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科学—综合门户网
教材 放眼全球 国际常识 古往今来 天下兴亡 中外秘史 社会万象 无声激战 中外典故 防止陷阱 少儿天地 声明
公益 贤明首脑 科学巨匠 历史巨人 教育名师 清官贤能 民族英雄 百业之星 能工巧匠 慈善天使 俊男美女 公敌
范文 百科知识 科学大观 天下风情 看看世界 百家争鸣 知识问答 优秀读物 高效政府 富美城乡 社会文明 咨询
会员 国际网页 国际联盟 本网业务 各地标志 优服行业 良心食品 医疗保健 生存秘笈 友情天下 联系我们 投稿
kesioncms

栏目中心

您当前位置:能力科学网 >> 国际纵横 >> 历史真相 >> 浏览文章

谈中途岛海战的胜负原因(节选)

2011/7/6 3:01:03 互联网 铁流 【字体:

 

 

谈中途岛海战的胜负原因(1)

 

1、中途到海战的历史地位。

这个问题相对简单,太平洋战争的历史众所周知。这里仅仅需要说明一点,即中途岛战役在太平洋战争中的转折点地位。中途岛战役是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第一次大规模的海战胜利,但并没有直接构成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太平洋战争的转折,是由珊瑚海海战、中途岛战役和瓜达康纳尔岛战役共同构成的,其中瓜岛战役是决定性的。

珊瑚海海战,日军的两艘重型航空母舰一艘负伤(“翔鹤”号),另一艘航空兵力严重减员(“瑞鹤”号);一艘轻型航空母舰沉没(“祥凤”号);而美军两艘重型航空母舰一艘沉没(“列克星敦”号),另一艘负伤(“约克城”号),一艘驱逐舰沉没。从双方战果看是打成平手,但这是美军第一次使得日军的进攻未能达成战役目的,并对不久后的中途岛战役产生直接影响:由于“翔鹤”号和“瑞鹤”号不能参加中途岛海战,日军强大的第一机动战队即南云部队减少了近三分之一的力量。

中途岛海战是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第一次取得歼灭性的战果,而由于战果辉煌,不少人就将这次战役视为太平洋战役的转折点。其实在中途岛战役后,日军在太平洋上仍有一定的优势,依然是处于战略进攻的态势;美军还没有因中途岛的胜利而取得战争的主动权。

而瓜岛战役则是太平洋战争中起到根本性转折的一战,美军在此第一次转入攻势作战,经长时间相持和苦战,重创日本陆海军,从此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转入战略防御。

对比一下苏德场的转折过程,我们可以发现太平洋战场也有类似之处。苏军在莫斯科战役中第一次全面挫败了德军的战役目的,在斯大林格勒取得了歼灭性的战役胜利,在库尔斯克战役中最终完成了苏德战场的战略转折,德军从此进入战略防御阶段。可见,大规模战争中的战略转折往往不是由某一个单独的战役所构成,而是存在着一个阶段性的过程。

 

2、航空兵是海战主力这一军事思想的确立过程

中途岛战役是完全的航空兵海战,因此谈中途岛战役的胜败因素也必需了解在军事思想上确立航空兵海战主力地位的过程。

日军在太平洋战争开始时,已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航空兵。日军中,倾向支持和全力主张航空兵为海战主力的多是担任实际指挥职务的将领(如山本五十六、山口闻多等)和直接从事作战的中下级少壮派军官(如渊田美津雄、源田实等),所以日军在开战时,军事指导思想上对使用航空兵作为海战主力的阻碍力较小,从而也取得了航空兵作战的重大战果(袭击珍珠港、歼灭英军远东舰队等)。但是,日军军事思想的转变很不彻底,迟迟没有在总的作战指导思想上把航空母舰作为舰队作战的核心主力来使用。从这个角度上看,山本五十六本人的转变不彻底,对中途岛海战的惨败负有重大责任。

反观美军,当日军已经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航空兵力(九艘航空母舰)时,美军的舰队核心主力依然是战列舰部队。航空兵为海战主力的思想还停留在学术论证阶段,在司令部人员中都还没有形成普遍影响,比较日军明显落后了一步。而美军在战争中军事思想的彻底转变是被动进行的,珍珠港事件造成战列舰部队的瘫痪,美军不得不依赖没有受损失的航空母舰和重巡洋舰构成舰队作战的核心。在这种不得已的情况下,传统的作战思想自然再无法产生阻碍。战争中,弱小的一方和失败的一方往往比强大的和胜利的一方能够更快的掌握新的作战方式和新的军事思想。恐怕今天很少有人想到,美军引以为自豪的航空母舰特混舰队,是被对手打出来的。

 

谈中途岛海战的胜负原因(2)

 

拿破仑说过,战争中的双方都在不断犯错误,胜利属于错误较少的一方。

从另一个去角度理解这句名言,那么日军在中途岛战役中战略、战役、战术等层面的错误,也就反证了美军在同等领域中的作为具有某种正确性。

1、战略方面:

日军在中途岛战役中的战略错误,与其太平洋战争总体军事战略的前后不一致密切相关。日本海军战前的总体战略,是以防御的态势,争取与假想敌(美军)在西太平洋形成双方水面舰队的主力决战,进而取得战争的胜利。这一战略观念的形成,基本是按照日俄战争中对马海战的状况来构思的,在日本海军的高层将领中影响极大,以海军军令部总长永野修身为主要代表人物。

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军的战略思想有过一次重大转变。以山本五十六为代表的将领认为日本国力弱于美国,利于速战取胜,应主动出击瘫痪美太平洋舰队主力,方能保证南洋作战顺利。袭击珍珠港的计划就是在这种指导思想下提出的,设想提出人是联合舰队参谋长草鹿龙之介,计划的拟定人是联合舰队首席作战参谋黑岛龟人,得到了山本的大力支持。但是袭击珍珠港大胜之后,日军的战略再次出现“东进”与“南进”的争议。在实质上还是主动出击打击美军太平洋舰队(东进)或保持扩大了的防御圈等待美军到西太平洋进行决战(南进)。军令部主张南进,联合舰队的中级指挥官主张东进。中途岛战役的设想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展开争论的。

军令部方面主张南进切断澳大利亚与美国的联系,扩大岛链防御圈,保证南洋占领区的资源,等待美军前来决战。认识的前提是美军实力已受到沉重打击,无需分散南进的兵力向东主动求战;联合舰队方面则主张向东求战,彻底击溃美军太平洋舰队主力,方能保证取得战争胜利。中途岛作为东进态势上的一个要点,是双方争论的焦点。东进派认为攻击中途岛能达到诱歼美军太平洋舰队的战略目的;南进派则认为中途岛只是岛链防御圈的外围,攻击该岛不足以达成与美军的决战,反而影响在澳大利亚方面的战略。

杜立特空袭使日军的争论结束,为保证日本本土不受美军攻击,南进派也转而认为需要占领中途岛扩大防御圈,于是中途岛战役计划得以实施。但是两派对中途岛战役的意见虽然达成一致,但在战略意向上则是一种双方妥协的结果,这就使中途岛战役计划的思路带有了占领该岛同时又要歼灭美军舰队的双重意向,原本明确的两种战略意见都有所模糊,而这种模糊对于中途岛的战役实施产生了重大影响,使战役目的也随之有所模糊。

永野修身作为南进派的代表人物,所主张的战略是相对消极的。而山本五十六虽然坚决主张进攻中途岛,但他本人的战略意向则恰恰是妥协性的,既占领中途岛扩大防御圈,又希望同时能诱使美军前来决战。主张全力东进求战的战略意向原本是积极的,但妥协的结果反而使这一战略意向也趋于消极了。

这种妥协性的战略直接影响了日军队中途岛的战役部署。如果从个人历史角度来分析中途岛战败责任的话,永野修身应该只负有战略消极方面的责任。而山本五十六作为妥协战略的代表,加上他在战役部署上的一系列重要错误和实施过程中在战术指挥上的无所作为,应当是中途到战败的最大责任者。

 

关于中途岛战役的胜负原因(3)

 

日军战略观念上的不明确,对中途岛战役的目的和战役部署有着重大影响。而日军在战役部署上的一系列错误,则是造成中途岛战败的最主要原因。

杜立特空袭,改变了军令部反对发起中途岛战役的态度,但是其同意发起中途岛战役的目的是扩大岛链防御圈,而不是原先制定战役计划时联合舰队的初衷----诱歼美军舰队主力。山本五十六虽然对发起中途岛战役的态度坚决,但实际上却是在联合舰队的主张与军令部的主张之间作了妥协。这样,就使日军中途岛战役的目的具有了双重性:1、占领中途岛;2、打击美国舰队主力。而战役目标的设立,在实质上没有了主次之分,不是以实现单一的战役目的而获得实现另一目的的效果,而企图以一次战役行动同时达成两个战役目标。这就使得在战役进行中的战术行动必然在特定情况出现时由于战役目标的两难而无所适从。

 

2、战役部署

中途岛战役是当时日军自开战以来在太平洋上最大的海军行动,联合舰队几乎倾巢而出,耗油量超过日本海军在和平时期全年的数量。在战役计划中,大的方面主要有四支大型舰队需要直接与对方海陆主力交锋:

南云忠一指挥的机动部队,以“赤城”号、“加贺”号、“苍龙”号、“飞龙”号四艘航空母舰为核心,任务是空袭中途岛,摧毁岛上的美军航空兵力量,同时迎击可能来援的美军舰队。

山本五十六亲自指挥的主力部队,以“大和”号战列舰为核心,作为战役总预备队,任务是在战役后期对美舰队的主力进行水面决战加以歼灭。

近藤信竹指挥的攻略部队,以“比睿”号、“金刚”号战列舰为核心,任务是运送、掩护中途岛登陆部队,并在登陆作战中提供舰炮火力支援。

 

角田觉治指挥的北方部队,以“榫鹰”号航空母舰为核心,任务是空袭阿留申群岛,迷惑吸引美军舰队北上。

这一部署中,首先北方部队的设立与行动出于一厢情愿的设想,认为美军对战略地位较低而仅是相对接近美国本土的阿留申群岛会加以驰援。实际却是一个分散了日军兵力的部署,以吸引迷惑对方这一把握不大的行动牺牲了集中兵力这一绝对有利的原则。考虑到由于“翔鹤”号、“瑞鹤”号不能参加作战而使机动部队减少了三分之一的力量的情况,分散兵力就极不明智。

拥有日军航空兵主力的机动部队,是战役中最主要的打击力量,担负的任务最重。但是,机动部队最重要的战役目的却因为日军的总体战略而处于两难的境地:袭击中途岛与打击美水面舰队,哪个为主哪个为辅?袭击中途岛本应是吸引美舰队出战的手段,但在战役部署中,却因战略意见的妥协而成为战役目的的一部份。这样的部署,将导致机动部队指挥官在面临双重目标的情况下,因受战役目的的制约而在战术行为上难以决断。同时,机动部队在部署上处于传统的大舰巨炮海战模式中巡洋舰队的位置,对于航空兵已成为海战主力这一点缺乏认识,对珊瑚海海战的经验,日军显然没有总结。

在战役设想中作为决战力量的主力舰队编成,仍停留在以战列舰为海战主力的陈旧模式的思维限制之中。主力舰队内只编有一艘轻型航空母舰和一艘水上飞机母舰,缺乏有力的航空兵打击力量。同时为了在机动部队与美军舰队交战时不暴露主力舰队的位置,主力舰队处于机动部队后方数百海里处。这样,当机动部队出现作战困难时,主力舰队实际上无法予以迅速有力的支援。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图片文章
中国缅甸远征军
战友相继惨死,茫茫丛林里坚强女兵无助 ……
开放时尚的唐朝:流行女扮男装
    唐朝前期女扮男装……
“大跃进”究竟“饿”死了多少人?
  1 2011年1月由中共中央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