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科学—综合门户网
教材 放眼全球 国际常识 古往今来 天下兴亡 中外秘史 社会万象 无声激战 中外典故 防止陷阱 少儿天地 声明
公益 贤明首脑 科学巨匠 历史巨人 教育名师 清官贤能 民族英雄 百业之星 能工巧匠 慈善天使 俊男美女 公敌
范文 百科知识 科学大观 天下风情 看看世界 百家争鸣 知识问答 优秀读物 高效政府 富美城乡 社会文明 咨询
会员 国际网页 国际联盟 本网业务 各地标志 优服行业 良心食品 医疗保健 生存秘笈 友情天下 联系我们 投稿
kesioncms

栏目中心

您当前位置:能力科学网 >> 世界文化 >> 百家争鸣 >> 浏览文章

干部人事制度亟待解决的硬伤

2011/6/10 19:36:47 中共湖南省委机关刊物《新湘评论》 作者:李永忠 【字体:

    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的改革”。在不断的探索、发展和创新过程中,我国的干部人事制度逐步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但是,一些存在的硬伤还亟待通过改革来解决。
 

    政策之伤:一把手


   “议行合一”的党委领导体制,使党内的决策权、执行权集于党委一身,造成党内权力配置失衡。党委既是决策机关又是执行机关,同时党内监督机关也在其领导之下,集党内三权于一体的党委,成了一级党组织中的唯一领导机关。在这样一种领导体制下,党内权力实难平衡,党内民主实难发展,党内监督实难进行。由于权力过于集中,为保证执行的坚决有力,在决策上,多用首长负责制代替民主集中制;在用人上,多用“等级授职制”取代选举制。于是,党委无论在用人还是治事上,从决策到执行,要对就对到头,要错就错到底。其间,没谁可以叫板,无人能够纠偏。应急的权宜之计却被当作长久之策沿用下来。由此,“议行合一”的权力结构,导致了“一元化”的领导,催生了“一把手”的体制,滋生了“一支笔”的做法,派生了“一言堂”的局面,甚至“一边倒”的状态也随之衍生并不断发展蔓延。缺乏制衡的“议行合一”权力架构,使一部分掌权者在贪污腐败的门槛上,由思想的心动,转化为现实的行动。
 

    策略之伤:年轻化

    近些年来,一些地方和单位既没有认真学习过《邓小平文选》中有关“年轻化”的21篇文章,更没有认真领会邓小平同志提出“年轻化”的深层战略思想,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出现一些片面理解干部年轻化的机械做法。面对无奈的“天花板”,那些因为年龄问题而升迁无望或由领导职务转为非领导职务的干部,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消极思想,事业心、进取心和工作积极性会受到严重挫伤。

    30年来,有关“年轻化”的办法没少想,文件没少发,规矩没少订,措施没少用,但回头一看,“年年都在年轻化,岁岁提拔又老化”的状况依然。出现这种现象,我以为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对“年轻化”的认识有偏差,把权宜之计当作了长久之策。其次,在执行“年轻化”上有误区,把治标之计当作治本之策。第三,在对待“年轻化”上有禁锢,过分注重其时效性和正效应而忽视其变动性和负效应。改革开放30多年了,我们仍然还在强调“年轻化”。至少说明两个问题:一是从方法上看,我们没有抓住主要矛盾;二是从效果上看,干部队伍老化特别是领导班子老化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其实,面对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所形成的“两化”现象,即各级领导班子老化,数千万公务员队伍僵化,断不可用年轻化这一味药去医治,否则病非但不能治愈,反而会加重。

    30多年来,“年龄格”下激励了少数,伤害了多数;有利于少年得志,不利于中年进步;钟爱了锦上添花,冷落了雪中送炭;刺激了“直升机”,压抑了“天花板”;助长了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疏远了真干实干硬干苦干。据此,为解决“年轻化”这一硬伤,当务之急,须以民意为导向,而非以年龄为导向,用不断增量的民意导向,积极而稳妥地解决千军万马过“年龄格”这一独木桥。
 

    重点之伤:错路径(政务与业务错位)

    如果说,僵化的“年轻化”政策,一用30多年而不知达变,在调动少数人积极性的同时,却压抑了大多数人的积极性,把相当多年富力强的骨干,压成了“天花板”干部。那么,在选拔干部上,我们又出现了路径错误。

    扩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在任用干部中的比例,目的是为打破当前委任制一统天下的局面。但是,由于路径错误,造成本该通过竞争性选举而上岗的政务类官员,却继续沿用等级授职制,由上级直接任命或形式上走走选举程序。本该采用等级授职制来任命的业务类官员,却要像政务类公务员那样去拉选票。其实,政务类官员主决策,须以公开公平公正为价值导向,普选为常态,委任为非常态;业务类官员主执行,须以效率为价值导向,委任为常态,竞争性选拔为非常态。

    这些年由于担心领导或组织意图难实现,加上政务官权大位重,实际操作上,政务官往往重任轻选。但是,改革要有试点,并要在竞争性选拔中体现民意,重头戏就自然转移到业务官的选任上。于是,最需要当改革试点的政务官,往往不试改革之水;最不需要作竞争性选拔改革试点的业务官,常常扮演着改革试水之人。其结果完全可以预测:即业务官们不以提高业务水平为正途,而是剑走偏锋,扮演政客广拉选票。

    通过这幅图,对照改革开放30多年的人才站位及选拔任用,大体出现这样一些较普遍的现象:竞争性选拔出来的业务类公务员,整体水平能力通常高于委任制的政务类公务员。比如在基层,通过竞争、直选出来的村委会主任,其水平能力通常好于乡镇党委直接委任的村党支部书记。

 
    操作之伤:续后备(计划婚姻与市场婚姻)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还必须解决后备干部这一大硬伤。因为,计划式的选(后备干部),肯定比不上市场化的赛(优胜劣汰)。因为后备干部选用方式的不合理不科学,一些地方和单位出现了“两水现象”(即文凭注水与年龄缩水)和“两量现象”(被选拔者追求官位的含金量和选拔者过大的自由裁量)。这种有意或无意的期权用人方式,在固化并削减参选人的同时,客观上也造成公信力的渐失。

    笔者认为后备干部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其实,人类婚姻史的演变,足可以证明后备干部制度应该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封建社会男婚女嫁必经的常态形式。因为,父母是过来人,知道门当户对的道理,懂得婚姻就是过日子的规律。为亲骨肉的终身大事,肯定比谁都尽心尽力!然而,“父母之命”终究还是让位于“自由恋爱”。道理很简单,父母再有经验,再尽心尽力,也比不上深知“合不合脚”的子女自己。因此,对于死的物,我国国民经济的五年指令性计划都改成了五年指导性规划;对于活的人,我们还能科学地计划并后备吗?
 

    机制之伤:很难下


    不流的水,当然要腐;不动的木,难免要蠹。改革开放30多年,干部“能上”方向的创新空间已经极小,但“能下”方向的空间却相当广阔。如果能从“能下”方向实施战略突破,“能下”的空间一旦打开,干部队伍的素质就能在流动中不断提高,唯“年轻化”是举的僵局就能顺利打破,改革中的优秀人才就能脱颖而出。据此,在干部“能上”与“能下”这对矛盾中,“能下”才是主要矛盾!

    集中力量当然能办大事。两千多年前的田忌赛马早已证明,同时也能办错事、坏事和傻事。当科技成为第一生产力,人才成为第一资源之时,集中力量必须以集中人才(田忌)为前提,以人才竞争而出为重点,以改革干部人事制度特别是权力结构为核心,以解放思想为关键。

    前30年,经济体制改革较好地解决了发展生产力的问题。后30年,必须通过政治体制改革,认真解决公信力的问题。社会主义不仅有理由,而且有条件战胜资本主义!因为我们的理想更崇高、目标更伟大、制度更先进、人民更拥护!我们必须从权力结构、政策策略、重点操作等层面整体推进,既不能按兵不动,坐失良机,也不能单兵突进,孤军深入。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必须以确立党员和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为目标,以县、市党委直选为试点,以党代会常任制为载体,以领导干部能下为突破口。要通过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真正治好这五大硬伤,必须认真厘清权力与权利的关系。正如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的讲话中所指出:“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概括起来是两句话: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因为,权力只有来自权利,权力才能代表权利;权利只有制衡权力,权力才能服从权利;权力只有回归权利,权力才能属于权利。

    (文章来源:中共湖南省委机关刊物《新湘评论》    作者:李永忠


    能力学网 WWW.AB88.ORG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