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战争对于中华民族之深远意义
有哪一个国家象日本那样了解中华民族的弱点,也没有哪一个国家象日本那样鄙视中华民族。举一个并不十分恰当的例子——在一个破落的大家族,如果有哪一个家奴突然发迹而大权在握,他摧毁这个家族的决心之大和手段之残,是任何人也比不上的。
1931年的“918”事变,是日本开始出演对中华民族进行彻底摧毁历史悲剧的序幕。日本以武力占领中国东三省全境,中国无力抵抗,世界列强竟也容忍,于是,由“序幕”进入“高潮”也就成为必然了。自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展开至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4年多时间里,日本占领了华北、华东、华南、华中等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加上原先占领的东北三省,日占区的土地面积近3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11个日本;人口2亿7千万;拥有中国生产能力的60%和已开发资源的70%。可悲的是,在当时的世界看来,日本侵略中国,似乎跟欧战不是一码事——欧战是列强之间的争霸战争,而中日战争只是一个开化的强国对一个尚未开化的弱国的殖民战争。在旧世界殖民规则最终被视为无效的数年前,日本赶上了殖民游戏的“末班车”。如果日本只以侵占中国为满足,如果日本不策划发动太平洋战争——请允许我幼稚一回,作这样的历史假设——那中华民国即使不全部灭亡,恐怕也得大部灭亡。
日本只用了它陆军四分之一的兵力(60万人),即在中国关内取得如此大的成果,而且并未受到列强的军事干预,这让它的扩张野心极度膨胀起来。中国已被日本视为囊中之物。日本尚有强大的海空军力量(包括25艘航空母舰、10艘战列舰在内的391艘战舰和各类舰载飞机3200架,总兵力32万5千人)和40多万陆军可用于机动作战。乘世界列强被欧战牵制无暇东顾之机,打通南侵之路,一举拿下印度支那和东南亚各国,开创“大东亚共荣圈”,确保日本在亚洲的绝对霸主地位——这被日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战略。唯一能对日本实现这一战略构成威胁的是美国。为了使美国的威胁减小到最低程度,或让美国的威胁晚两年发生作用,日本决定对美国发动先发制人的战争。
1941年美国夏威夷时间12月7日,日本对珍珠港发起了突然袭击,太平洋战争就此爆发。日本怎么也不会想到,它袭击珍珠港爆燃的火光,竟成了中华民族最终摆脱亡国威胁的曙光。
太平洋战争改变了中日战争的性质。如果说,1941年8月9日美、英两国首脑在纽芬兰阿根夏湾的军舰上,联合发表了后来以“大西洋宪章”闻名于世的宣言,从而宣告了旧殖民时代终结的话,那么,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的中日战争就不仅不再是旧时代的殖民战争,甚至也不再是列强在中国大陆进行的争霸战争,而是人类为摆脱法西斯主义奴役所进行的解放战争的一部分了。在远东,美、英等国终于十分明确地跟中国人民站在了同一条战线上(恰恰相反,苏联在日本侵华战争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采取中立政策),并且,在更为广阔的战场上,以钢铁般的决心和数以亿万计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跟日本法西斯进行了殊死的决斗。同时,由于中国战场跟太平洋战场连为一体,美英等国特别是美国,对中国的军事援助也比此前规模更大。可以这么说,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彻底改变了远东战争的格局,即由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只是中国、朝鲜等弱国、小国苦苦挣扎于日寇铁蹄之下,进行成效甚微的抵抗,变成了以美国为主力军,联合中国、朝鲜等亚洲国家共同对日宣战并成效卓著的解放战争。
我们不应该忘记,正是美国,在彻底摧毁日本战争机器的太平洋战争中,起了主要的作用。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为止,美英等国、主要是美国,共计歼灭日本陆、海军138万(其中美军歼灭130万,英联邦军歼灭18万),占日本军队二战中总被歼人数的64%,摧毁90%的日本战舰和军用飞机,受降日军300多万(包括日本本土军250万),占总受降日军人数的70%。更重要的是,美国在占领日本期间,对其军国主义国家体制进行了彻底改造。和平宪法的制订,最终在法律上结束了日本长达60年的军国主义扩张历史。这样,作为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形成威胁的日本便不复存在。无论怎么说,这对中华民族都是一件万幸的事情。
太平洋战争的结局,让中国彻底摆脱了日本的威胁,为中华民族自身的发展和在亚洲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创造了历史的机遇。这就是这场战争对于中华民族的深远意义。而赋予太平洋战争这一深远意义的,不是苏联,不是英国,而是美国。我们不否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欧洲是主战场。美、英、苏等国在欧洲战场上抗击德国法西斯为人类赢得反法西斯战争起了主要的作用(当然,苏联在欧战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更大些),中华民族作为人类一部分,自然也受惠其中。但相比之下,进步人类在太平洋战争中的胜利,对于中华民族的恩惠却是更大、更直接。美国人民有恩于中华民族,且此恩在20世纪内为任何其它国家的人民所不及,这是不应该回避的历史事实。
让人无法理解的是,中国共产党首脑毛泽东在他公开出版的《毛泽东选集》“抗日战争时期”所写的71篇文章、指示,共计47万5千余字中,竟然无一处提到太平洋战争!相反,在同一时期毛泽东所写文章中倒是多处提到了苏联的卫国战争,强调这场战争的世界意义。苏联的卫国战争当然具有不可磨灭的意义,但太平洋战争难道就那么如此不值一提吗?毛泽东在全面抗战前夕所写的《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和《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中不是很强调民族的共同利益吗?此时中华民族最大的共同利益是什么呢?难道不是抗击日本的侵略吗?以美国为首的盟国军队帮助中国实现了这一中华民族的最大利益,难道是毫无意义而不值一提吗?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毛泽东在他那71篇著作中非但不提太平洋战争,却念念不忘让苏联在太平洋事务中插一足:“我们认为太平洋问题的最后的彻底的解决,没有苏联参加是不可能的。”(《论联合政府》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986页)谁都知道,到了1945年4月,太平洋战争实际上已经决出胜负,日本无条件投降只是早晚的事。这是美、中、英等国家付出了巨大牺牲后取得的辉煌战果。而此时,苏联跟日本依然按照《苏日中立条约》(1941年4月13日签订,主要内容是:如果苏德发生战争,日本要保持中立;如果日美发生战争,苏联保持中立。条约有效期为5年)保持着互不侵犯的关系。苏联由于在西部抗击德国法西斯的野蛮侵略需要一个安全的东部而跟日本签订中立条约,这本无可厚非。但既然苏联不承担在太平洋战争中的义务,那为什么一定要让它享有盟国赢得太平洋战争所获取的权利呢?此时苏联不参与太平洋事务,对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不产生什么影响。退一步说,即使要考虑苏联是否参与太平洋事务,也是美、英两国最有发言权。中国作为当事国,自然有一定的发言权,但那是国民党政府的事情,毛泽东根本没有资格对此作出武断的结论。毛泽东坚持要让苏联参与太平洋事务,究竟是出于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考虑,还是出于通过维护苏联统治集团利益从而为中国共产党争一份利益的考虑?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历史事实是那样的无情——日本投降以后,美、英两国作为战胜日本的主要国家并没有对中国提出新的利益要求,而苏联靠着打死老虎的资本,念念不忘沙皇在中国因1905年日、俄战争失败而失去的利益,重新对中国提出了“使用”旅大军港和东北铁路的要求,依然是一副旧殖民主义者的嘴脸。所谓“没有苏联参加是不可能的”,这不正是在为苏联的旧殖民主义行为辩护吗?!这不正是为中华民族的利益损失在苏联手中而作掩饰吗?!毛泽东公开发表的这71篇著作中,对太平洋战争和苏联卫国战争、对美国和苏联的不同态度,让人看出他所谓的维护民族利益的虚伪性,同时也看出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5年以后断然决定出兵朝鲜跟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决一死战的思维逻辑。
从历史的实际进程来看,毛泽东漠视美国在太平洋战争中的巨大作用实在没有道理。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的彻底失败,加速了中国变革的进程。当美国已经于1944年秋将日本海、空军彻底摧毁,于1945年6月21日完全占领冲绳,实现对日本本土的封锁,并于8月6日向广岛投掷了原子弹、最终宣告日本必然灭亡之后,苏联才出兵中国东北。毛泽东的共产党部队在日本投降后,通过苏联东北占领军获得了大量的日军武器装备,使共产党部队的作战能力有了质的飞跃。消除了日本侵华的因素,也使得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性得以充分暴露,在政治上更有利于共产党。如果说,日本全面侵华客观上造成了共产党赖以生存的历史机遇的话,那么,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的彻底失败又为共产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如果没有太平洋战争,或者美国在太平洋战争中晚若干年获胜的话,那共产党绝不可能在1949年就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因此,美国在太平洋战争中彻底击败日本,不仅有恩于中华民族,客观上更是有恩于共产党。平心而论,美国在太平洋战争中,是较少有私心的。最近,美国人贝文•亚历山大所写的《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一书在大陆公开出版。曾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李德生为此书中文版作序,认为这本书所写内容“比较接近真实。”贝文•亚历山大在书中有这样一段论述:“……就在俄国人跟德国人打得难解难分之时,日本事实上已经被打败。如果美国人认识到这些明确的信号,就可以完全将苏联排除在太平洋战争之外。”“美国最大的错误是,直到1945年7月的同盟国波茨坦会议上,仍坚持要俄国介入太平洋战争,尽管到1944年秋季美国已经摧毁了日本的海军,并已赢得了战争。日本人将没有能力抵御对他们的岛屿实施窒息性的封锁。”“北朝鲜是俄国人介入对日战争所赢得的战利品之一。另一个战利品是满洲。日本军队在那里向俄国人投降时,交出了大量的作战装备。俄国人把这些装备送给了中国共产党人。由满洲提供的这些装备和牢靠的军事基地确保了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内战中所需要的力量。到1949年10月,中国共产党人已经把中国国民党人赶出了中国大陆,迫使他们逃到了离岸一百英里之遥的海岛台湾省。在对日战争中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作为的俄国人,竟然成了日本战败的主要受益者。美国在对日作战中提供了90%的人力、物力和智力,却失去了大部分胜利果实,并为共产主义的扩张开辟了道路。”应该说,这基本上是符合历史事实的。
毛泽东对太平洋战争的漠视,直接导致了共产党外交政策的严重失足。盟国在太平洋战争中取得胜利之后,中国当局面对美国、苏联、日本这三个跟中华民族命运息息相关的国家,应取何种对策?如果我们抛开意识形态的因素,真正从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来考量这一问题,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联美压日和联美御苏。这里涉及到两个三国关系。一个是中、美、日。日本是中华民族最危险的夙敌,二战后防止日本东山再起,迫使它永远成为一个没有战争能力的国家,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但靠中国自己的力量一时难以制服日本。鉴于美国对日本的绝对制约作用,因此,中美联手制服日本,这是理所当然的选择。另一个是中、美、苏。在对日问题上,中国和美、苏都有着共同利益。但是,在有效制服日本问题上,苏联远不如美国对中国有利。中国为有效压制日本,就只能跟美国联手。而对苏联,则可取和平共处方针。中国不必跟苏联为敌,但要提防苏联捏中国的“软柿子”。考虑到近代以来俄罗斯是中华民族仅次于日本的危险敌人,联美恰好又是抵御苏联威胁的有效手段。正确处理中、美、日三国关系是摆正中、美、苏三国关系的前提。应该说,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基本上是这样做的。后来,国共爆发内战,共产党一举打败了国民党,中国国内政治局势发生了转折。随着国内政局的转折,中国对外政策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将中、美、日关系先撇在一边,优先考虑中、美、苏关系;在变联美御苏为联苏反美之后,再试图变联美压日为拉日反美。结果怎样呢?结果就发生了朝鲜战争,发生了越南战争,中美全面对抗,海峡两岸阻隔达50年之久;这还不够,60年代又发生了中印、中苏对抗,70年代至80年代又发生中越对抗……更让中华民族扼腕叹息的是,在中美全面对抗的过程中,日本再度崛起。中国试图拉拢日本共同反对美国,结果成了国际外交史上的一大蠢举——日本不仅没有被中国所拉拢,反而跟美国联手,结成共同对付中国的战略联盟,重新成为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威胁!自共产党主政大陆后,中国的对外政策完全背离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这已经为毛泽东时代外交悲剧的历史所证实。共产党看不到国内政治跟国际政治的区别,将内政、外交“一锅煮”,把中国的对外政策完全纳入其意识形态的框架中,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外交问题上尤其是在处理中美关系上失足的根本原因。
中国共产党从对太平洋战争的漠视进而发展到对美国敌视,并非毛泽东时代所独有。毛去世后的二十多年里,共产党当局对太平洋战争的态度依然极其暧昧,对美国的态度基本上还是以对抗为主。最近,看到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今年8月访问美国期间的一份讲演稿,标题是《中国人眼中的美国和美国人》。在这篇演讲中,他对太平洋战争,还是一句带过了事,接着马上就指责美国在中国内战中支持国民党,指责美国介入朝鲜战争。赵说:“由一九四一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到一九四五年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中国人民对美国的友好和感谢的心情达到了一个高峰。”不错,一位共产党人士终于用肯定的语气提到美国在太平洋战争中的作用了,并且承认中国人民对美国抱有“感谢的心情”。但需要说明的是,当时对美国抱有“感谢的心情”的中国人中是不应该包括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的。共产党人对美国不抱有“感谢的心情”,而对苏联却抱有“感谢的心情”,这从《毛泽东选集》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由于当时共产党人只占中国人的极少数,所以共产党人对美国不抱有“感谢的心情”,不影响绝大多数中国人对美国抱有“感谢的心情”。糟就糟在赵在这句话里用了“高峰”这个词。高峰者,即将下坡也。赵的意思是说,中国人民对美国抱有的“感谢的心情”自1945年后即开始减少了,一直到朝鲜战争中“中美军队直接交手”,至此中国人民对美国的“感谢的心情”不仅为零,甚至应该是负值了——那就是变感谢为仇恨了。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用赵的话来说,是因为“在中国的内战中,美国政府明显地偏袒和支持国民党一方”。不错,美国在中国1946—1949的内战中是支持了国民党政府,这是历史事实。但我们认为,美国所以这样做,与其说是出于意识形态的考虑,不如说是出于对程序公正理念的信奉来的更合适。美国人民坚信程序公正先于实质公正。无论怎么说,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总还是个符合程序公正的合法政府。美国在设法调停国民党和共产党冲突失败后,支持一个国家的合法政府进行统一战争,并没有太大的过错,自然也谈不上对中国人民有多大伤害。我们可以理解共产党有着一向蔑视程序公正的习惯,就象它后来在朝鲜战争中对联合国谴责它是侵略者不屑一顾一样,它对美国政府当时支持国民党政府的行为同样是不以为然,并怀恨在心。但共产党没有理由据此得出中国人民从此对美国抱有的感谢之情就一笔勾销了的结论。国民党不仇恨美国,你共产党就一定要仇恨美国?你共产党仇恨美国,就一定要让全中国人民都仇恨美国?这究竟是什么逻辑呢?直到朝鲜战争过去了20年之久,中国已经是四面树敌,毛泽东这才意识到不能再跟美国对抗下去。以后,邓小平主政中国,对美政策终于有了很大转变。然而,共产党并没有彻底摆脱意识形态的梦魇,坚持“反对和平演变”原则的一贯性,使得中国跟美国毅然处于一种软对抗中。特别是全球性的冷战结束后,中美之间的软对抗一度升级到危险的程度。共产党当局依然认为美国是中国最大、最危险的敌人,这在赵启正的讲话中有所表露。他在演讲中用赞许的口吻提到了《中国可以说不》这本书:“在一九九六年,几个年轻的知识分子写了一本书,叫做《中国可以说不》。这本书并不代表中国政府的立场,但却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思考。”这是赵演讲中最大的败笔!《中国可以说不》中的话语,充其量不过是没落文明的卫道士面临人类现代文明的汹涌大潮而发出的几声哀鸣罢了!比起他们的祖先“义和团”、比起他们的兄长“红卫兵”来,这些卫道士的确多了几分儒雅,多了些许矫情,但在思想上却并没有丝毫长进!向美国人大声说“不”,只要凭共产党一贯的思维方式做惯性动作就行,根本用不着什么思考。因为共产党从太平洋战争开始,就已经在向美国说“不”了,从国内战争说到朝鲜战争,又从朝鲜战争说到越南战争,从大跃进时代说到“文革”时代,又从“文革”时代说到“64”……直到现在,实际上还在说“不”。而根据共产党“舆论一律”的作派,在共产党对美国说“不”的时候,是绝对不允许任何人对美国不说“不”的。那么请问赵先生,是继续对美国说“不”“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思考”,还是对说“不”做法提出疑问“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思考”呢?难道中国至今没有人对近60年来不正常的中美关系提出质疑吗?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对太平洋战争不屑一顾,之所以对美国始终抱着“说不”的态度,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们对人类现代文明存在着跟世界大多数人不同的看法。中国共产党从来就不承认有什么人类现代文明,更不承认美国近一个世纪来在发展人类现代文明中所起的积极作用。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人类现代文明已经从殖民趋同时代走向了和平趋同时代,程序公正也由原先只在发达国家内起作用的原则变成了整个世界必须遵循的原则。我们不否认世界列强在和平趋同时代遵循程序公正原则时所具有的众多优势,但比起殖民趋同时代来说,和平趋同时代的到来毕竟是人类现代文明的一个巨大进步。而这一巨大进步的取得,是跟美国人民的努力分不开的。
尽管赵的演讲中依然充满共产党那一套蔑视程序公正、无视历史事实的思维逻辑,但我们还是要承认,他的这篇演讲,比起他的前辈们要明智得多,对美国的态度,对太平洋战争的态度,都有了积极的变化。因为赵的演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共产党核心层的决策动向,所以他的比较温和的措辞,就具有更重大的意义。我们期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听到、看到共产党对美国、对太平洋战争更为客观的评价。
今天,是太平洋战争爆发59周年纪念日。日本人民自然不应该忘记这一天。他们向欧美文明学习,最终走上强国之路,但因没有彻底摆脱东方文明痼疾和眷恋旧殖民主义,却让他们走了一段很大的弯路。如今,旧殖民主义早已寿终正寝,人类现代文明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日本人民在继续信奉和维护人类现代文明的同时,是不是应该审视自身的传统文化弱点,彻底跟“家奴”恶习决裂?美国人民当然有资格以太平洋战争的胜利而自豪,因为这场战争使它成为世界上唯一的、以主力军身份彻底打败德、日、意法西斯主义,为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贡献的国家。太平洋战争又是美英等国实践“大西洋宪章”精神的范例。战后55年来,如果我们摆脱传统思维方式的羁绊,那就没有理由认为美国违背了“大西洋宪章”的精神。美国在冷战中的胜出,美国至今在国际事务中受到多数国家的信赖,这恐怕不仅仅是它具有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的缘故,它在人类现代文明的发展中始终站在前列也许具有更大的作用,而太平洋战争恰恰是美国在世界上发挥楷模作用的光辉起点。中国人民又该怎样对待太平洋战争呢?就多数人来说,这恐怕还是一个难题。因为,许多历史事件在中国已经失去本来的面目。共产党当局对不想让民众知晓的历史事件最好的态度也只是竭力保持沉默。我们希望有良知的历史学家勇敢地拂去沉积在许多历史事件上那厚厚的尘埃,在朝鲜战争问题上已经有人这样做了,在太平洋战争问题上也应该有人这样做。这是第一步。更要紧的,是我们对诸如太平洋战争这一类历史事件所应具有的评价依据。我认为最恰当的评价依据应该是民族利益和人类利益相统一的原则。我们如果不是站在狭隘民族主义的立场看问题,应该说维护了民族利益也就是维护了人类利益。而置民族利益于不顾的人是断然不会维护人类利益的。太平洋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利益,更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利益。太平洋战争给中华民所带来的利益,不仅是消除了日本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威胁,而且让中华民族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人类现代文明。太平洋战争以后,如果中国的政治局面不发生根本改变(用毛泽东提出的联合政府的方式改组国民党政府也属不发生根本改变之列),或者发生了根本改变而基本不影响对外政策,那么,中华民族沿人类现代文明共同发展道路前进的里程也许要比现在更远些。遗憾的是,中华民族沿人类现代文明共同发展之路前进的历史在1949年突然中断了。就是说,在共产党指引下,中国人民拒绝接受太平洋战争带给中华民族的利益。59年来,恰恰是中国共产党首先将美国放到了自己的对立位置上,蛮横地、毫无理智地拒绝承认美国是中华民族必须和平、友好相处的国家,处心积虑地反对一个中华民族最不应该反对的伟大民族,拒绝接受所有人士提出的跟美国结成良性互动关系的思想和技术建议,顽固地试图把美国当作全人类的公敌,结果使中华民族离人类现代文明渐行渐远,这一历史教训难道还不深刻吗?今天,历史依然是被扭曲着。从太平洋战争到朝鲜战争,我们拐了个180度的大弯,难道我们还要继续这样走下去吗?
(本文引用了网友张忠义《关于8年抗战最终胜利的历史障眼法》一文中的有关数据,在此表示感谢。2000年12月8日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