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成中国最大腐败科技案,贪钱上千亿! |
作者:www.ab88.org 文章来源:能力科学网站 点击数 0 更新时间:2011/4/10 17:23:49 文章录入:国际友人 |
|
经,从97年到现在,科技部投入数十亿的巨额经费到973计划上面,但973 计划到底 为中国的基础研究做了什么?让我们拨开云雾,好好看看这个浪得虚名的973吧。
973计划的全称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从名字上看,重大性和基础性是 973计划的立足之本,这也是973标榜自己独特的地方。但是如此大量地集中资金,用 大工程、大平台的做法去支持基础研究,在遴选项目的时候就很难着眼于具体而有创 意的科研思路,而是根据已有的资源和申请者的名头,钱过于集中到会公关、会炒作 或者“以往对中国科学有贡献”的名人那里。如此,非但钱没用在点上,还腐蚀了百 花齐放、平等竞争、专注科学的科学精神。而且真正有价值的科学创新和科学发现存 在于个体科学家的头脑中,尚未被大众(包括本领域或非本领域的科学家大众和科技 官员大众)所熟知。这些最有价值的原创性、前沿性思路很难通过现有的973的盲目
口号“重大基础”而被看中。 学基金,973的钱就是用来结交圈子里面的朋友。这就是广大科学家的评价,这也就 是这个在国内执行了十年的973对中国的基础科学研究几乎毫无贡献的原因,在国内 的新闻界也看不到973的报道,这个藏匿于广大百姓视线之后的973正在浪费着广大纳
税人的钱。 、张XX(女)、韩XX、钱XX、张X,而973又分为农业、信息、能源等七个领域,不知 道上述人都是什么专业出身的,又在对应什么领域管理。熟识973内幕人说这些人很 有权,权力很大很大,得罪不起!可权力这么大的官员竟不懂专业,据一些人士讲, 上面的张XX(女)、韩XX、张X等几位经常会煞有介事的向一些专家讨教一些很科普 的科学问题,从事这个领域的管理,而又不懂专业,如何能做好管理呢?既然不能专 业化管理,又如何保证科技经费的投入产出比,如何能将973的钱投入到国家基础研
究的刀口上呢? 年批准了两项,一项是北京大学的李凌松,一项是挂职在中国科学院和上海第二医科 大学的盛会珍,五年过去了,这样两个资助都在三千万的大项目,连一篇像样的研究 论文都发表不出来,李凌松最后为了交差,掏钱向原来清华大学的裴端清买了一篇论 文的署名权来交差。盛会珍的项目现在还处在交不了差的地步。 973中设立中医专线 ,开展中医理论基础研究,几年过去了,都出了什么样的成果,把大量的经费投入到 邓铁涛、吴以岭这种骗子身上,简直就是在浪费国家宝贵的科研经费。在2006年973 计划II型糖尿病项目中,两位有争议的糖尿病科学家独立申请的项目被科技部973硬 性地进行合并,把不同学术观念的人捆在一起进行不愉快的合作,是在浪费国家纳税
人的钱财,是这些973官员出的晕着,也是无知无能的充分体现。 软件,据说该软件可以有助于973项目的运行管理,而且代价不菲,一些06 年戴上首 席帽子的科学家,都曾接到上述的几位官员的电话暗示,推荐你买软件,要求用项目 的钱去购买。官员发话,怎能不听,于是973的钱就通过这个巧妙的软件转移到了个 人的腰包,真是高明啊。上面的官员是不是嫌平时受贿受的还不够,又想到了巧取豪 夺。笔者认为这样的行为已经触犯到了国家的法律,居然敢明目张胆地用国家的投入 为自己去谋取利益,建议国家审计部门对973计划进行严格审计,相关法律监督部门
应对上述官员进行严格的审查。 入还是不够的。因此笔者建议973计划应该实行专业化、分领域进行管理,建立起透 明的评审流程,对科学家和纳税人负责。同时建议973计划的管理职能从科技部剥离 出去,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一起纳入国家基金委的管理范畴,统筹经费,统筹学科 和领域的发展和协调,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我国基础研究领域的发展。 本文出自:http://www.tianyablog.com/blogge ... &PostID=9235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