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解密中共三大会址之谜
作者:作者:钟鸣 舒顺龙  文章来源:文章来源:《新湘江评论》  点击数 0  更新时间:2011/6/10 19:54:33  文章录入:能力学

                      解密中共三大会址之谜
               

       

  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以蜡像再现会议场景(场景中站立发言者为陈独秀)
 

      

        位于原广州市恤孤院后街三十一号的中共三大主会场旧址

 

从1923年6月12日到6月20日,中共三大在广州开了9天。三大闭幕后,实现了我党历史上两个“第一次”:一是在共产党人的积极帮助和参与下,国民党一大于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宣告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开始;二是毛泽东第一次进入了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层。

三大是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性的一次会议,在中国共产党迄今召开的17届全国代表大会中,三大是唯一一次在广州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

如此重要的一次会议,具体地址究竟在广州的什么地方?有哪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随着一批珍贵档案的解密,解开了这些历史谜团。
 

 绝密资料浮出水面
 

从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52年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建成,经历了31年时间。从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到2006年7月1日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的正式开放,却经历了83年的漫长岁月。为何会址的确认会持续这么久呢?

据党史学者高宏的了解,三大旧址的考证问题,其实刚一解放就已经开始了,但为何持续了这么久还没解决,主要有几个问题:第一,有些当事人去世了;第二,广东有些当事人虽然还在世,但是曾受到错误的批判,历史上有过波折,所以他们也都不愿意抛头露面,因此这个考证就耽误下来了。

这一耽误就到了1971年,而整个国家当时正处在“文革”的动乱之中。就在这时候,曾经参加过中共三大的老党员徐梅坤写了一封信寄到广州,希望来广州考证中共三大旧址的问题。

“文化大革命”期间,除了农民运动讲习所以外,广州市管的博物馆全都已经合并为“纪念馆博物馆革命委员会”,调查中共三大旧址的事就由这个单位来负责。在广州市革委会的批准下,广州市纪念馆博物馆革命委员会成立了一个专门的五人调查小组。

于是,调查小组一方面请求上级批准徐梅坤来实地调查,另一方面,向中央申请看档案。当时中央档案馆由中央办公厅管理,调查小组要到中央档案馆查阅档案,需要经过市委同意后报省委,省委同意后报中央办公厅。

原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调查小组成员黎显衡后来回忆说:“因为还是‘文革’期间,报告到中央办公厅后,要经过周总理批‘同意’,还要江青批‘同意’。另外还有中办主任汪东兴,他们三个人都批准后,才能到中央档案馆去查资料,此外不能随便去。”

最终,经过层层审批,1972年,五人调查小组前往中央档案馆,复制了“三大”的绝密档案12份共64页。其中就有一直被视为绝密的《陈独秀同志代表中共中央向第三次党代表会议的报告》,这些重要内容都是从来没有公开过的。

“当时这些档案还属于绝密的,从未公开过,都是从苏联的档案馆里拿过来的,然后把俄文翻译成中文,存在我们中央档案馆的。”黎显衡回忆道。

材料取回以后,被放在一个专门的保险箱里,由一个同志专门负责管理。即使是当时的调查小组成员,需要查看资料时,也需要办理手续,并且不能摘录,也不能拍照,更不能复印,只能看。这些绝密的档案虽然对三大的历史研究很有帮助,但是对会址在哪里,却一点都没有提到。因此,调查小组的工作一下陷入了困境。


    另辟蹊径,寻找蛛丝马迹


    为了寻找会址的确切位置,调查小组一共访问了15名老居民,开了7次座谈会,也访问了19位老革命。但是,他们都不是三大的亲历者,最关键的还是要找党的三大代表,这才是最直接的法子。

终于,在各方努力下,经过国务院办公厅的批准,徐梅坤老先生来到了广州。当年参加中共三大的时候,他还是个年轻人,如今,几十年过去了,他已经是个80多岁的老人了。

当徐梅坤老先生来到新河浦、恤孤院路一带,第一个印象就是,这个东山已经面目全非了。当时这一带都是田园,现在建了很多房屋,他一时间也难以辨认具体位置。

后来调查小组就邀请当地村民与徐梅坤老先生开座谈会,希望以此激发他的记忆。那段时间,黎显衡天天跟着他在新河浦查看房屋。有一天,突然之间徐梅坤看到前面有一栋房子,叫逵园,房顶有“1922”几个字。

徐梅坤看到这个房子的时候,立刻就说他想起来了。当年开会就是在这栋房子的前面,是一个小房子,这个小房子有两层楼。但是,他倒回头来一看,又说:“这不对呀,‘1922’这个房子的对面本来就是我们开会的一栋两层楼啊,现在怎么都变成平房了呢?”

后来,那里的居民就告诉他,以前那儿确实有一栋两层砖木结构的房子,也不大,但是1938年日本人轰炸广州的时候,把这栋房子给炸毁了。徐梅坤就说:“哦,那就有可能,有可能。”

 “1922”这几个字为徐梅坤提供了寻找三大会址的重要线索,循着这条线索,他很快找到了附近的谭延贻官邸简园和陈独秀、毛泽东等人居住过的春园。但是,作为一个80多岁的老人,徐梅坤的记忆会不会出错呢?调查小组也产生了这样的疑问。

这时候,广州市档案馆又发现新的档案。这个档案非常重要,那就是1923年8月19日,由陈定中测量的一个地图。中共三大是6月份结束的,而这个图纸是8月19日绘制的,前后相差只有两个月的时间。这张图纸就测量了这个房子,这个房子就是恤孤院后街31号。这就是说,徐梅坤先生的回忆没有错,档案也可以作证。

1972年11月22日,调查小组还找到当年逵园的清洁女工李虾。据李虾回忆,逵园至现在基本没有变动,原屋顶是“金”字形的,原来的围墙比现在稍大些,现在逵园东门的两棵棕榈树原在围墙内。

就这样,中共三大的会址终于确定下来了,是东山恤孤院后街31号(现为恤孤院路3号),会址是一幢两层砖木结构的普通民居。按理说,这一工作差不多可以告一段落了,但是,他们很快又发现了新的问题。
 

    会址存疑,考古确认
 

有什么问题呢?即使调查小组访问了徐梅坤,也找到了档案,但是他们还是不放心,因为这只是孤证。当时中共三大代表还健在的有好几个人,一个是徐梅坤,还有一个是罗章龙,还有就是毛泽东。但是调查小组不好直接去找毛泽东。于是调查小组开始访问罗章龙,当时“文化大革命”没结束,他还在被审查阶段,因为罗章龙是“罗章龙路线”的头头。

据回忆,徐梅坤说开会的地点在首层,罗章龙说在二层,这就有很大的矛盾了。这个会场到底在哪里呢?1972年,这个问题没有解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974年12月,调查小组又去武汉找罗章龙,谈了五六次,最后终于确定开会的位置是在首层。但是,还有一些问题没有完全解决,比如说房子的外形是什么样的?这一拖就拖到了2006年。

2006年,广州市决定重建中共三大纪念馆,拆掉了原来那个仓库。这次纪念馆的修建也是直接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文的。广州有很多其他纪念馆,但都没有享有这么高的规格。

仓库拆掉以后,考古所就派考古队进去。根据考古发掘,发现了原先三大房屋的地基。经过这次考古发掘,完全证实徐梅坤的回忆没错。

 中共三大会址从1971年开始调查到2006年的最后确认,花了36年时间,为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的建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终于解开了中共党史上的一个谜团。


    能力科学网 WWW.AB88.ORG