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科学—综合门户网
教材 放眼全球 国际常识 古往今来 天下兴亡 中外秘史 社会万象 无声激战 中外典故 防止陷阱 少儿天地 声明
公益 贤明首脑 科学巨匠 历史巨人 教育名师 清官贤能 民族英雄 百业之星 能工巧匠 慈善天使 俊男美女 公敌
范文 百科知识 科学大观 天下风情 看看世界 百家争鸣 知识问答 优秀读物 高效政府 富美城乡 社会文明 咨询
会员 国际网页 国际联盟 本网业务 各地标志 优服行业 良心食品 医疗保健 生存秘笈 友情天下 联系我们 投稿
kesioncms

栏目中心

您当前位置:能力科学网 >> 人物史碑 >> 一代楷模 >> 能工巧匠 >> 浏览文章

竹工巧匠——卢华英

2011/5/20 18:12:42 资料来源:贵州日报 佚名 【字体:

               竹工巧匠——卢华英 
                         
  18厘米高的笔筒上,九条龙神态逼真、动态各异、翻腾自如。来自竹乡赤水的能工巧匠卢华英,凭借独特精湛的手工工艺、创意独特的“深镂空雕”《九龙笔筒》,获得2008多彩贵州“两赛一会”遵义赛区能工巧匠特等奖、全省总决赛二等奖。

很难想像,这样大气、精美的竹雕作品出自一个容貌清秀、温柔可人的年轻女子之手,而这位来自浙江东阳的姑娘还操着一口地道的赤水方言。“来到赤水15年了,这里就是我的第二故乡。”她动情地说。而卢华英的梦想,也是在竹乡开花、结果。

卢华英出生在浙江东阳市农村的一个雕刻世家,父亲是位民间艺人。她自幼便跟随父亲学习雕刻技艺。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卢华英看到许多大学毕业生纷纷来到西部支援边疆建设,她青春的激情被点燃。1993年,23岁的卢华英只身一人告别家乡来到赤水,没想到从此便扎根异乡。来到赤水后,卢华英发现这里竹资源丰富,但雕刻技术却比较落后,于是她决定利用当地这一优势资源发展竹雕事业。

卢华英当时进入的竹雕厂条件很差,效益也不算好。1995年,卢华英离开原来的工厂,创办了神雕竹艺厂。她邀约了部分竹雕工匠加入竹雕作坊,共同开发生产竹雕产品,并吸纳当地农民和下岗工人进行培训,培养竹雕人才。除了主推壁挂等产品,他们还针对游客喜爱小巧便携带、实用产品的特点,开发了笔筒、手机挂件、钥匙扣、鞋拔、颈饰等小工艺品。经过多年的发展,产品从景区卖到了全国各地,还出口美国和欧洲国家,工厂逐渐发展成为集生产、经营、科研、技术培训为一体的企业,是目前赤水市规模最大的竹产品生产加工厂。拥有员工70余名,产品种类涉及竹雕建筑装饰、雕刻家具、旅游纪念品、日用品等多个大类,800多个花色品种。

在她的员工中,大部分是当地农民和下岗工人。近几年,她还培训了300余个农民和下岗工人,使他们掌握了一门谋生的手艺,许多人因此发家致富。得意弟子郑昌政原本在广州打工,慕名前来学习竹雕技术。学成后他带领妻子、兄弟在竹海景区开设竹雕精品店,每年收入5万多元。去年6月,卢华英在赤水开办了残疾人竹雕工艺品制作培训班,招收残疾人学员40人。“一方面是为残疾人就业提供一个培训机会,另一方面,我也想进一步扩大工厂规模,为自己培养人才。”卢华英说。

2006年,卢秀英开始登上“两赛一会”的舞台。每一年参赛,她都非常认真,每一年参赛,她的技艺及作品都能获奖。此外,她的作品还获得了2006年贵州省十大民间工艺美术精品奖、2007年国际竹藤产业贸易博览会暨国际网展会中国竹工艺精品银奖等等。伴着卢华英知名度的提高,许多厂家、商家许下重金聘请她,但卢华英说,是贵州、是赤水成就了她这一段精彩的人生,实现了她从小为之奋斗的梦想。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