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大学
总体概况
援疆学科建设计划(新疆大学)新疆大学是新疆办学规模最大、历史最为悠久、学科门类齐全、科研水平最高的综合性大学,是新疆省区“211工程”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也是是教育部与自治区“区部共建”高校。
历史沿革
新疆大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24年的新疆俄文法政专门学校。
1935年1月改建为新疆学院;
1960年10月1日,正式成立新疆大学;
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新疆唯一的全国重点大学;
1997年被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2000年被确定为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建设高校;
2000年12月30日,原新疆大学与原新疆工学院合并组建新的新疆大学;
2004年,新疆大学成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区部共建”高校。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援疆学科建设计划”[2]指定[3]:以清华大学为组长、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大学为副组长,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同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东华大学为成员的10所国内名牌大学对口支援新疆大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2010年6月,教育部决定:新一轮加强对口支援新疆大学等三校的工作,采用名校牵头,多所一流大学参与,高校团队化工作组的新模式进行)。
机构设置
援疆学科建设计划(西安交大)新疆大学现有23个学院,1个研究生院(筹),1个独立学院,1个教学研究部,4个教学实践中心,8个研究所,1个干旱半干旱可持续发展国际研究中心。现有74个本科专业,涵盖文、理、工、法、经、管、史、哲八大学科门类;12个博士点,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6个硕士点,4个专业学位硕士类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硕士、法律硕士、高校教师)。
学科、专业设置
现有74个本科专业,涵盖文、理、工、法、经、管、史、哲八大学科门类;12个博士点,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6个硕士点,5个专业学位硕士类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硕士、法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汉语国际教育);国家特色专业5个,自治区重点产业紧缺人才专业8个,现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7个自治区重点学科,21个校级重点学科。现有国家精品课程2门,自治区精品课程23门;3个国家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6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
重点学科
援疆学科建设计划(中国矿大)2010年11月7日至15日,按照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做好自治区普通高校重点学科遴选工作的通知》(新教研办〔2010〕4号)的要求,自治区重点学科评审委员会专家组对我区11所高校申报的86个学科进行了评审,我校共组织上报20个学科参加评审。通过专家组评审,经自治区重点学科评审委员会审核确认,我校有16个学科被批准为自治区重点学科,2个学科被批准为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
我校历来非常重视重点学科建设,始终坚持“突出工科,强化理科,重视文科,增强特色”文理工协调发展的学科建设思路,全面加强学科建设。2003年12月,经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审批,我校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门史、物理化学、生态学、动物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矿产普查与勘探等7个学科被批准为自治区重点学科。经过7年的建设,学校学科布局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形成了一批在国内及自治区整体优势较为明显、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富有特色的学科,一些应用学科、新兴交叉学科和高新技术学科得到了快速发展,学位点建设也实现了重大突破。
此次获批16个自治区重点学科、2个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完善了我校以国家重点学科为龙头、自治区重点学科为骨干、校级重点学科为支撑的三级重点学科体系,为进一步推动学校学科结构和布局的优化与调整、提升我校人才培养水平、科技创新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自治区级重点学科(16个)
人文社科类: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门史
理学类:基础数学凝聚态物理物理化学
自然地理学动物学生态学
工学类: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通信与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
应用化学矿产普查与勘探
纺织工程
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2个)
结构工程俄语语言文学
师资队伍结构
现有教职工3558人,高级职称人员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6.6%;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的比例为64.7%.现有外聘院士4人,外聘天山学者6人;天山学者特聘教授1人,讲座教授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9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自治区级教学名师8人,自治区优秀专家13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计划”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7人;中青年骨干教师30名;教育部创新团队(培育)1个,教育厅创新群体6个;现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53名。
科学研究
“十五”期间,新疆大学共获得各类科研项目793项,批准科研经费7941万元。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62项,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43项,出版学术专著134部,发表学术论文6000余篇(其中,国际三大检索系统收录学术论文365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300余篇),通过成果鉴定24项,授权专利14项。承办国内外各种学术会议64次,邀请专家407人,与美国、日本等21个国家和地区的109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科研合作交流关系。 新疆大学“十一五”以来,新疆大学共获得各类科研项目1118项,批准科研经费10391万元。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59项,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04项,出版学术专著24部,发表学术论文4379篇(其中,国际三大检索系统收录学术论文284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776篇),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奖7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13项。通过成果鉴定4项,授权专利7项。
公共服务体系
固定资产总值达到13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到2.47亿元,生均 新疆大学教学科研设备值9548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图书馆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省级中心馆,图书文献量255.46万册,数字资源量25600GB。建成了校园网和CERNET新疆地区主节点和新疆教育区域网控制中心、乌鲁木齐教育城域网。现有多媒体教室可容纳11000余名学生同时授课,公共课计算机实验室的计算机配套组数达到每百名学生24台。建成了多功能体育馆。后勤服务保障能力得到较大改善和提高,校园公共设施不断完善,环境得到美化,学校被评为自治区级绿色大学、乌鲁木齐花园式单位。
总体发展目标
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新疆大学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学校确定的总体目标定位是:到2020年,力争把新疆大学建成特色鲜明,整体办学实力居于全国地方综合性大学较高水平、在中亚地区有重要影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到2024年或更长一段时间,力争把新疆大学基本建设成为国内先进、中亚一流、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大学。
【历史变迁】新疆大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前新疆大学身是创办于1924年的新疆俄文法政专门学校,1928年8月,改称为新疆省立俄文法政学校,1930年9月改为新疆俄文法政学院,1935年1月改建为新疆学院,1941年省建设厅农业学校并入新疆学院。1938年-1941年间,林基路、杜重远、茅盾、祁天民、张仲实、萨空了、史枚、高滔、江豪、涂冶、赵丹、郭春则等一批教育家、艺术家和进步人士,先后来学校担任领导、任教和讲学,学校名副其实地成为新疆传播革命真理的阵地和培养各族进步青年的摇篮。
1950年10月1日,新疆学院更名为新疆民族学院。1953年11月,西北民族学院畜牧系兽医班并入新疆民族学院。1954年复名为新疆学院。1960年10月1日,正式成立新疆大学。1962年新疆大学与新疆师范学院合并,1962年7月新疆大学机械、电机、工电等3个工科专业划入新疆矿冶学院。
1978年学校被国务院确定为新疆唯一的全国重点大学,1979年4月新疆大学由教师培训部、三平分校划出成立新疆师范大学,1997年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0年被确定为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建设大学。
新疆工学院前身是1953年1月成立的中苏有色金属公司矿山技术学校,1955年1月更名为重工业部乌鲁木齐矿业学校,1956年9月易名为冶金工业部乌鲁木齐矿业学校,1958年7月改名为新疆矿冶学院,1962年7月新疆大学机械、电机、工电等3个工科专业并入新疆矿冶学院,1966年5月更名为新疆工学院。
2000年10月20日,教育部批准了新疆大学和新疆工学院合并组建新的新疆大学。2000年12月30日,新疆大学与新疆工学院合并组建新的新疆大学。2004年,新疆大学被国家教育部正式纳入与新疆自治区人民政府“区部共建”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