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提高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屋建瓴地提出了“着力自主创新”的原则,这是中央综合分析国际环境和国内形势后作出的重要判断,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明确的政策导向。认真学习贯彻这一精神,就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经济结构、转
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充分发挥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推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强大动力。技术的不断创新催生出一个又一个新产业,也改造着已有的传统产业,有力地推动产业技术水平日益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例如,袁隆平院士的杂交水稻技术创新,引发了一场水稻革命乃至绿色革命,改变了我省乃至全国农业的面貌,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结构性转变。曾记得,20年前我省省会长沙市的经济还基本上靠一些传统产业担纲,经济总量不大,效益也比较低;如今长沙市坚持“自主创新、科技进步”,催生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2004年该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500亿元,实现利税65亿元,比4年前翻了一番多,高新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5%。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应对科技革命严峻挑战、提升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当今世界正在经历一场全球性的科技革命,科技竞争成为一切竞争之母。谁在科技竞争中领先,谁就能占得先机和优势,尽享发展之利。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但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在我省乃至我国目前工业和服务业的很多产业部门中,低附加值产业占很大比重,高附加值产业如信息产业,虽然其产值和数量增加很快,但大部分产品和服务的高额利润被外国公司赚取。可见,真正先进的关键技术或核心技术是买不到要不来的。面对严峻挑战我们别无选择:必须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核心竞争力,避免在国内和国际产业分工中被长期固化在低技术、低附加值的层次。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实现新型工业化和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支撑。工业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工业化是我省的战略选择。但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如果依靠原有的技术手段,就无法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最终使经济难以快速持续健康地发展。只有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有可能开发和利用经济上合理、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生态环境友好的先进技术,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确保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湖南的出路在创新,希望在创新。我们要从战略高度重视和抓好自主创新,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这一中心任务,明确自主创新的战略目标,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高新技术产业从加工装备为主向自主研发制造为主转变,形成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的产品和知名品牌;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实施鼓励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和政府采购等政策,改善技术创新的市场环境,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紧紧抓住科教兴湘和人才强省这一根本举措,大力发展教育科技事业,切实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人才在自主创新中的关键作用。只要我们高度重视创新,立足创新,全方位推进创新,三湘大地必将结出丰硕的自主创新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