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科学—综合门户网
教材 放眼全球 国际常识 古往今来 天下兴亡 中外秘史 社会万象 无声激战 中外典故 防止陷阱 少儿天地 声明
公益 贤明首脑 科学巨匠 历史巨人 教育名师 清官贤能 民族英雄 百业之星 能工巧匠 慈善天使 俊男美女 公敌
范文 百科知识 科学大观 天下风情 看看世界 百家争鸣 知识问答 优秀读物 高效政府 富美城乡 社会文明 咨询
会员 国际网页 国际联盟 本网业务 各地标志 优服行业 良心食品 医疗保健 生存秘笈 友情天下 联系我们 投稿
主题:纵是第一又如何

556

查看

0

回复
能力学 当前离线
级别:管理员
发帖数量:233
用户积分:27 分
登录次数:969 次
注册时间:2011/3/20
最后登录:2014/3/16
能力学 发表于:2013/1/20 19:03:07   | 只看该作者 查看该作者主题 楼主 

 李揆,字端卿,出身陇西李氏,时称“三绝”。哪三绝?一是门第。当时天下四大望族,陇西李氏,太原王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子弟坐得美官,士族争相与之联姻。这陇西李氏,便是四姓之首,望族之冠。二是人物。史载李揆美风仪,说白了,就是长得帅,是个美男子。三是文学。李揆当年考中进士后,被派到汴州做陈留县尉。采访使倪若冰知道李揆有才华,又出身名门望族,就留他在府中帮忙。正赶上郡府有事要向朝廷请示汇报,想找一个和朝中有交往的人,想来想去没有比李揆更合适的,就派他去了。按照当时规定,各郡府姓李的官员向上呈报文书,都得先拜见宗正。当时的宗长是李璆。李揆拜见李璆时,恰逢朝廷百官为皇帝上尊号。李璆早就听说李揆有才华,就请他代为起草三篇文书报给皇帝,写好一篇呈报一篇。皇帝召见李璆说:“百官上报的文章,没有能赶上你的,我非常欣赏。”李璆磕头谢恩说:“这三篇文章不是我写的,而是我的侄子陈留县尉李揆所写。”皇帝下令召见李揆,让大臣出题考他的文才。这次考试共有三道题:第一题《紫丝盛露囊赋》,第二题《答吐蕃书》,第三题《代南献白孔雀表》。李揆从上午十一点一直写到下午六七点,笔不停挥,一气呵成,总共只涂改了八个字。皇帝看完他的试卷,非常满意,在旁边批了一句:“明天授予他左拾遗官”(《太平广记》卷一百五十)。李揆凭着自己的文学才华和写作技能,竟因此被留在朝中工作。后来,李揆又因为才华出众,一步步获得高升,先是以考功郎中知制诰,后来官拜中书舍人,成为朝廷重要文字秘书。
  非常有趣的是,李揆后来官升宰相,竟也与他善写表状文书有关。
  李揆任中书舍人时,有一次唐肃宗坐着华丽的车子去送别上计郡守,来到大殿的横门下,忽然停住了车子,对有关官员说:“朕曾记得,先主在朝时,每当给上计郡守送行时都要有‘恩诏’下达民间,用来告诫勉励,现在怎么没有呢?这样可以吗?”因为事发突然,宰相一时不知如何回答。皇帝说:“干脆停止上朝,回去撰写送行的文章,写好后再饯行吧。”这时中书舍人李揆赶紧上前跪伏在地,上奏说:“皇帝送别上计郡守,诏书已经下达很长时间了,远近的人都知道,现在突然改变送行日期,恐怕四方官民要胡乱产生猜疑。既要停止送行,就得找个正当的理由,请让我立刻动笔起草一个通知,并请皇上稍稍停一下车。”皇帝答应了他的要求,就叫人拿来纸笔,让李揆在皇帝面前起草,并让人随写随抄,不一会儿就写好了。宣读这一诏书时,每当读到紧要处,皇帝的眼睛就会情不自禁地盯着李揆看,朝廷大臣于是都知道,李揆很快就会被提拔重用。不久,李揆果然被提升为宰相(《太平广记》卷一百三十七)。
  二
  唐肃宗李亨为忠王时,先是娶韦元珪的女儿为孺人,当太子后,立韦孺人为妃,而以张氏为良娣。张氏颇有些来历。她的祖母窦氏是玄宗皇帝的姨母,母亲是常芬公主。李林甫制造冤狱构陷韦妃的哥哥韦坚至死,意欲借此动摇太子的地位,李亨不得已,只好和韦妃断绝婚姻关系。李亨做皇帝后,张良娣得到宠爱,先是被册封为淑妃,不久又正式册封为皇后,而依附张氏的李辅国被任命为殿中监,兼太仆卿,判元帅府行军司马,不仅掌管宫内事务,还统领内外禁军,成为唐朝宦官执掌军权的第一人。
  张氏位居正宫后,枕头风吹得越来越多,干政的力度也越来越大。她一直在李亨面前说广平王李俶的坏话。不过李俶身为元帅,和郭子仪经常在外统兵打仗,所以一直没能害成。张氏所生的兴王李佋才几岁,张氏又要求李亨立她的儿子为太子。李亨心中犹豫。
  乾元元年(758年)五月的一天,李亨口气和缓地对考功郎中、知制诰李揆说:“李俶年纪大,并且有战功,我想立他为太子,你看可以吗?”李揆拜了两拜祝贺说:“这真是国家的大幸,我不胜欢喜。”李亨高兴地说:“朕决不再犹豫了。”本月十九日,李俶终于被立为皇太子(《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
  张皇后在立太子一事上碰了壁,心有不甘,过了半年多,便又和李辅国指使百官上表,请求给皇后上尊号为“辅圣”。李亨虽然惧内,但还是隐隐觉得不妥。此时李揆已是中书舍人,李亨便把李揆找来,商量怎么办。李揆说:“自古以来皇后都没有尊号,只有中宗时的韦皇后曾经有过尊号,韦皇后是什么人,陛下很清楚,怎么能够效法呢!”李亨吃惊地说:“这些庸人几乎误了我的大事!”适逢此时出现月全食,被认为是不祥之兆,此事于是被搁置不提(《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一)。
  三
  东都留守苗晋卿很赏识元载的才华,屡次上表推荐,李揆自恃门第高贵,而元载出身贫寒,所以内心很轻视元载,不予接纳。李揆还对苗晋卿说:“龙凤之姿之士尚且得不到任用,獐头鼠目的人却来求官。”元载因此对李揆恨之入骨。后来元载做了宰相,正赶上李揆需要调职,就奏请皇上安排他为试秘书监,到江淮一带养病。李揆断了俸禄,生活无着落,全家一百多口人靠乞讨糊口。李揆像浮萍一样在各州漂泊,前后有十五六年。元载获罪被杀,李揆的苦日子才熬出头,先后被任命为睦州刺史、国子祭酒、礼部尚书。
  可是好日子没过多久,李揆的噩梦又开始了。当时在朝中当权的宰相是卢杞。卢杞既是一个奸臣,又是一个典型的小人。因为妒忌和憎恶李揆的名望和才华,在李揆七十三岁高龄那年,卢杞故意唆使皇帝让他做入蕃会盟使,派他出使吐蕃。这大概是当时对一位政敌所能公开施展的最恶毒的办法和最可恨的恶作剧了。李揆当时就向皇帝说明他不可能活着回来了。他悲伤地对唐德宗说:“我不害怕走远路,只是担心死在路途之中,不能完成陛下交给我的任务。”唐德宗听了之后,也感到悲伤,便对卢杞说:“李揆恐怕过于老迈了吧!”但卢杞仍然坚持这一决定,说:“同少数民族结盟的使者,必须熟悉朝廷事务,非李揆不行。况且这次派李揆去,那些比他年轻的大臣们,以后就不敢推辞到远处的差使了。”第二年李揆果真死在返回的路上(《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八)。据说李揆到了吐蕃后,非常害怕被扣留在那里,以致他和吐蕃人初次接触时,竟拒绝向他们透露自己的真实身份。
  论门第,李揆第一;论长相,李揆第一;论文学,李揆第一。除此“三绝”外,李揆在肃宗和德宗朝两次为相,论官职,也称得上是臣民中的第一,因而被时人称为“唐第一人李揆”(《新唐书 李揆传》)。可是在品尝了生活的甜酸苦辣,阅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之后,李揆对这些“第一”都已经看淡了。他说:“若说门第,门第都是有来源的,可以由前代继承下来;官职是一时的机遇罢了。我现在身体不好,眼看就要过世,一切都是空的,还有什么第一呢?”(《太平广记》卷四百九十六)。

 分享到
  支持(0) | 反对(0) 回到顶部顶端 回到底部底部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