的生活    没有辜负老人的期望,贵成的媳妇很贤惠,平时和兄弟几个一块儿去地里干农活,回到家里还要做六口人的饭,里里外外,洗洗涮涮也都是她。虽然有成他们哥儿四个光棍儿仍挤在旧房子里,但炕上的被子都是干净的。


    村里像樊家兄弟这样的光棍儿汉不少.娶媳妇是做梦都想的事。大家凑到一起,交流的多是这方面的信息。听说有别的村的光棍儿汉到贵州花了3000元;的彩礼钱就带回一个媳妇,田村的光棍儿汉们也很激动。可是盘点一下财产,大家都泄了气。“哪有3000块钱啊,我们兄弟几个加在一起也不过几千块钱,还是预备着看病用的,别再提娶媳妇了。一说心里都痒痒,烦!”樊银成说。


    3月1日,笔者来到樊家兄弟的家。中午12点,樊银成家破旧的大门紧闭着,敲了半天没人应声。大约等了半个小时,樊银成才有气无力地应了声。


    一进门笔者就看到院里堆着凌乱的柴草,看到我们来樊银成非常高兴.一直咧着嘴笑,盛情地邀我们进屋休息。可是凌乱的杂物摆满了屋子,几乎没有落脚的地方,屋子当中摆放着一个又黑又脏的桌子。


    时针刚好指向下午1点,樊银成一拍肚子说:“忘了做饭了。”
    笔者问:“准备做什么饭吃?”
    樊银成回答说:“拌疙瘩(北方方言,意为煮面团——编者注),稀的稠的连莱都有了,这是我们光棍儿特有的饭,早上、中午就这顿省事,现在农活不忙.饿不着就行了。”
   “那农活忙时呢?”
    樊银成停顿一下说:“吃烙饼,顶事也省事,做一次能吃两天,平时带着也方便,关键是别的不会做,哈哈。”
    陪笔者一起来的乡亲悄悄告诉笔者:“他们烙的饼不好吃,三角四不圆的,又厚还不熟。”
    这个家里唯一的电器就是一台黑白电视机,院内看到一头牛。笔者问:“怎么不养个猪、羊,增加点收入啊?”樊银成说:“以前养过都死了,也就不养了。”


    “那为什么不种点赚钱的农作物呢?”
    “嗨,这里的地缺水,不能种莱.耐早的吧,不会种。”
    烧水的工夫,樊银成蹲在台阶上也不说话,笔者问:“那你们每天都是怎么度过的呢?”
    樊银成咳了一声说:“白天忙忙乎乎的就过去了,晚上最难熬,几个兄弟看电视一直到明个儿(次日)凌晨两点,睡两个小时。醒来接着看。”
    “性生活怎么解决?”回答笔者的是令人尴尬的沉默。
    “你们都饿了吧?疙瘩熟了,一起吃点吧。”樊银成边端饭边说,“就像这做饭吧,光棍儿啥事都得靠自己.那个也得靠自己解决……”


    “唉.还是难挨啊。没有女人不成家。一个人过了这么多年了,真.想找个人陪。有时候心里烦,没有人给我说话,睡不着就不灭火一根接一根的抽烟。去年我和老大都病倒了.一天多没出门,要不是村里的医生王稳柱硬是把门弄开,发现我们发烧了,给我们吃药、输液,乡亲们给我们轮着做饭、送饭,很难才闯过那一难。唉!要是有个媳妇照顾着,日子哪会这么难啊!”樊银成说着说着激动起来,“前年的年三十晚上,我们兄弟四个买了瓶酒.抽着烟,熬宿,没喝几杯就醉了,大哭了一宿。”


    娶个媳妇要攒200年钱


    光种粮真的就娶不起媳妇吗?

    樊银成给笔者算了一笔账:按照村里的规定,每人有0.5亩水浇地,0.2亩坡地,樊家光棍儿四兄弟共有水浇地2亩,坡地0.8亩。一年种两季庄稼,一季小麦,一季玉米。每亩水浇地产小麦600斤、玉米1000斤.每年兄弟四个能收获
1200斤小麦,2000斤玉米。坡地的产量较低,0.8亩的坡地就种些杂粮。如:花生、黄豆、谷子、红薯之类。“种的所有粮食都是我们自己吃.没有剩余可以卖钱的。”樊银成解释说。2000斤玉米是刚从地里摘回来称的数,刨去玉米芯和水分,就剩不了多少了。“不顶饱啊。再说也没啥莱.粮食就吃的多,产的粮食都得吃了才能填饱肚子。”


    樊家兄弟的收入主要是:
    老四樊田成到砖厂打工一年可挣4000元。
    兄弟们喂了一头牛,一年可以生一头小牛。卖1000元左右。
    家里的2.8亩地,国家每亩地给补贴60元,共168元。
    “以前没补贴的时候,再赶上年景不好,吃饱都成问题。现在可以放开吃饱了。生活没哈别的乐趣,就剩吃饱肚子了。”樊银成说。
    这样算下来,樊家四兄弟合计年收入5168元。
    虽然收入着实是干巴巴,但支出也是不低。
    2亩地每亩一年浇水4次.每亩一次用3斤柴油.每斤柴油花费4元共96元。租用收割机收小麦每亩60元,租用旋耕机种地每亩50元,共220元。
    每年的小麦种子不用买,买玉米种子每亩30元.2亩地共60元。
    复合化肥每年每亩需80斤(一袋),每袋1 20元.2亩地共240元。
    在他们家徒四壁的家里,看到笔者给他们照相,从来都没钱去拍张照片的他们露出了难得的笑容。从右至左依次为:二哥樊银成、三弟樊贵成、三弟媳商玉金。
    农药一年需要2瓶,每瓶9元,共18元。
    兄弟四个除了粮食外,日常生活费按每人每月60元算,一年也得2880元。
    平时得点小病是免不了的,买点药.打打针,按一人一年100元计,最少得花400元。
    这样,年总支出是3914元。
    收支相抵,四个人年纯收入总计只有1254元。
    而据村里人介绍,结婚在当地最少需要4万元。彩礼1万元不能少.买家具、彩电、洗衣机、请客之类也要花375元,这还不包括盖新房的钱。盖一个很一般的房子也需要3万元.要是还没盖房子的人想结婚那这7万元就跑不了。
    一次大病不得.一件电器不买.一个意外不出,7万元对于樊家兄弟来说也要攒55年。4个7万元就是220年。


    对于已成家的老三樊贵成来说.日子也不好过,就拿去年来说,樊贵成有一子一女,女儿现在北京一照相馆打工,月收入约1200元。女儿懂事省吃俭用,去年春节还给了家里7000元供弟弟上学。儿子去年刚上高中,因成绩不好入学时交
了3000元的赞助费,现每半年交500元学杂费。


    樊责成一年可在外打工4个月,每个工50元,一年可挣6000元。女儿除去花销,一年可给家里7000元,再加上补贴的120元,收入合计13120元.比其他兄弟几个收入高不少。


    但是开销也一样“吓人”,种地成本、家里生活费和儿子上高中的开销加起来足足有8152元之多。剩下的纯收入只有4968元。要攒够7万元给儿子结婚用那就要攒14年,到那时,儿子也已是30多岁的小光棍儿了。


    樊贵成一脸忧愁地对笔者说:“我现在着急的已经不是兄弟几个能不能娶媳妇的事了,我媳妇现在也上年纪了,身体也大不如前,但每年入冬以前还要帮我的哥哥、弟弟们拆洗被褥.过年过节的时候还要帮他们做饭。现在我那几个兄弟还能干活,再过几年他们老了,谁来养活他们?我的一个儿子面临着要照顾六个老人的任务。我每想到这些,就愁的一宿一宿的睡不着觉。我们家现在面临最严峻的问题就是:四个光棍儿弟兄将来的养老问题,靠谁来解决啊?”


    “光棍儿全是只种粮的”


    在田村.比樊家贫困的光棍儿还有不少。到现在还舍不得用电灯照明、被子10年未能洗一次的光棍儿王德亮;15年过年吃不上饺子靠一包方便面度过大年初
一、以猫狗为伴生活的光棍儿王振太:靠吃别人掩埋的死小猪改善生活的光棍儿王黑妮;靠厚着脸皮到饭店吃剩饭充饥的光棍樊小考……


    这些光棍儿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只种粮食。“种粮食的不一定是光棍儿。但光棍儿一定是只种粮食的。”村民们说。


    田村村支部书记王香林向笔者介绍说:“现在男的多女的少,谁家闺女都喜欢嫁给条件好的男人。外出打工的挣钱多,一年能剩下4000元到7000元不等,搞特种种植的挣钱也多,有3000多元。但并不是人人都能外出打工,并不是哪块地都能种蔬菜。并不是人人脑子都灵活能自个儿做个买卖。总有一些地因为自然条件的限制只能种粮食,所以总会有一部分人只能种粮食。可种粮食不赚钱啊,往往光棍儿就集中在这部分人里。”


    他说.田村就是如此,在村北的北岗街光棍儿汉就很多,247个男人却有43条光棍儿汉。除去老幼这个比例着实让人吃惊。而村南的红土湾就几乎没有光棍儿。原因是南面有水库水源足,可以种蔬菜,收入就多;北面土地干,只能种粮食,所以收入就少。


    一位老光棍儿汉告诉笔者:“中央有政策说一定要保田、保粮,可是种粮食的结果就是收入低,就是打光棍儿。虽然现在国家的补贴已经不低了.但还是挣不到钱娶不上媳妇。我就有两个愿望,一个是希望来年风调雨顺让我不挨饿,第
二个是希望国家能管管我们老了以后的生活.我年纪大了,没孩子养我.我也没钱,国家再不管以后我就没法过了。”

   
   摘自《党支部工作指导》2009/4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