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的“铺路人”——肖克莱
肖克莱是一个失败的企业家,但他的创业经历对今天的硅谷有着重要的意义。
肖克莱1910年生于伦敦,在麻省理工学院(MIT)获固体物理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不久到了贝尔实验室。二战结束后,贝尔实验室开始研制新一代的电子管,具体由肖克莱负责。1947年,肖克莱的两位同事沃尔特•布拉顿和约翰•巴丁,用几条金箔片,一片半导体材料和一个弯纸架制成一个小模型,可以传导、放大和开关电流。他们把这一发明称为“点接晶体管放大器”。这就是后来引发一场电子革命的“晶体管”。肖克莱和另两位同事荣获1956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是一种用以代替真空管的电子信号放大元件,是电子专业的强大引擎,被媒体和科学界称为“20世纪最重要的发明”。
1948年,肖克莱等人申请了发明晶体管的专利。1949年,肖克莱提出一种性能更好的结型晶体管的设想,通过控制中间一层很薄的基极上的电流,实现放大作用。1950年,结型晶体管研制成功。1955年,高纯硅的工业提炼技术已成熟,用硅晶片生产的晶体管收音机也问世。
肖克莱不满足于眼下的发明,他更想将这项发明商品化,推向市场。肖克莱讨厌贝尔实验室拿他的发明来赚钱,而且生产的晶体管性能极不稳定,有损发明人的声誉。加上肖克莱有着天生的组织能力和咄咄逼人的进取心,又极想成为百万富翁。他便于1955年回到老家圣克拉拉谷,肖克莱在硅谷了望山建立了肖克莱实验室股份有限公司。肖克莱从前在加州理工学院读书时的化学教授阿诺德.贝克曼,在斯坦福研究区开办了一家制造科学测量设备的公司.贝克曼仪器公司。贝克曼为肖克莱创办公司提供了财力上的支持。
肖克莱作为一名慧眼识英才的伯乐,聘用了8位优秀人才。这是从未有过的伟大天才的集合,所有的人都在30岁以下,正处于他们才能喷涌的顶峰,极具战斗力。琼.赫尔尼,来自加州理工学院,拥有剑桥和日内瓦大学两个博士头衔;维克多.格里尼克,是斯坦福研究所的研究员;8人中年龄最大年仅29岁的尤金.克莱顿是通用电气的制造工程师;戈登.摩尔来自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试验室;一心要成为最著名科学家的罗伯特.诺伊斯来自菲尔科-福特公司;此外还有朱利叶斯、布兰克、杰伊.拉斯特和谢尔顿.罗伯茨,都是不凡之辈。
肖克莱的市场学问十分零碎,而雄心又太大。对管理技巧一窍不通,甚至跟其他人打交道的能力也没有,却十分自以为是。肖克莱本来的目标是生产5分钱一只的晶体管。这个价格到1980年还无法达到,更何况是1955年。产品计划失败后,他又让公司集中力量搞基础研究,希望发明一种具有里程碑式的产品,并将它投入商品化生产中。这个努力失败后,他仍想把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花在新东西的创造上,而不想再改善晶体管技术。这种漫无目标的做法,使肖克莱实验室没有产品问世。在其后的两年中,也只推出了一种二极管,是一种相对简单的装置,而不是晶体管。
作为经理,肖克莱逐渐把自己孤立起来。他不相信任何人,总像对待小孩子一样与别人说话,态度日趋傲慢。因此到了1957年,8人中有7人产生跳槽的想法。肖克莱唯我独尊的作风很快受到了报应。他的门徒们提议研究集成电路,用扩散方法将数个硅晶体管的电路放在一个晶体管大小的位置上。但肖克莱拒绝了他们的建议。
肖克莱在才华横溢的年轻人眼里是个非常有吸引力的人物,但是他们又很难跟他共事合作。他还在野心勃勃构建企业梦想时,他精心挑选的千里马已在底下密谋策反。8个人很快向肖克莱递上辞职书。肖克莱大为震惊,继而大发雷霆,把他们称作叛徒,时称“叛逆八人帮”。很多年来,肖克莱也没有跟8人中的任何人说过话。这8人中的诺伊斯与摩尔于1957年一起离开肖克莱创办了仙童,后两人又合作于1968年创办了英特尔。
1958年,肖克莱应特曼之邀,开始在斯坦福大学兼课。1960年,肖克莱实验室卖给了克莱维特实验室(1965年又转卖给了AT&T0),1963年肖克莱正式离开自己创办的半导体公司,到斯坦福大学做了一位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