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科学—综合门户网
教材 放眼全球 国际常识 古往今来 天下兴亡 中外秘史 社会万象 无声激战 中外典故 防止陷阱 少儿天地 声明
公益 贤明首脑 科学巨匠 历史巨人 教育名师 清官贤能 民族英雄 百业之星 能工巧匠 慈善天使 俊男美女 公敌
范文 百科知识 科学大观 天下风情 看看世界 百家争鸣 知识问答 优秀读物 高效政府 富美城乡 社会文明 咨询
会员 国际网页 国际联盟 本网业务 各地标志 优服行业 良心食品 医疗保健 生存秘笈 友情天下 联系我们 投稿
kesioncms

栏目中心

您当前位置:能力科学网 >> 人物史碑 >> 一代楷模 >> 教育名师 >> 浏览文章

徐特立

2011/5/12 15:52:15 互联网 佚名 【字体:

 

徐特立(1877—1968),又名徐立华,原名懋恂,字师陶,中国革命家和教育家,湖南善化(今长沙县江背镇)人。毛泽东和田汉等著名人士的老师。

1877年2月1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府善化县四都观音塘(今长沙县江背镇观音塘)。

1905年入长沙城宁乡速成中学,毕业后在长沙周南女校任教。后兴办私学(如梨江学校、长沙平民夜校等)。

师生情--徐特立与毛泽东1910年往日本考察教育。支持武昌起义,被选为湖南临时议会副议长。

1913年任长沙师范学校校长。

1919年-1924年6月,42岁时远赴法国勤工俭学,并考察了比利时和德国的教育。

1924年回国后创办长沙女子师范学校和湖南孤儿院。

1927年5月,在大革命遭受严重失败的白色恐怖中,徐特立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南昌起义,任革命委员会委员、第二十军第三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

1928年到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徐特立1930年回国后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教育部部长,创办了列宁小学、列宁师范等。参加了长征。在延安曾任边区政府教育厅厅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以八路军高级参谋长的名义任八路军驻湘办事处主任,后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

1931年11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教育部代部长,兼任苏维埃大学副校长。

1934年他以57岁的高龄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表现了老英雄的大无畏的革命气魄。

1940年创办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并任院长。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共第七、八届中央委员等职,后因身体原因请辞。

1968年11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名人的老师

 

作为毛泽东的老师,他受到了中国民众普遍的尊敬。毛泽东对他的评价很高,曾在  徐特立给他的一封信中说:“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当革命失败的时候,许多共产党员离开了共产党,有些甚至跑到敌人那边去了,你却在一九二七年秋天加入共产党,而且去的态度是十分积极的。从那时至今长期的艰苦斗争中,你比许多青年壮年党员还要积极,还要不怕困难,还要虚心学习新的东西。什么“老”,什么“身体精神不行”,什么“困难障碍”,在你面前都降服了。”

 

积极求新

 

徐特立生于1877年,当时的中国正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世界形势来看,英、法、美等国家在全世界大肆侵略扩张,抢占殖民地;国内,清王朝即将走到尽头,对内政治腐朽,对外卑躬屈膝。在这种形势下,有识之士纷纷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

年幼的徐特立生活在湖南长沙县的农村,母亲的早逝、父亲的整日劳累和生活的极度窘迫,使他初尝人世的艰辛。1886年,饱尝没有文化苦头的父亲东拼西凑了一点学费,将9岁的徐特立送进私塾读

徐特立书。在私塾读过的诗歌、古文中,明末清初学者朱柏庐写的《治家格言》和明代忠臣杨椒山感情充溢的遗嘱,对徐特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6岁时,徐特立因家中亲人去世,必须自谋生计而不得不辍学。经过几年摸索,18岁时徐特立终于作出从文的决定,“确定教书兼习科举业”,“可以进步,又可谋生”。

于是,徐特立一边在家乡教蒙馆,一边“兼习科举”,苦读八股。但他反对考秀才用的死八股,特别是在得到长沙举人陈云峰的劝告后,徐特立立志求真知而不再把精力放在八股文上,“从此我不做八股了,成了一个好汉学的青年”。他甚至制订了“十年破产读书计划”,一心“读书求学问,进学不进学不去管他”。在博览经史子集的同时,徐特立积极阅读《湘学报》、《湘报》等传播西方文明的书刊,特别喜爱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写的那些针砭时弊、议论时政、激情洋溢的文章,一度自命为康梁的信徒。

1905年,清廷明令取消八股取士,改考经义,并加历史、地理。28岁的徐特立参加考试,在3000名考生中名列第19名。虽然后来因经济困难而又不愿接受富家子弟的资助而放弃了复试,但他的名声不胫而走,各处学堂争相聘用,他不再需要为生计担忧。然而,他并不安心于农村塾师的职  徐特立业,更不迷恋于个人的小康家庭。他考虑的问题,已经迥异于20岁以前主要为个人职业、家庭和前途着想,进而觉得该为国家民族分忧了。他觉得自己应该离开家乡,到更为广阔的天地中去学习新的知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他考入了由同盟会会员周震鳞在长沙城创办的宁乡速成师范,学习教育学、自然科学等新知识和西洋史、东洋史等讲授资产阶级革命的课程,开始接受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教育救国

 

随着立宪派组织发动的三次大规模的请愿活动相继失败,徐特立逐渐认识到改良主义在中国行不通,必须通过革命推翻清政府的统治。于是,他向革命党人林伯渠等人了解革命形势,表示要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在湖南还是黑云压城之际,徐特立约集一些进步教员,到处宣传演讲,号召大家支持革命。

湖南光复后,徐特立担任省临时议会的副议长,一心为新政权的建设出力。然而官场的

徐特立腐败,使他很快感到失望和愤慨。他相继辞去省议会副议长和省教育司科长的职务,决心回到教育界,用教育来改革人心,以实现教育救国的愿望。他创办并苦心经营着长沙师范,并到湖南第一师范等学校任教。他的崇高品德、渊博学识以及强烈的爱国热情,对毛泽东、蔡和森等许多有志匡时救国的学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