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4月12日08:22 来源:《华商报》
江苏省启东市汇龙中学一位名叫江成博的高二学生,在国旗下例行演讲时,更改了老师预先准备的演讲稿,换成了抨击高考制度等内容。事后,该校领导表示,学校认为这名同学的演讲“言论不当,用词过激”,已对其进行批评教育。
虽未能亲自看到江成博同学在国旗下演讲的身影,但在他身上似乎有点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的样子。我们常说,孩子是国家的未来,今天我们给予孩子什么,将来孩子就还给这个社会什么。换言之,今天以何种姿态面对国旗下演讲的江成博,或许将来江成博们就以同样的文明状态矗立于世。
西方有句名言:虽然我不同意你的思想和观点,但我坚决捍卫你说话的权利。现行教育弊端,在社会各界早已有挞伐之声,为何学校恐惧一个学生直抒胸意的表达?与其说,学校不敢光明正大地面对教育弊端,还不如说是学校无法面对学生冲破俗成约束而选择说真话。
因为在江成博同学批判的那个教育体制里,说真话是一种稀缺资源,并且人们似乎都已经为之习惯。小学生接受采访时,就懂得配合说很黄很暴力;中国的学生是格式化的学生——考卷上永远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天马行空的作文往往零分;浙江有较真的语文老师认为小学课本里《爱迪生救妈妈》的文章是杜撰的,其实老师收到的学生文章里的情感又何尝不是杜撰的?
学校自认为老师提前修改把关讲话稿,是出于对于学生的“爱护”,但以他们的阅历,内心应该并不缺乏良知,头脑应该并不缺乏智慧,为什么会认为说真话应该受到指责呢?在江成博同学慷慨陈词的那面国旗之下,我们更该反思说真话何以成为社会的稀缺?那一片净土的校园里,人无自由不成其为人,教育无自由不成其为教育。今日若不能给孩子们一个说真话的机会和环境,明日如何叫他们能够还社会一个有尊严的未来?
李大钊有句话说得好,“我们的‘少年中国’的理想,不是死板的模型,是自由的创造;不是铸定的偶像,是活动的生活。”同样在我们历次教育体制改革的呼声中,都在倡导要向“自由学校运动迈出实质性步伐”。但是现实是有一条无形的绳索,依然牢牢拴着一些制造精神产品的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每一滴露水在太阳的照耀下都闪耀着无穷无尽的色彩,但是有些人却只准精神的太阳产生一种色彩。
经过三尺讲台的不该是头脑思维模式化的个体,芳草校园所经历的是一个培育独立人格的过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强调,教育思想的重要目标是培养“真人”。他所指的“真人”是指具有完善人格、渊博知识;说真话,求真知,为真理奋斗的人。在正在成长的公民社会里,讲真话又是和公民意识觉醒联系在一起的,就私人权利讲真话,就是维护自己的利益,所谓“生活在真实中”,说出真相,行使“无权者的权力”;就公共事件讲真话,则意味着公民的参与。讲真话是公民的一条底线,允许讲真话更是教育者培育未来公民的底线。
于是,江成博同学更像是《皇帝的新装》里那个诚实的孩子,在充满谎言和呆板教学的生活中,不过是想寻回作为一个“人”的立场和尊严。只是不知,在国旗下他那几句不那么深刻的真话,会不会让那些沉默的人、说谎的人产生一种负罪感。
未来会怎样,答案就是我们今天给予像江成博这样的同学一个怎样世界。唯愿在那国旗下的真话,能够孕育出一个个有尊严的未来。
(转自人民网教育频道 文章来源《华商报》 责任编辑:林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