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蒋介石的标准照 |
作者:师永刚张凡编著 文章来源:蒋介石1887-1975上 点击数 0 更新时间:2012/4/25 11:22:43 文章录入:能力学 |
|
民间影像术的流行,与青年有关。当时潮流青年都在照片上题字,以互赠照片作为社交之礼。青年学生拍照成为一种时尚,互赠照片相当流行。年轻的蒋介石迅速融入潮流,他在龙津中学开始学习日语,准备留学日本。在振武学堂及留学日本之际,蒋都会到当地照相馆摄影留念。在日本联队入伍时,他自己在相片空白处写下“二十四岁入伍照相”。
随着蒋介石地位的上升,其标准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公众场合。他的肖像逐渐移到了孙中山身边,商店、住家和公共礼堂,到处都是他的相片。
肖像上的“领袖”
1926年,蒋介石在黄埔军校蒸蒸日上之际,他将自己的英文秘书陈立夫派去负责人事,后者不负使命,将国民党内浙江社、西山会议派、孙文主义学会、A B团,及执杖派逐渐整合,并在1927年6月正式成立CC派,其后陈果夫加入,陈氏兄弟把持国民党组织部数十年。民国史研究者称此为“蒋家天下陈家党”。 陈立夫的一大创举,就是在CC派的加入仪式上面对蒋介石的肖像宣誓。其理论主张则宣扬“一个主义、一个党、一个领袖”, “一党专政、领袖独裁”, “党外无党、党内无派”,这一做法显然得到了蒋的首肯,蒋介石之标准像于1930年开始遍布党内。此时的标准照,多用蒋介石手持军刀之照片。
蒋介石实施“围剿”红军时,又将此种方式运用到军队训练上。在蒋介石亲自组织的庐山训练团、峨眉训练团中,每期学员都要举行开班仪式,仪式在蒋介石标准像前举行,桌上放一本《三民主义》、一支手枪,誓词是先印好了的,宣誓前,在誓词上签名盖章,宣誓后缴出存档。庐山军官训练团共训练25041人,毕业时除了发给文凭,特別赠予蒋介石照片一张和刻有“成功成仁,蒋中正赠”字样的“军人魂”短剑一把。蒋介石标准像就此遍布军中。为了表示对蒋的尊重,陈诚更有一独到“发明”,凡提到“蒋委员长”,或面对蒋介石肖像,都要肃然起敬,并行军礼。此一幕在1949年后拍摄的电影中屡屡出现。
此一系列标准像,蒋介石均以军装现身,显示其威武姿态,领袖风度。
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抗战统一战线达成,蒋介石之声望日隆,逐渐为其治下之报纸、民众呼为领袖。非蒋嫡系的抗战名将宋哲元在其进行操练的操场中挂像照片为报刊刊登,其中间是孔子,右边是孙中山,左边是蒋介石。中共采取联蒋抗日的方针后,也策略性地改变了以往做法。斯诺在1937年注意到:党和红军的全国代表大会5月和6月分别召开了。会上做出了决定,要采取实现同国民党合作的新政策。在这些大会上,列宁、马克思、斯大林、毛泽东、朱德和共产党其他领导人的画像同蒋介石和孙中山的画像挂在一起。
1943年开罗会议中,蒋的巨幅肖像首次出现在国际舞台上,与丘吉尔、罗斯福的画像并排出现在人群中,到延安采访的“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也在延安看到了这三个人的领袖像,再加上苏联的斯大林,构成四大领袖像。
抗战胜利后,一张巨大无比的蒋介石肖像于1945年12月3日也被挂在了天安门上,这是蒋介石的标准像首次出现在天安门上,也是最后一次。蒋介石身着戎装,是其1944年当选国民政府主席后专门拍摄的标准照,其时蒋身兼中国战区总司令之职。这张标准像不同于后来的悬挂方式,直接竖立在城楼上,其顶端已经到达第二层,在城楼下则大书“天下为公”四个字。 蒋介石肖像上的“领袖”至此达到了其人生的顶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