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企业如何提高市场分析与预测能力?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强调要对事物进行分析预测,提前准备,提前应对,防患于未然,才能获得成功。化肥市场受政策因素影响较大,国家对其宏观调控力度非常强,因此化肥企业必须加强对化肥政策的研究,以规避政策风险。例如,9月1日开始实施的化肥出口新关税政策,给化肥市场特别是尿素市场带来了巨大冲击。但同样是冲击,尿素企业之间的差别却很大。在8月初的时候,市场就有传言,说尿素出口特别关税将由100%上调至150%,有些企业经过认真分析研究国家政策后认为,上调关税的可能性比较大,因而他们早做准备,在价位相对较高时就将货物销售完毕,避免了后期的下跌风险。而另外有些企业却对此置若罔闻,不当一回事,未分析研究此项政策出台的可能性以及可能给市场带来的影响,还是按原来的方案销售,造成企业库存量较大,给企业带来了明显的损失。若按每吨少卖200元计
算,库存1万吨就相当于企业减少盈利200万元。
提高市场分析与预测能力,不仅表现在产品销售上,还表现在对原材料特别是大宗原材料的采购上。化肥行业是高消耗行业,原材料成本占总生产成本的70%以上。因此,加强对大宗原材料物资市场的分析与预测,在价位比较低时多采购、多储存,在价位比较高时少采购、少储存是降低采购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良好手段。
在这点上,今年不少磷铵企业是吃了亏的。硫磺是生产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的一种重要原材料,每吨磷铵约消耗0.5吨硫磺,去年以来,磷酸一铵、磷酸二铵价格大幅上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硫磺价格飞涨,造成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生产成本大幅上升。但近段时间以来,硫磺价格出现了快速下跌走势,前期港口地区进口硫磺价格最高达到了800美元/吨左右,目前最低价已跌破了400美元/吨,下跌了400美元/吨,国产硫磺最高价达到了6000元,现在有些企业已跌破了4000元,导致现在的磷铵生产成本与最高时相差了1000元。硫磺价格的快速涨跌给下游磷复肥企业带来了极大的震荡。硫磺涨价时,化肥企业的价格无法立即上涨,承担着巨大的成本压力;而降价时,企业却不得不承担高价库存带来的价格亏损。据业内人士分析,因为硫磺价格的大幅下跌,磷复肥企业特别是那些前期存储了很多高价硫磺的企业,亏损额绝不是一星半点。目前国内港口和企业库存的高价硫磺保守估计在100万吨以上,如果以现在的价格出手,亏损额将达4亿美元,且硫磺价格仍有进一步下降的可能。对于每个企业来说,库存不一样,购买的硫磺价格更是千差万别,成本上的巨大差距必然会带来市场的混乱和价格大战。有人预测,今年淡储时,磷酸二铵的价格将降到3500—3800元,磷酸一铵将跌破3000元。如果真是这样,对那些大量库存了高价位硫磺的磷复肥企业来说,真是一场噩梦。由此可见,对市场进行分析与预测,提前控制库存是多么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