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战争中的争论之一:1941.6.22—1941.12.5
关于1941年德国在夏季实施的巴巴罗萨攻势始终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争论,即争论希特勒,斯大林及其身边的主要参谋人员制定的战略战术决策的得失。这些争论往往以“假如”怎么怎么样,将大家的视线从“已经发生的历史事件和为什么会发生”转移开。“假如希特勒在5月份发动进攻,而不是在六月末”,“假如国防军在斯摩棱斯克战役后,继续向莫斯科进军”“假如斯大林能够在法西斯匪徒大开杀戒之时,将部队撤退”。这些问题的本质只不过是一个个假设,推断,空想,建立在如果希特勒和斯大林采取不同的对策,历史将会如何改变的基础上。这些人拒绝相信传统结论,无视真正历史的各级参数。
一些比较合理的争论则植根于真实的事件,比如“苏联在1941年夏季是否准备对德国发动预防测试性质的战争”,“斯大林是否在2月发布进攻柏林的命令”。如果不是,为什么?以上问题涉及到真实的历史事件,所以答案的合理与否完全依靠史料的真实性。另一些论断则侧重于评价各类决策的得失。下面是几则比较典型的:
1.斯大林的“试探性”进攻之谜。
1945年5月15号,红军总参谋长朱可夫向国家领导人递交了一份“在波兰东部对德采取试探性进攻”的方案。尽管当时的国防部长铁木新哥元帅在这份文件上签了字,但是没有史料能够证实斯大林阅读过,并准备依照此方案行事。这份方案和其他及其零碎的证据为现在十分流行的“斯大林准备在41年7月初进攻德国,只是希特勒先发制人,才使得斯大林放弃这份计划”的论断提供了基础。
所有现存的解密史料都不能够支持这种说法。上述提到的文件材料和其他资料证明,红军在1941年夏根本不具备发动侵略战争的条件,而且正如战争初期的战事所显示的,红军也没有可能进行防御性质的战争即先希特勒一步进攻的打算。其次,朱可夫的方案是一份再正常不过的应急策略,制定类似的计划,不正是参谋部的职责所在么?最后,尽管这份文件上有铁木新哥的签名,但却没有斯大林的签字和旁批。这说明斯大林很可能从来都没有看过。
2.巴巴罗萨进攻时间
希特勒匪徒在侵略南斯拉夫和希腊后,于1941年6月22日发动了战争。巴尔干战役差不多将巴巴罗萨推迟近两个月左右。许多历史学家认为希特勒的这种推迟是致命的,如果他在4月而不是在6月,那么巴巴罗萨计划的目标很可能会实现,即攻陷列宁格勒和莫斯科。这种假设不十分合理。希特勒发动巴尔干战役期间,正是一年中的“冰融河水泛滥,春雨道路泥泞”的时节,苏联西部地区更是如此,完全不适合机动力强悍的装甲部队作战。另外,希特勒派到巴尔干地区的部队只是用于巴巴罗萨进攻总体兵力中的很小一部分(比如大德意志师,克莱斯特坦克集群之类的)。侵略战争结束后,部队的情况良好,可以随时加入东征大军。
另一种说法是如果希特勒推迟进攻时间,改由1942年夏发动战争,国防军的表现会更好。这种说法十分不靠谱,1941年国防军面对的是改组尚未完成的红军,假如在1942年开战,即使德国人在战术和指挥上拥有优势,而他们面临的对手将拥有组建完毕,并且在装备上优于德国的机械化部队。假使将战争推迟一年进行,那么希特勒将一个过于沉重的任务赋予了国防军,即同美国(英国),苏联同时对抗,而他本人曾极力避免过分刺激美国。
3.古德里安进攻矛头调转向南(基辅合围)
1941年8月,国防军在斯摩棱斯克遭到了红军的顽强抵抗。9月份,希特勒决定暂时放弃向莫斯科推进,而将中央集团军群一半的装甲力量南调,合围并消灭保卫基辅的西南方面军。这次作战给红军造成了60多万的人员损失。与基辅战役同时进行的是西方面军,预备役方面军,布良斯克方面军对斯摩棱斯克地区的德军进行的徒劳无效的进攻。基辅战役胜利后。希特勒在十月初实施台风计划,结果却是:12月初“胜利之军”在莫斯科门口蹒跚而退。很多历史学家断言,如果希特勒在9月初进攻莫斯科,国防军可能会在严寒到来之前,攻陷莫斯科。
这个假设也很难成立。假如希特勒在9月初进攻莫斯科,中央集团军需楔入红军的纵深防御,而且它面对的红军不会分散任何力量去实施无效的进攻,而是全力防守。即使攻破防线,西南方面军的60万人还会威胁着中央集团军的右翼,即使做最好的估计,法西斯匪徒能够在十月中旬到达莫斯科附近,但深秋雨季已经到来,道路泥泞不堪。这又将是德军机动力量需面对的一大难题。另外,苏联最高统帅部在11月份的莫斯科保卫战,12月的反突击,1942年1月的反攻战中投入了大量重型装备,组建了10个集团军。不论希特勒何时实施台风计划,这些集团军势必都会参加战斗。12月份,这些部队在没有友邻部队对德军侧翼实施突击的情况下,成功的遏制住了法西斯匪徒的进攻;那么,毫无疑问的是假设台风计划提早实施,在西南方面军60万人对德侧翼的打击下,红军同样会击退德军。
4.如果莫斯科在1941年秋陷落……
如果国防军攻陷莫斯科,希特勒就能够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这种假设值得怀疑。即使希特勒的部队逼近莫斯科,斯大林可能会命令一个或者多个集团军死守该城,德军很可能会像在斯大林格勒苦战的第六集团军一样陷入无比尴尬的境地。即使在41年占领了莫斯科,面对一个居民物资全部转移的城市,德军也很有可能会面临同1812年拿破仑军队一样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