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科学—综合门户网
教材 放眼全球 国际常识 古往今来 天下兴亡 中外秘史 社会万象 无声激战 中外典故 防止陷阱 少儿天地 声明
公益 贤明首脑 科学巨匠 历史巨人 教育名师 清官贤能 民族英雄 百业之星 能工巧匠 慈善天使 俊男美女 公敌
范文 百科知识 科学大观 天下风情 看看世界 百家争鸣 知识问答 优秀读物 高效政府 富美城乡 社会文明 咨询
会员 国际网页 国际联盟 本网业务 各地标志 优服行业 良心食品 医疗保健 生存秘笈 友情天下 联系我们 投稿
kesioncms

栏目中心

您当前位置:能力科学网 >> 人物史碑 >> 一代楷模 >> 贤明首脑 >> 浏览文章

朱镕基

2011/5/17 23:47:14 互联网 佚名 【字体:

 

1928年10月生,湖南长沙人,194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12月参加工作,清华大学电机系电机制造专业毕业,大学文化,高级工程师。

以擅长经济管理和务实作风著称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朱镕基,由国家主席江泽民提名,经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第五位总理。

 

“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1998年3 月1 9 日上午,在九届人大会议结束之日,朱镕基率领新当选的几位副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招待会,回答中外记者提出的问题。朱镕基自信、从容、机智、幽默的风格,以及他对全局清晰的把握、措词的得当,赢得了中外记者和观看电视直播的中国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

当一位香港记者问及朱总理在遇到困难、挫折时,他是否也会感到沮丧、灰心、犹疑不前时,朱镕基坦言,身处一国总理的职位,他的确感觉责任重大,心理负担很重,但是,他说:“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一语激起全场热烈掌声。

在谈到新一届政府的施政纲领时,朱镕基概括为:“一个确保,三个到位,五项改革。”一个确保,是确保中国今年国民经济增长8 %。三个到位:是金融改革三年内到位;国企改革三年扭亏为盈;机构改革三年分流到位。五项改革:是指粮食流通体制、投资融资体制、住房制度、医疗制度、财税制度的改革。

朱镕基把本届政府最大的任务,定位在“科教兴国”上。他说,过去的“吃饭财政”把钱都吃光了,加上各级政府的盲目重复建设,使中央财政无法支持科教兴国。他说“本届政府决心精简政府机构,把钱省下来,科教兴国的方针就可以实现了”。

 

长期以来,朱镕基一直从事经济工作,是公认的“懂经济”的领导人。

 

1 9 8 7 年,朱镕基调往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上海市任市长,在江泽民调往中央工作后,朱镕基还任上海市委书记。在任期间,无论是浦东开发、开放这样举世瞩目的大动作,还是市民天天感受到的通讯、市政、市容、交通等方面,都得到了明显的改观。他因此赢得了中央的信赖和老百姓的口碑。

1 9 9 1 年,朱镕基出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务院生产办公室主任。他的主管范围包括工业、农业、金融等重要经济部门。朱镕基是处理诸多经济难题的行家里手。从上海到北京以后,处理棘手的企业“三角债”由他牵头;解决粮食收购“打白条”由他挂帅;整顿混乱的金融秩序时,他亲自兼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结果,每项难题都得到了迅速解决。邓小平曾称赞:“有观点,有主张,有魄力,懂经济。”

1 9 9 2 年,中国经济出现了投资膨胀、货币发行过大、物价猛涨、股票集资热的金融秩序混乱的情况,作为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务院经济贸易办公室主任的朱镕基,在江泽民、李鹏的支持下,果断决策,全力加强宏观调控。他整顿金融秩序,为治理通胀、使物价降下来奠定了基础。朱镕基坚持不搞全面紧缩,只对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泡沫经济”的部分从严管理;而对交通、能源、农业及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部分,则积极扶持。这样,不仅避免了“大起大落”,而且保持了经济健康发展。

现在,国有企业的改革、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和继续执行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等,又成为朱镕基工作的重点。观察家们认为,朱镕基所面对的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探索中国经济改革道路的实践中,他将会有更大的作为。

“从严治政”是朱镕基一贯遵循的从政原则。他平时言谈举止从  朱镕基和夫人劳安容不迫,办事果断,雷厉风行。他最不能容忍的就是拖拖拉拉的衙门风气,并对此不留情面地加以严厉批评。有一次,他在人代会上点名批评了一些单位,结果得到了代表们的一致拥护。他说:“我有时批评的确太严厉,这不好,但为什么一定要领导发了脾气才去做呢?有些事情非不能为,而是不去为。”但他坦言自己有一个优点,就是只批评人,决不整人。

 

“水木清华,春风化雨,教我育我,终生难忘”

 

给人以“铁面无私”印象的朱镕基,其实也有很富人情味的一面。在清华大学建校8 0 周年之际,已是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刚刚结束访欧回到北京,便不顾旅途疲劳,立即赶到母校致贺,并深情地写下“水木清华,春风化雨,教我育我,终生难忘”的题词。

朱镕基曾在一个公开的场合披露过自己的身世:家道中落,父母早逝,少时即受到生活的磨砺。由于学习成绩优异,他从湖南省立一中毕业后,考入中国著名学府清华大学,攻读电机系电机制造专业。

1 9 9 6 年底,中国文联第六次代表大会和中国作协第五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朱镕基应邀到会作报告。当代表们提问“如何塑造时代英雄”时,朱镕基笑答:“你们这是逼着外行人讲内行话呀。我仅仅是一名电气工程师,你们是灵魂工程师,你们所产生的作用要比我大。”他建议作家们深入生活,不妨写一些企业家,他说:“我不认为他们是完人,但在他们身上却体现着一种时代  朱镕基精神。”朱镕基还希望作家们能搞出一部反映股市和股民的优秀剧本。他说,他看过电影《股疯》,感觉不错,不过那是反映前些年的事情,如今的股市又有了很大变化,“如果哪位同志能创作出新的剧本来,我愿出一百万。我没有那么多钱,但我可以去募捐嘛!”

朱镕基的英语很好,在会见外宾时,常用英语交谈。他在公众面前,很少念稿子讲话,他即兴演讲的口才与风采,每每令听讲者入神。朱镕基业余酷爱京剧,称得上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票友;他还拉得一手好京胡,在“上海国际京剧票友会”举办的一次活动中,曾应邀为一位梅派名旦操琴。

朱镕基的夫人劳安,曾是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的副董事长。她曾两度成为朱镕基的校友,第一次是在湖南省立一中,第二次是清华大学电机系。他们的一双儿女学有所成。

 

典范

 

2003年3月,朱镕基正式从国务院总理职位退休。退休后,朱镕基深居简出,异常低调,大多时间都闭门谢客在家读书,不再于公众场合露面。他最大的原则,就是不谈工作。他明确表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他甚至还常以“一介草民”幽默自称。

离开中南海的朱镕基,并不固定在北京居住。他去过上海,去过湖南,也去过广东。但无论在北京,还是在外地,每当一些地方官员礼节性地来访时,快人快语的朱镕基总是开门见山先行表态:不谈工作!

人们发现,退休前后的朱镕基判若两人:退休前,他是个公认的“工作狂”,五十多年的工作,早已成为他的生活习惯和第二生命。尤其他那极其严肃的表情,严厉的态度,犀利的语言,敏锐的目光,以及他做事果断、大刀阔斧、雷厉风行,又铁面无私、刚正不阿的风格,都给世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令许多官员敬畏甚至颤栗不已;退休后,他最大的原则就是不谈工作,但喜欢同普通人聊天。他看书、练书法、拉胡琴。兴致来时,还会与夫人劳安一起“妇唱夫随”地来一段京戏。过去的严厉与严肃渐渐淡去,面相温和慈爱了不少,笑脸也日趋增多。比如他去医院看眼、看牙时,其人到哪里,笑声就跟到哪里,且谈笑风生的水平煞是了得,医务人员经常乐成了一团……

退休后的朱镕基坚持不谈工作实在令人敬佩不已。要知道,他可是拥有很高资力与威望的前任国务院总理!要把自己作为“一介草民”与民同乐,需要宽阔的胸怀与巨大勇气!按照惯例,虽然他退休了,但无论他走到哪里,仍然可以“指示”、评价或者“批评”一番地方官员们的工作,那些地方官员肯定会高兴的不得了。再说在现实中,即使一个乡镇党委书记退下来之后,仍“牛气冲天”——经常被邀请回去“指导”工作,更不用说前任总理了。那些原任市、县、乡之类的大领导,倘若不被邀请回去作“指导”的话,他们肯定会不高兴,会给在任领导提意见,甚至故意出刁难,或者跑到上级领导那里去“告状”,弄的是在任领导很被动。朱镕基却与众不同,他说放下就放下,且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丝毫不留余地。

朱镕基同志书法朱镕基之所以如此重视“不谈工作”的问题,一是他非常注重自己的晚节,至今仍视清名高于一切。“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朱镕基从小就会背诵这段箴言,且自己始终坚持做到,同时也希望每个官员都能明白这个道理。朱镕基曾表示:“我只希望在我卸任之后,全国人民出了人们的视线能说一句,他是一个清官,不是贪官,我就很满意了。如果他们再慷慨一点,说朱镕基还是办了一点实事,我就谢天谢地了。”朱镕基既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二是他作为前任,已经把工作彻底交接给后任,如果他再指手画脚,不仅对国务院新班子的领导不利,还与自己的做人风格也不符。为此,聪明的朱镕基避免与任何人谈论涉及“工作”的话题,不愿意带来哪怕一丁点的被动影响。为求双重保险,他同时还要求身边的工作人员替他把关,婉言谢绝亲朋好友之外的拜访者。

虽然朱镕基渐渐地从公众的视野中消失了,但他极其崇高的人格魅力和做事风格,将永远留在人们心中,永远是各级领导干部学习的典范。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