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领导能力
能力是指人顺利完成某项活动所必备的心理条件,是影响活动效果的基本因素。领导能力,简单地说,就是领导者的个体素质、思维方式、实践经验以及对领导方法等的把握程度从而影响其具体领导活动效果的个性心理特性的总和,它是领导素质的核心。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课题,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对提高我们各级领导的领导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刚刚胜利召开的广州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要以“富民强市、以人为本”作为我们今后工作的出发点,我们各级领导认真贯彻会议精神,就要切实提高领导能力,努力做到关注民情,了解民意,体现民心,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笔者结合公交企业的实际,对提高领导能力谈一些看法。
一、发挥模范作用,树立服务意识是提高领导能力的首要前提。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领导在工作上一定要为员工作出模范和表率。领导对工作认真的态度会影响广大员工,在任何时候领导都是员工的榜样,如果各级领导能够按照胡锦涛总书记要求的那样,始终把“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做到一身正气,扶正抑邪,全身心地投入事业,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势必产生无形的感染力、号召力,广大员工就会上行下效、以点带面,从而会产生连锁反应、良性循环。因此,我们各级领导凡事都要以“认真”两字要求自己,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要求职工群众做到的,自己带头做到;要求职工群众不做的,自己带头不做。
各级领导要经常按照江泽民同志告诫的“好好想一想,参加革命是为什么,现在当干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应该留点什么”,自觉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为员工群众树立良好的榜样。
我们的企业是城市公交企业,本身就具有典型的服务行业性质,所以我们要求公司的全体员工树立“四为”服务思想(即“机关为基层服务,二线为一线服务,副业为主业服务,一切为乘客(顾客)服务”),在机关与基层、二线与一线、副业与主业,企业与乘客这几个关系之间发生矛盾时,作为服务的一方,应该首先检查是否树立了服务意识、是否落实了服务措施、是否兑现了服务承诺。而作为领导更要带头树立服务意识,常怀为民之心,常思为民之策,常兴为民之举,经常在一线,靠前指挥,体现表率作用,及时解决生产上的难题,为员工排忧解难。
在目前企业生产经营遇到的困难比较多时候,如果员工要求大幅度提高工资待遇,恐怕是一时难以满足的,这只能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但是如果员工只是要求车到总站时,有椅子坐着休息一下,能喝上水,上个洗手间或者夏天有风扇凉快一下等的,我们为什么不去想办法着力为员工解决呢?在2006年,公司就由工会牵头对73个营运线路总站的防暑降温设施,员工休息环境进行检查整改,大力改善员工的工作场地和后勤服务设施,努力为员工创造舒心整洁的工作环境。另外,还多次敦促站场中心为火车站东广场的员工解决水、电等的问题,在多方努力下,终于在2006年春运前得到较好的解决。我们各级领导发挥模范作用,树立服务意识,就是要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真正把群众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当作第一选择,把群众利益当作第一考虑,把群众满意当作第一标准。
二、主动加强学习,努力熟悉业务是提高领导能力的基本要求。
胡锦涛同志强调,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学习问题,始终把学习作为一项关系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任务来抓。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都反复强调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要坚持和加强学习。
随着城市公交客运市场的不断发展变化和企业自身改革向纵深挺进,我们所从事的各项工作更趋多样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比如说,从宏观的层面来看,政府对公交行业的管理越来越讲求规范和程序,并实施线路授权经营,考核不合格的将被取消线路经营权;从城市建设的发展变化来看、城市中心区域不断扩大,市民出行的多样性使公交客流也在不断变化;从企业自身来看,车型更新带来了各类新技术、新知识,同时,各项科技信息项目也在不断应用,这一系列的发展变化,对我们各级领导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学习、不坚持学习、不刻苦学习,势必会落伍,势必难以胜任我们所肩负的重大职责,要做合格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大力加强学习,努力熟悉业务,用丰富的知识来充实自己。
处于领导岗位,主动加强学习,努力熟悉业务同时也是强化岗位责任意识的基本要求,我们大力提倡“我在本职岗位上应该怎样做”,如何创新工作思路,强化管理、加快发展;努力克服“领导要我做,我就做”的被动行为;坚决反对“领导要我做,就马马虎虎应付,弄虚作假,不负责任”的行为。比如说,营运部门的同志,就要思考如何提高线路的营运收入、提高车辆的有效里程;安全服务部门的同志,就要注重如何加强驾驶员的安全行车、优质服务的监控和管理;技术部门的同志,就要考虑如何开展车辆技术攻关,提高节气降耗的效能,只有各部门都努力做到“在其位,施其职,谋其政,负其责”,才能切实提高企业的管理效能。
三、注重调查研究,做到心中有数是提高领导能力的中心环节。
调查研究是领导的首要任务和基本功,是我们党一个优良的传统作风,也是实事求是地想问题、办事情的基础。领导的基本任务就是掌握政策、了解情况和解决问题,三者之中最根本的是解决问题。而能否及时、正确、有效地解决问题,其关键就在于,我们的各级领导能不能做到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真实情况。
正如江泽民同志所强调的那样:“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可以这样说,坚持做好调查研究这篇文章,是我们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调查研究是领导者的必修课,调查研究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是形成决策共识的重要途径,是提高领导素养的有效手段。我们公交企业的很多具体情况都是在线路或各生产现场发生的,作为分公司的领导,一天有多少个小时、一周、一个月有多少天是在线路现场,留心观察线路的营运情况;作为修配厂的领导、有多少时间是在生产现场,切实掌握维修保养上的难题,这些都关乎到我们的决策水平和决策能力,“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如何才能摸准石头呢?这需要我们的领导真正沉下去,做大量耐心、细致、深入的调查研究工作。
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巡讲话中指出:“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这里的“拿来加工提高”,就是一个调查、研究的过程,“作为全国的指导”就是决策。可见,坚持认认真真地搞好调查研究,做到心中有数,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一环。
四、处事坚持原则,办事雷厉风行是提高领导能力的有效保证。
作为领导者,做好了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做到心中有数,就要敢于坚持原则。我们党历来按照民主集中的原则进行议事和决策,在讨论议事的时候,大家可以开诚布公地进行讨论,但是如果经讨论决定了的事情,就要坚决地按照集体的决策去执行,除非有特殊困难再另外提出进行讨论。
在另一方面,各级领导要树立雷厉风行、说干就干、知难而上的工作作风,千方百计提高工作效率,敢于处理棘手问题,勇于承担工作责任,使部属从心底里产生敬佩感和信任感;再者,各级领导要努力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解决员工群众翘首以盼的问题,才能使广大员工全身心地投入到各项工作中去。领导的角色不仅仅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决策和下达命令,更重要的是必须有力地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如果作为领导者,认为做管理工作不需要自己去执行与推动,那么其角色定位就有问题。企业领导的雷厉风行,亲力亲为的作风不仅能够有力地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同时,也能够弥补初步决策的不足,便于在执行中发现初步决策中存在的问题而及时做出调整。
我们公司从2005年起全面使用LPG车辆,进入2006年,维修分公司属下各修配厂专门的LPG维修场地、车坑紧缺的情况日益突出,这个问题不得到有效解决,将严重影响营运车辆的维修及保养作业,特别是故障车辆入厂后因没有场地进行维修作业,使营运一线的运力显得比较紧张,长此下去将激化养用之间的矛盾。为此,公司下定决心,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全年共投入费用300多万元,先后完成了修配一厂3条车坑及保修场地改造、天平架临修点改造、走马岗修理车间搬迁改造等一系列围绕安全生产、改善生产设施的维修工程。在任务重、工期紧的情况下,公司各有关单位、部门密切配合,坚持一边进行场地的维修改造,一边进行生产作业,为加快工程进度,甚至通宵达旦地进行施工,同时,有关单位、部门的领导坚持一线靠前指挥,现场协调解决各种问题,在短时间内顺利完成了各项维修改造工程,新建车坑6条,其中LPG车坑4条,改造旧车坑2条;维修厂房、车场等面积共2575平方米,大大缓解了生产场地急需的问题,确保维修保养作业及营运生产的正常进行。与此同时,还用较短的时间,按照节俭的原则,先后进行了修配二厂礼堂、饭堂装修改造、门口岗办公楼改建等有利于员工群众生产生活的维修改造工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可见,言出如山、雷厉风行、亲力亲为,这才是共产党人的性格与作风,也是群众最敬佩的领导作风和品格。
五、善于总结分析,大胆实践创新是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途径。
领导只有注意总结经验,才能切实提高领导水平和领导能力。有些人从事领导工作多年,实践经验也不算少,可是工作总没有大的进展。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善于把实际工作经验加以条理化。哪些事做对了,为什么对?哪些事做错了,为什么错?在他那里是一笔糊涂账,很自然地,他的领导能力也无法提高了。所以,领导既要在事前考虑问题,还要注意事后的分析总结。
从2007年开始,我们要求各分公司及时准确地做好《线路经营情况表》的工作,其中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要督促各营运分公司做好线路经营的分析总结,对照表中列出的配车数、里程、客运收入、车日收入、公里收入、气耗等各项指标,各营运分公司的领导就要进行纵向、横向的联系和比较,对数字反映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那条线路收入明显增加或减少了,原因何在,运力配备应如何调整,那条线路气耗高了,如何督促车管部门加强监控。通过细致的分析总结,寻求新的突破口,用数字说话,根据数字去思考问题,切实发挥计统工作参谋、决策、助手、监督的四个作用。
在认真总结分析的基础上,作为领导,更重要的就是进行改革和创新。改革创新的能力关乎如何实现思想、理念上的领导。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市第九次党代会也明确提出,要坚持以自主创新作为加快发展的动力,因此我们各级领导,一定要切实贯彻“观念创新出思路,管理创新出成效,科学创新出效益,机制创新出人才”的经营管理思路,用创新的思维推动企业的改革发展。我们中的有些同志在听到改革创新的建议时总会说这样不行那样不行,老是怕进行改革创新的时候会出问题。其实,我们在想问题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出现异常情况的概率,权衡利弊轻重,如果总是前怕狼后怕虎的话,那么只能一事无成。
公司近年来进行了多项改革,比如调整了保修格局、实施了车辆临修送修,成立了维修分公司,实行全公司联网抢修、临修、维修,狠抓了机障时间,使机障时间从原来的500多秒下降到250秒,有效地保证了营运一线的运力,在这里要强调的是,机障时间对于公交企业来说,不仅反映了维修技术力量的情况,更反映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如果我们不狠抓机障时间,还是按老样子运作,在公司这两年多次进行线路延伸调整后,运力肯定不够,对企业的影响就非常严重了。
我们在2006年又逐步推行营运车辆大调度的措施,创新推行大站快线、单双站快车、长短线调度等各种灵活的调度的方式,并强调各级营运调度人员要审阅行车记录表(更纸),使营运纪律有了明显的加强。同时,实行安全员挂班管理,并设置分公司车辆技术协管员,加强分公司的安全服务和车辆技术管理工作。在做好调查研究,科学论证的前提下,公司的各项改革创新的措施都得到了顺利的实施。正如小平同志所说,我们要“摸着石头过河”,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时要敢于创新、敢于尝试,可行的,步子再迈得大一些;存在问题的,想办法解决、完善;的确是不可行的,再进行调查研究,想出新的办法。这样才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
我们的企业是一个大型公交企业,其层级管理和工作面广、工作场地分散的特性决定了做好我们各项工作的基础在群众、关键在领导。因此,我们各级领导、管理人员一定要自觉发挥模范作用,树立服务意识,努力熟悉业务,注重调查研究,善于总结分析,大胆实践和创新,亲力亲为,雷厉风行,努力提高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抓住国家、省、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有利时机,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网站编辑:胡浪)
能力学网 http://www.ab88.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