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官员兼职高管,灼伤市场正义
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文章来源:光明网  点击数 0  更新时间:2012/6/3 8:18:56  文章录入:看看

【阅读提示】浙江桐庐官员兼任公司高层续:当地称兼职不兼薪  快阅读

     光明网评论员:官员兼任高管现象,有违市场正义,早已为法律明文禁止。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它仍难以杜绝。
 

6月1日,有媒体曝,浙江桐庐国资公司高层几乎都由桐庐县地方官兼任。对此,桐庐县副县长毛根洪称,地方官兼任国资公司高层是为应对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桐庐参照的是外地做法。他表示,官员兼任高层可确保国有资产安全运作,并且官员们只兼职不兼薪。
 
官员兼任企业高层,是权力触角的延伸,也扩大了权力寻租的空间,会滋生“权钱媾和”的乱象。基于此,我国《公务员法》等法规中,明确规定了,官员不得在企业或盈利性组织中兼任职务。
 
桐庐的“兼职怪象”,让人咄咄称奇。一个国资公司,高层基本上由地方官兼任,当权力场与生意场汇流,当“官员”与“企业高管”的身份交叠,谁能说清,其中暗含了怎样的浑水与“阳谋”?
 
表面上看,官员“走穴”,兼任“高管”,只是角色切换。实际上,却牵涉到权力运作与市场正义等诸多问题。比如说,官员兼职后,分身乏术,又怎样保证“施政”与“企业管理”两不误?若花在管理企业上的时间过多,势必挤占了“为人民服务”的时间与精力。倘使官员兼职,只是挂个名号,不干实事,无疑是尸位素餐,造成资源错置。
 
即便官员能两相兼顾、协调妥善,也难言合理。毕竟,官员即便“间歇性”地抽身于官场,深耕多年、盘根错节的人情网和关系网,依旧存在。谁能保证,这种“权力余热”,不会被用于商业运作中,继而戕害公平竞争?当炙热权力与商业竞争勾连在一起,结成牢固的利益共同体,则势必会破坏公平的市场法则。
 
桐庐县官员回应,此举是为应对2009年金融危机,确保国有资产安全运作。看似在理,却经不起几点拷问:一是,官员果真就神通广大,能力超强,能化险为夷,化危机为转机?二是,官员身份是否就该与“国有资产”捆绑。至于“参照外地做法”一说,更是无理可循,恐怕也惹得“外地”不高兴。
 
可以肯定的是,官员兼职“高管”,未必是因能力禀赋过人,其用意也只能“意会”,不好细说。相信当官员摇身一变,成了“高管”,身份临时转换之后,难免会变成汲汲于功名利禄的“理性经济人”,并成企业逐利的深度助力者。
 
在企业的利润考量面前,官员会面临最直接的“物质诱惑”,“在其位”的官员们能否摆脱诱惑,避免官德沦落,终究难料。权力与商业纠缠之下,会在“趋利避害”的共同动机下,寻求怎样的互利方式,也尤显微妙。

 尽管按当地官员说法,这些官员兼职不兼薪。可天上终没掉下的馅饼,当官员一脚插进了“逐利”泥潭,就会寻求“利益最大化”,哪怕是用上权力手段。他们或许“不兼薪”,可是他们会否从中获取灰色利益,就“天知地知”了。
 
官场与商海,终究该是两个边界鲜明的场域。当官员在二者间“长袖善舞”,权力的余热,也会侵蚀应有的市场正义。这,无疑昭示着,公共治理应建立完整的监督、问责链条,借以杜绝权力的逐利嗜好。
      (来源:光明网 光明网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