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超脱是一种风范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内蒙古公安网  点击数 0  更新时间:2011/7/23 9:43:39  文章录入:网管001

                超脱是一种风范

 

  《红楼梦》中有一首“好了歌”,讲的是有些人一生总有几个“忘不了”。其中讲到:对金钱忘不了,对名利忘不了,对儿孙忘不了……。就是因为人生有这么多“忘不了”,才让一些人终生所累,甚至有的人临终前还痛苦不堪。当今时代,社会竞争的激烈,人际关系的复杂,新颖消费品和娱乐享受,使人的身心受到极大的挤压,造成了巨大的精神负担。但如果能以一种超脱的心态来调剂,以一种宁静平和的心境来处之,不能不说是一种更高的境界。应该说,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在各种诱惑中有所“超脱”,是共产党人的一种风范,一种美德,一种气节。

    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往往做不到这一点。有的人不是不能从金钱、名利、地位、儿孙中超脱出来,就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厌世。显然,放弃了正确的理想追求,颓废消沉,玩世不恭,"看破红尘",精神萎靡便会乘虚而入。

    “超脱”,对于某些方面表现出的豁达不取,即便是有所追求或欲望,也是有条件有限度的。而对那些于人民、于社会有益的事物非但不拒绝,且有着强烈的责任心、事业心,并积极地去追求奋斗。有“超脱”能力的人还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善于区分善恶、美丑,走出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怪圈和陷阱。他们不因一时的成功和荣誉而忘乎所以,也不会因一时的挫折和耻辱而痛不欲生。

    而“厌世”的人则不然,他们把社会看成一团漆黑,人与人之间充满了欺诈和虚假对任何事物都看不惯,抱着一种拒绝和厌弃的态度,自控能力差,不能从迷惘的状态中解脱出来。

    我们要正确“超脱”,提高个人素质。“超脱”与其它事物一样,是有条件、有选择的。如果在现实生活中一味地对任何事物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对事物毫不关心,对生活丧失信心,对社会、时代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那么这并非是"超脱",而是“厌世”。

    我们还须了解,“超脱”主要是指人们对金钱、权力、荣誉等身外之物所持的超然态度,而不是指对事业、工作、生活、学习等份内事的漠视。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诱惑千姿百态,人际交往比较复杂,超脱者更应有崇高的理想和境界,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编辑:魏叶琴)


    能力学网  http://www.ab88.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