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科学—综合门户网
教材 放眼全球 国际常识 古往今来 天下兴亡 中外秘史 社会万象 无声激战 中外典故 防止陷阱 少儿天地 声明
公益 贤明首脑 科学巨匠 历史巨人 教育名师 清官贤能 民族英雄 百业之星 能工巧匠 慈善天使 俊男美女 公敌
范文 百科知识 科学大观 天下风情 看看世界 百家争鸣 知识问答 优秀读物 高效政府 富美城乡 社会文明 咨询
会员 国际网页 国际联盟 本网业务 各地标志 优服行业 良心食品 医疗保健 生存秘笈 友情天下 联系我们 投稿
kesioncms

栏目中心

您当前位置:能力科学网 >> 人物史碑 >> 一代楷模 >> 贤明首脑 >> 浏览文章

温斯顿•丘吉尔

2011/5/18 0:40:09 互联网 佚名 【字体:

 

温斯顿·丘吉尔,政治家、画家、演说家、作家以及记者,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获奖作品《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曾于1940-1945年及1951-1955年期间两度任英国首相,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带领英国获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据传为历史上掌握英语单词词汇量最多的人之一(十二万多)。被美国杂志《展示》列为近百年来世界最有说服力的八大演说家之一。2002年,BBC举行了一个名为“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的调查,结果丘吉尔获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

 

战时内阁首相        

 

战时首相丘吉尔9月1日早晨,战争爆发后的数小时,张伯伦召见丘吉尔,邀请他加入战时内阁。9月3日,丘吉尔被重新任命为海军大臣。由于战事进展不顺利,下院议员们在1940年5月对张伯伦政府提出不信任动议案,将矛头指向张伯伦。5月8日,张伯伦政府仅以81票的多数获得信任案,但是张伯伦感到他无法继续执政,因此准备组建联合政府,并让出首相位置。他原本希望由外交大臣、绥靖政策的积极贯彻者哈利法克斯勋爵接任,但是无法得到丘吉尔的支持。张伯伦十分清楚,一旦丘吉尔离开内阁就要垮台。此外工党也向张伯伦施压,十分明确地向他表明,工党将不会再支持由张伯伦或其亲信所领导的内阁。于是张伯伦只得向国王提出辞呈,并建议由丘吉尔组阁。

5月10日下午6时,国王召见丘吉尔,令其组阁;一小时后丘吉尔会见工党领袖艾德礼,邀请工党加入内阁并获得支持。3天后丘吉尔首次以首相身份出席下议院会议,发表了著名的讲话:“我没有别的,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献给大家……你们问: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无论多么恐怖也要争取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艰难,也要争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无法生存。”下议院最终以381票对0票的绝对优势表明了对丘吉尔政府的支持。

上任后丘吉尔首先访问法国,他惊讶地得知法国即将投降,但是他向法国领导人表明,即使法国被打败了,英国仍将继续战斗。5月26日,丘吉尔下令撤出在法的英军,代号为“发电机计划”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开始。在短短的8天中,被围困在敦刻尔克周围一小块地区的盟军奇迹般地撤出33万多人,政府号召英国沿海居民利用自己的小艇救援在海峡对岸的士兵,连海军部的军官们也亲自加入到救援行列。6月4日丘吉尔在下院通报了敦刻尔克撤退成功,但是也提醒“战争不是靠撤退打赢的。”之后丘吉尔就发表了大概是二战中最鼓舞人心的一段讲话:

 “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将在法国作战,我们将在海洋中作战,我们将以越来越大的信心和越来越强的力量在空中作战,我们将不惜一切代价保卫本土,我们将在海滩作战,我们将在敌人的登陆点作战,我们将在田野和街头作战,我们将在山区作战。我们绝不投降,即使我们这个岛屿或这个岛屿的大部分被征服并陷于饥饿之中——我从来不相信会发生这种情况——我们在海外的帝国臣民,在英国舰队的武装和保护下也会继续战斗,直到新世界在上帝认为适当的时候,拿出它所有一切的力量来拯救和解放这个旧世界。”

6月13日丘吉尔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以首相身份访问法国,他希望游说法国政府继续作战,但是很明显的法国政府已经决定投降。6月17日戴高乐将军抵达英国,次日丘吉尔在下院发表了另一篇鼓舞士气的讲话:“让我们勇敢地承担义务,以致英帝国和她的联邦在1000年后人们也可以这么说:‘这是他们最光辉的时刻。’”8月,不列颠战役正式打响,英德空军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空战,战役期间德军每天平均出动飞机1,000架次,而英国皇家空军的飞行员们人数上处于劣势,一个人每天必须执行3次左右的任务。8月20日丘吉尔在下院赞扬英国空军飞行员的英勇表现:“在人类战争的领域里,从来没有过这么少的人对这么多的人作出过这么大的贡献。”到了9月7日,德国决定停止空战,改以轰炸伦敦,这给英国一个喘息的机会,也是不列颠战役最重要的转折点。

从9月7日到11月3日,德军以每晚平均200架飞机的数量连续57天对伦敦进行轰炸,仅头两天就造成800多人死亡。这期间丘吉尔几乎每周都亲自到被炸现场视察。虽然丘吉尔不止一次地在被炸毁的房屋现场流下热泪,他依然以钢铁般的意志继续带领人民战斗。9月19日,希特勒决定无限期推延登陆计划,不列颠战争以英国的胜利告终。

丘吉尔与美国总统罗斯福良好的私人关系帮助英国在最关键的时刻获得了美国大量的支援物资。1940年7月,罗斯福不顾国内激烈的反对声浪,向英国出售包括50万支步枪、8万挺机关枪、1亿3千万发子弹、100万发炮弹等武器弹药。8月,在丘吉尔的提议下,经过两国艰苦的磋商,以及罗斯福本人对美国国会的游说,美国最终同意向英国海军提供50艘驱逐舰,英国则以租赁的形式将其在海外的军事基地交给美国。到12月8日,英国的美元储备已经枯竭,45亿美元中的大部分已经用于订购所有美国愿意提供的武器军火。于是丘吉尔亲自写信给罗斯福,坦率地表明英国的资金短缺,但是依然希望美国能够帮助英国:“如果大不列颠在这场斗争的高潮中被夺去它全部可以销售的资产,使得我们用鲜血赢得了胜利,拯救了文明,替美国争取了充分装备以防不测后却一贫如洗,那在原则上是错误的。”罗斯福收到该信后提出以“租赁”的形式将武器弹药支援英国,两个月后,租赁法案在国会获得通过,在罗斯福12月30日的著名讲话中,称“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国家的兵工厂。” 

1941年6月22日,德国向苏联宣战。当晚丘吉尔就向全国民众发表讲话,称现在必须与从前的敌人苏联  1941年8月,丘吉尔与罗斯福的历史性会见合作:“在过去的25年中,没有一个人像我那样始终一贯地反对共产主义。我并不想收回我说过的话,但是这一切再正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情景对照之下,都已黯然失色了……任何对第三帝国作战的个人或国家,都将得到我们的援助。任何跟着希特勒走的个人或国家,都是我们的敌人。”1941年8月,丘吉尔出访美国,与美国总统签署了著名的《大西洋宪章》。12月7日,珍珠港事件发生,原本处于中立的美国也参战。丘吉尔相信,胜利已经不可扭转。12月22日,丘吉尔冒着被德国潜艇袭击的风险访问美国;1942年1月1日,丘吉尔代表英国和美国、中国以及苏联的代表在《联合国家宣言》草稿上签字,为战后的世界做出规划。之后丘吉尔又出席了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会议,与罗斯福、斯大林等领导人多次会面,商讨战后世界局势。

战争中丘吉尔与斯大林的关系是十分特殊的。丘吉尔是著名的反共分子,但是在二战中却愿意与斯大林合作对抗纳粹德国。1942年8月丘吉尔亲自访问莫斯科,向斯大林保证盟军很快就会在欧洲大陆开辟第二战场,减轻苏联独自面对德军的压力。1944年6月6日,在又拖延了两年后,盟军的诺曼底登陆行动终于开始,斯大林向丘吉尔表示祝贺,称这次行动在“战争史从来也没有过足以与之类比的事业”。从此之后盟军很快就解放了法国,然后开始向德国本土进攻。次年4月25日,盟军和苏联军队在德国中部的易北河会师,将负隅顽抗的纳粹德国拦腰截为两段,这激动人心的一幕通过照片迅速传遍整个世界,成为反法西斯战争欧洲战场出现胜利曙光,希特勒政权即将灭亡的最广为人知的象征之一。4月30日,希特勒自杀,5月7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次日丘吉尔向英国人民宣告,英国已经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温斯顿丘吉尔,公开表示,对他来说,纳粹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非常相似。他认为,纳粹是共产主义专制的一种形式。他关于“可恨的共产党专制国家”的言论,是丘吉尔在1940年说的。

 

战后岁月

 

战争结束后,战时内阁也必须解散。5月23日丘吉尔辞职,并将大选定于7月5日举行。原本信心满满、认为凭借丘吉尔在战争中的功劳定能顺利当选的保守党,却在大选中惨败,丘吉尔本人虽然当选议员,但是保守党只获得了197席,而工党却赢得393席,得以组阁,工党领袖克莱门特·艾德礼当选首相。这主要是因为工党提出的建设福利国家的目标对战后一贫如洗的英国社会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带领英国人民走向胜利的丘吉尔却被抛弃了,他后来引用古希腊作家普鲁塔克的话说:“对他们的伟大人物忘恩负义,是伟大民族的标志。”7月26日,丘吉尔正式卸下了首相职务。

下台后的丘吉尔开始计划撰写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回忆录,并多次提到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合众国”的设想。1946年丘吉尔访问美国,在这次访问中他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说:“从波罗的海边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副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拉下。”在当时这篇演讲被媒体猛烈抨击,因为此时苏联和西方国家的关系还未破裂,很多人把丘吉尔看成战争贩子。但是今天丘吉尔的铁幕演说被认为是冷战开始的标志。丘吉尔也很早就提出要恢复德国的实力,共同抵御共产主义在欧洲的扩散。

在1951年的大选中,保守党重夺政权,丘吉尔再度出任首相。1953年伊丽莎白二世即位,授予丘吉尔最高荣誉嘉德勋章,并有意封丘吉尔为伦敦公爵以表彰其为英国所做出的贡献,但最终丘吉尔接受了其子伦道夫的建议,拒绝了伦敦公爵的封号。12月10日丘吉尔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因为他精通历史和传记的艺术以及他那捍卫崇高的人类价值的光辉演说。”但这时的丘吉尔因为年事已高已经难以胜任首相一职,而且他又恢复到二战爆发之前的反共立场,发表了如"苏联会强加给英国一个盖世太保"等等的反共言论,这导致众人的不满,成为其日后辞职的一个重要因素.1954年11月30日是丘吉尔80华诞,议会两院在西敏寺为他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1955年4月5日,丘吉尔因健康原因辞职,当他走出唐宁街10号首相府官邸时他吸着雪茄,打出有名的“V”手势向群众致意,然后就坐上汽车,在人们的欢呼声中离去。

1965年1月24日,丘吉尔因中风去世。

 

个人影响

 

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带领英国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战争伟大胜利的民族英雄,是与斯大林、罗斯福并立的“三巨头”之一,是矗立于世界史册上的一代伟人。丘吉尔出身于声名显赫的贵族家庭。他的祖先马尔巴罗公爵是英国历史上的著名军事统帅,是安妮女王统治时期英国政界权倾一时的风云人物;他的父亲伦道夫勋爵是十九世纪末英国的杰出政治家,曾任索尔兹伯里内阁的财政大臣。祖先的丰功伟绩、父辈的政治成就以及家族的荣耀和政治传统,无疑对丘吉尔的一生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在他成长为英国一代名相的过程中具有关键性作用。他们为丘吉尔提供了学习的榜样,树立了奋斗目标,也培育了他对祖国的历史责任感,成为丘吉尔一生孜孜不倦地追求和建功立业的强大驱动力。丘吉尔未上过大学,他的渊博知识和多方面才能是经过刻苦自学得来的。他年轻时驻军于印度南部的班加罗尔,在那里有半年多的时间里他“每天阅读四小时或五小时的历史和哲学著作”。

自那以后,丘吉尔从柏拉图、吉本、麦考利、叔本华、莱基、马尔萨斯、达尔文、王尔德等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生物学家的著作中吸取了丰富的思想营养,为他以后从政带来巨大作用。这使他的思想更加深刻,人生信念更加坚定,也使他成长为“我们生活的时代里最杰出和多才多艺的人”。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