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科学—综合门户网
教材 放眼全球 国际常识 古往今来 天下兴亡 中外秘史 社会万象 无声激战 中外典故 防止陷阱 少儿天地 声明
公益 贤明首脑 科学巨匠 历史巨人 教育名师 清官贤能 民族英雄 百业之星 能工巧匠 慈善天使 俊男美女 公敌
范文 百科知识 科学大观 天下风情 看看世界 百家争鸣 知识问答 优秀读物 高效政府 富美城乡 社会文明 咨询
会员 国际网页 国际联盟 本网业务 各地标志 优服行业 良心食品 医疗保健 生存秘笈 友情天下 联系我们 投稿
kesioncms

栏目中心

您当前位置:能力科学网 >> 能力学 >> 能力开发 >> 浏览文章

网友说话:院士声明教我们如何“辨别是非”

2011/3/29 21:57:29 人民网 潘凤亮 【字体:

12名在京院士对江苏“错题风波”发布联合声明,认为今年江苏高考数学卷第一题第1小题“确是一道明显的错题”,应予纠正。此前教育部组织专家数次论证均维持“题目无科学错误”的结论。(11月6日《京华时报》)

 

  “数学是最容易辨别是非的。”联合声明从这句华罗庚的名言开始。然而这道初等数学题的“是非”为何如此难以“辨别”呢?从这场高考数学考试一结束,这道“错题”就遭遇了广大师生和一些专家的广泛质疑,而今12位院士的声明更对题目的性质作出了认定,但为什么教育部组织的专家总是大唱反调呢?我们究竟靠什么来“辨别是非”?

 

  我们宁可相信专家论证是客观公正的,没有任何权力的影子。但尴尬的结果会让我们对专家的学术水平和判断能力产生怀疑,一个“中学生都能弄明白”的初等数学题,被各界人士普遍认定是一道错题,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真的就那么一致地持反对意见吗?如果这些专家意见高度统一,这种论证是缺乏意义和难以令人信服的,只组织意见一致的专家进行“论证”有何必要?如果论证坚持了公正原则,让专家各抒己见,他们是如何达成共识的,支撑结论的理由又是什么,论证的过程为什么不能公开呢?正因为论证不够公开透明,公众有理由对其公正性作出必要的拷问。

 

  一道错题之所以会引起轩然大波,是因为我们可能为此付出巨大的社会代价。如果“是非”得不到“辨别”就不了了之,公众心头的疑问是挥之不去的,教育行政部门暧昧的态度和牵强的结论会形成一块不大不小的阴影,从而对科学精神、社会正义和诚信造成侵蚀。一道关系众多考生利益和考试公平的试题,换来一个不明不白的结果,而且这样一个结果还与行政部门有关,这带给个体权利、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的伤害是不容小视的。个体权利和社会的整体利益是一致的,社会公平不容践踏,这正是各界人士一定要对一道高考题“辨别是非”的动力所在。

 

  12名院士出于学术良知,敢于仗义执言的行动令人赞赏,没有人怀疑他们的公正之心,他们没有受到任何权力或利益的左右,发布联合声明完全是维护真理和实事求是的行为,是因为科学工作者的神圣职责。相比之下,教育部专家的论证就缺乏学术独立性。这些院士的认定是纯粹的科学行为,他们的结论比行政部门的论证更具科学性、专业性、可信性。

 

院士声明能否部分挽回一道错题的社会代价,还取决于行政部门的态度。值得欣慰的是,从这场“错题风波”和院士声明中,我们清楚地知道,“辨别是非”靠的是对学术独立和真理的追求,而不是专家的帽子或者行政的权威。我并不是说院士声明就一定代表真理,但要“辨别是非”,先得排除对学术独立的干扰。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