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辽宁•丹东•凤城•凤凰山 |
作者: 文章来源:http//www.cnhfs.com 点击数 0 更新时间:2011/6/8 23:24:14 文章录入:杨帅莹 |
|
辽宁·丹东·凤城·凤凰山
凤凰山十景 一.东地瀛洲: 一提到“瀛洲”人们便会油然而生地联想到古人所称道的“三仙”之一的神仙造化之地,故而令人神往。 凤凰山上的“瀛洲”虽非“三仙”中的瀛洲,但也确有“瀛洲”流传之佳境,这就是古人之所赞的“东地瀛洲”。从雄狮啸涧的古城墙,石笋峰,经杜鹃坡到小石林,立之远眺另有一小天地显出漓江石林,黄山之险峻景色,果有传说中的“瀛洲”之境。汇峰口北坡,多生“天女木兰”称“木兰峪”,西坡多生杜鹃化,故称“杜鹃坡”,每置春季,杜鹃满山红烂漫时,山雾弥漫中,石笋类似仙岛,时隐时露,凌空飞舞的彩练,五光十色,令人眼花舞。这时,东地瀛洲的景致更加多娇如画,分外壮观而迷人! 二.叠障留云:过老牛背再盘旋而上,就到了凤凰山的第二高峰——箭眼峰,箭眼峰高入云端,时有云雾停留笼罩峰顶,山上望去,淡若炊烟,滚犹霭暮,时有缕缕轻雾。从高处的“箭眼”中穿过,人们将这种自然景观称为“山戴帽”。若逢久旱无,人们常盼望“凤凰山戴帽”。这是降雨的予兆,当地农民就喜感大雨快来了。这里流传一句民谣:“凤山戴帽大雨就到。”所以“叠障留云”就成了当地群众观察天气能否降雨的象征。 三.天池在望:从烽火台到箭眼峰,山路曲折受高低山峰所限,很难广开眼界,只有登上“神马峰”,“天下绝”,才能极目远瞠,使人心旷神怡。天高云淡,晴空万里,脚下群山绵亘,蜿蜒起伏,重峦叠翠,可谓“山外青山楼外楼”,由南望去可见“黄海”犹如一条白带,天水相连犹如水晶宫。大小鹿岛依晰可见,故日:“天池在望”。曾有游人对此景吟诗: 秋高气爽夕阳沉,攀岩牵藤上天门。 天海碧波极目处,心随帆影尽消魂。 四.松径寻秋:每逢仲秋之际登上凤凰山顶峰,俯视群山是别有一番景色。秋高气爽,满山枫叶红似火,艳若云霞一层层一片片间而青松配绿,真是点点青松配霜花,可谓是一个金色的秋天,桦枫相间,五色缤纷,站在“免耳峰”上,四处眺望,迎面山坡赤、橙、绿、青、兰、紫交织而成一幅万紫千红美丽彩绢,故乐“锦绣坡”。凤凰山的秋景是浓郁而迷人的,恰似“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境。每逢金秋时节,许多美术、摄影爱好者都来凤凰山写生和拍照刊登各种报刊的佳作层出不穷。也有的幸誉获奖。
五.怪石凌空:凤凰洞迂回攀登罗汉峰,山风送爽,松涛阵阵,疲倦之感,随风消失,爬上“神马峰”,古藤扶 山光绚丽景物奇,峻峰峥嵘云雾里。 凝似猛虎欲腾势,凌空眈视万仞低。 六.苍松伫月: 游观音阁,需登高逾险,爬地近百米长的凤凰洞,此乃游山者必到之地,风景奇妙,别具一格,每逢阴历八月十五月圆时,就会饱尝“听泉赏月,把酒问天,立地成仙”之味道。每当夜幕降临,月出东山,跃上古刹之顶,爬上古松之尖,朦胧之中的月亮便给这庙宇镶上银辉,古松翠柏枝头似玉似玉的缠绕着青纱, 疏密婆娑的泻影,分外迷人,此时如临至此把酒咏志,抚琴抒怀,聆泉赏月,可谓享受一番古仙之乐。古人吟诗今人颂: 崖边巨石扶老松, 直插青云戏晚风。 明月冉冉泻银影,恰似古刹挂山中。 七.山云辅海: 霏雨初晴阳光柔, 茫茫云海漫山流。 每当雨后初雯或大雾曦云雨迷漫,山雾腾腾,似烟似云,一缕缕一片片平铺山谷,烟琐峰峦,时隐时现,松柏露里,微风拂面,此时登山,脚踏浮云,犹如来到九霄之巅,浮云缭绕像嫦娥翩舞,时而轻絮涌深谷,时而惊涛翻山顶,山峦类似赢海之仙岛。如遇细雨后的夕阳,必有彩虹横空出世,五光十色,就像一座架在太空的通天桥,更难得的是还会出现罕见的“佛光折影”。人立山顶之上,脚下烟云滚滚,而自己的影子却映射到云海之上,并有两层式一层光环镶嵌在影子上。如能身临其境,似乎是脱离了凡尘世界,身居于虚幻漂渺的仙境之中,此即“山云铺海”之奇观。 八.斗母圣境:“斗母”则说的是“斗母宫”。斗母宫位居“解放纪念塔”左上二百多步远的“斗母岩”上。宫旁有一巨石,呈片状竖立,南面刻有康德峻的诗:“划开天险,盘亘金甄”北面是陈济清所镶刻古魏书四字“出类拔翠”。宫后有一大圆石,四周铁栏围护,石上长有一株青松,游人可以登岩纵览胜景,故称此岩为“观胜台”。立台环顾,向东侧可视“紫阳观”全貌,远处东山遥迤,连亘绵绵。向西望去,则是“观音阁”,飞峙凌空。向南望去,则是当年凤凰向唐太宗李世民点头三礼的“拜祖石”。真乃是胜景尽改眼底。若立在“观音阁”上鸟瞰“斗母宫”就更有一番趣味,则是巨石相托,群崖拱围,峰峦相叠,绿树簇拥其间,云雾缭绕,虚无飘渺,幅幅天地会萃山水日月之秀,花卉草木之香,轩亭斋台之丽,人们故称此景为“斗母圣境”。 九.涧水飞涛: 凤凰山的入口处是两个悬崖形成的峡谷,从峡谷深处,流淌出一条山涧溪水见底,急湍蜿蜒流出山外,两侧翠柳拂岸,草木丛生,溪中有一巨石屹然而立,上刻“中流砥柱”的赞美词,时值盛夏,阴雨霏霏,山泉喷涌而下,溅飞似雪,涛声悦耳,沁人心肺,此时来到溪水旁,真是满目飞瀑,银珠垂落,满山泉涌喷雾来, 如此胜景吸引很多游人冒雨上山,观赏涤草木秀,佳木一葱茏。有诗赞日: 凤凰展翅扶白云, 涧水蟋龙戏凤吟。 十.石棚避暑: 游览凤凰山,首先映人眼帘的天然名胜的大石棚。大石 棚高约太半、欹嵌前撑,石面朝南,坐地而憩。石棚上刻有“振衣千仞”,
直上青云”八个大字,苍犹刚劲,十分醒目。石棚之上有一青松,枝干舒 展意在迎客,故称为“迎客松”。 石棚前面绿林虚掩,背悬崖遮日,流水潺潺悦耳,鸟儿雾里啼鸣。时若坐在石棚之中,顿觉山风送爽,心旷神怡,游人故多在此摄影留念,并留下一首赞美诗: 习爽凉意沁心扉,叮冬悦耳溪流声。 凤凰山奇峰 二.天下绝:天下绝是一条三百多米长横贯于箭眼峰南坡百丈峭壁之中的天然石缝隙,也是连接“三云台”,“箭眼峰”唯一通道。人行其上,头上是百余米的悬崖,脚下是二百多米的峭壁,隐现于云雾缭绕之中。 三.攒云峰:攒云峰为凤凰山第一高峰,海拔836.4米,形如剑峰插云霄,故日得名“攒云峰”,此处山势峭拔可谓登峰造极。 登上“攒云峰”,极目远眺,百里山川景色尽收眼底,群山白云,若在脚下,颇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感。向东远望,中朝边界的鸭绿江犹如一条白带,飘向天际;近者贯穿南北的沈丹铁路,公路在脚下延伸,行驶中的火车,如同一条青蛇在缓缓蠕动。美丽的风光奇异的传说,令人心驰神往。 四.箭眼峰:神奇独特的箭眼峰为凤凰山第二高峰,海拔822米,与神马峰突兀相峙,两峰之间有一个很大的孔洞,高约五米,宽约四米,由数块巨石相拱而成,从山下遥遥望去,好像巨箭所穿,故日“箭眼”。相传“箭眼”是唐朝大将军薛仁贵用箭所射。传说他身着白袍,座骑白龙驹,手持方天画戟,腰挎震天弓,善骑射,有万夫莫挡之勇。一次,他来到凤凰城,想试试他的弓力如何,便骑上白龙驹登上凤凰山东北隅二余里的定军山顶,取出“穿云箭”引弓满月,对准凤凰山振臂一射, 顿时,一声巨响,山峰被穿透。从此,两峰之间出一隙洞日“箭眼”。定军山改称“发箭岭”了。 五.神马峰:神马峰海拔820余米,为凤凰山第二高峰,峰上有一马蹄印,大如圆桌。相传为薛礼骑的白龙驹所踏,因此,民间称为“马蹄窝”。传说当年薛仁贵一箭穿透凤凰山后,欲观穿云箭落处。于是一勒白龙驹的缰绳,白龙驹纵身一跃,从发箭岭跃到凤凰山上,马蹄踏在石头上,留下一个深深的马蹄踏足的山峰便起名为“神马峰”。 六.老牛背:老牛背是凤凰山一处著名景点,形似卧在哪里的一条青牛,光溜溜的峭壁像老牛的脊故此得名,老牛背长五十余米,宽度不足30厘米,窄处仅10厘米,两侧秃秃,险峻异常,叫人望而生畏。 七.双龙背:聚仙台上有二条巨石各四十多米长,并排向仙人座伸去,形如二条超级大故龙背,故称双龙背。传说,凤凰山鸟王凤凰过生日,百鸟前来祝寿,四海各路神仙也应邀赴宴,可是就在凤凰山对面二龙山所居的双龙却未得到请贴,他们便大发雷霆,抻腰鼓气,让二龙山脉向前伸展。向高拨起,要让二龙山高过凤凰山。这时太乙真人便向二龙发出警告,不要如此任性,赶紧收敛。二龙不听,于是,太乙真人奏请玉皇大帝,要惩处二龙,得已准奏。当太乙真人返回凤凰山时二龙正在凤凰山上狂飞乱舞。显示自己的神通,而后施法,疾风骤雨,电闪雷鸣,飞沙走石,遮天盖地,惊散了正在起舞的百鸟,搅得众仙有的扫兴而去。太乙真人见此连喊三声:“不得无理!”可是双龙不置之罔闻,闹得更凶。气得太乙人伸手摘下他头上的镇龙宝珠,向双龙掷去,山崩地裂一声响,把正在得意忘形的双龙留在这里,变成二条巨石,由于年久风化,鳞片尽退,这就是双龙背的来历。 八.百步紧: 过老牛背,迎面一道峭避之上有一条梯路,极其险峻,人行其上,需手脚并用,沿着九十度的梯路,小心翼翼的攀登,不能有半点马虎大意。这条路从老牛背到“三云台”,正好是一百个台阶,人称百步紧。都说在过百步紧时,如果能查对所登的台阶,马上许一个愿望,这个愿望就会实现。可是却很难有人数得清楚,可见这条路的险峻,不言而喻。过了百步紧,就是三云台了,三云台是峭壁上的天然石坪,一台比一台高,是观景的绝佳之地,三云台上,每一处看到的景致都不同。有“五步一处景,十步一重天”之称。 九.烽火台:古代,战争频繁,又无通讯工具,便以烽烟为号令,指挥作战,古代烽火,多用狼粪,内加入柳木炭净硝、榆面等做成的狼烟。昼以烟,夜以火。烟点燃后冲半空,日黑夜红,风吹不散。据记载:凤凰山有两哨烽火台,一哨在南面攒云峰左侧的一峰之上,一哨在仙人座向上走的第一高山峰之上。据资料记载:隋唐时,凤凰山周围有数城堡,各置军马,战时互相声援,而城堡与城堡之间又相距较远,联系的信号,只能用这烽火来传递消息。 十.聚仙台:何谓聚仙台?就是古云之神仙聚会的地方。穿凤凰洞,向右而上,则有一大平岩,岩上有两个似圆椅深坑,正适人座,古日:“仙人坐”。站此石上可观远近之风光。 聚仙台多生奇松,其中有“蛟龙探海”最为有名,每当云雾腾起,飘浮在聚仙台下,其松枝伸入云中,犹如“蛟龙探海”。聚仙台相传还有一段奇妙美丽的故事哩!相传在很早以前,观音,八仙,四大仙,等各路神仙,四海云游,到娥眉山,去蓬莱,甚是愉快。众仙腾云驾雾来到这里,往下一看,只见山青水秀景致非凡,观音待众仙聚齐之后,便呼土地老“问此为何山?”土地老对日:此原“乌骨山”,后李世民到此何不唤凤凰为我们众仙一舞,以助雅兴?于是百鸟大仙呼凤凰出,凤凰此时正栖身于洞内,一听百鸟大仙传旨,急忙从凤凰洞而出,只见“聚仙台”上众神仙到位,仙云缭绕,便磕首拜仙,观音道:“吾等仙神周游到此,闻之汝等拜祖起舞,今众仙皆要观舞助兴,于是凤凰卛众鸟翩翩起舞,凤凰展翅金光闪闪,百鸟鸣蹄美乐中听,山峰滴翠泉水,喜得众仙美言赞颂。众仙听聚之处,便称作“聚仙台”。 能力科学网www.ab88.org 来自:http//www.cnhf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